APP下载

基于考研人数和就业情况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的启示

2021-11-22谢瑞佳李志娟闫烨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考研毕业生研究生

文/谢瑞佳 李志娟 闫烨

根据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15年的考研人数为165万人,2020年时该数字增长到了341万,几年间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对此,研招网对考生选择考研的原因进行了调查:自身发展的要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等,均是造成连年报考人数增长的因素。据统计,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如若按照这个数据进行计算,可以说约三成本科毕业生做出了“考研”的抉择。

研招网曾对考生选择“二战”的原因进行过调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现有的学历已经不再满足工作上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2.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优势高于本科;3.研究生的起薪略高于本科生。

如若对上述数据进行深度解析便不难发现,不论是应届毕业生经过权衡选择了考研,还是往届生依然选择“二战”甚至“三战”的原因,都在于是考生通过主动迎合市场对于人才的“硬核”要求。

在《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公布的数据中,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虽然比较以往公布的数据,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毕业三年内上升至8.1%,但选择自主创业人数的上升幅度,显然远不能和选择考研所增加的人数相提并论[1]。

一、研究生自主创业率低的原因分析

(一)主动迎合市场的选择

在所有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当中,研究生的创业比例远低于本科学生,其原因并不难推测,是市场对于学历的硬性筛选让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因此,对于已经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而言,即使曾经接受过成型和完善的创业知识普及,但与风险较高的本科毕业自主创业相比,他们已经选择了学历晋升。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在读研期间自主创业的机遇没有更大的吸引力,是无法对思想上更加成熟、具备更多专业素质的研究生产生影响的。

(二)科研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基本都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培养模式比较完善。因此,创业教育体系在面对研究生实施时很容易遭遇困难,其根源在于研究生本身的培养模式与本科的差距很大。

在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中,培养单位是研究生所属的学科,培养主体是研究生的导师,产出则以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为主。对于本科生而言,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更倾向于“提供一个机遇”。相反,对于研究生而言,这种“机遇”更需要他们拿出勇气,中断科研学习,从零开始拼搏,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并不愿意用自己辛苦争取的读书机会来“赌”一个前途未卜的创业。从这一点看来,如若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做不到合适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要吸引研究生选择自主创业并投身其中,可谓是难上加难。

(三)市场重组,失去信心

此外,2020年的特殊情况导致研究生滞留在家乡,且无法返校。部分理工科研究生由于需要实验数据的支撑而遭遇了“毕业困难”。大部分研究生居家期间,都不得不专注于完成毕业论文,以至于无法分神去考虑未来究竟要如何择业。与此同时,“居家”也隔绝了学生直面接触市场的可能,而一系列的负面消息例如部分企业减产、遭受重创、甚至破产等更是让学生面对萧条的市场现状失去了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通过分析认为,如若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为研究生提供“信息”和“信心”,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研究生在自主创业上产生突破的[2]。

二、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的启示

(一)注重政策的宣讲,为研究生创造自我评估的条件,提供主动“嵌入”的动力

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侧重于自主学习与分析。因此,比起在课程中设置“政策灌输”,不如针对研究生的学业特点来提供“政策分析”,以便于研究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要求来进行自我衡量。可以借鉴其他高校较为成熟的模式,建立可供研究生展开自我评估的模块,帮助研究生们主动将自己“嵌入”到创业当中。对于在评估后有意愿开展自主创业的研究生,可以接续本科创业体系比较成熟的部分,借助有相关老师的力量进行指导[3]。

(二)融合学科培养目标,为研究生打造“多学科联合”的创新孵化途径,提供前景展望

研究生的创业优势在于就学科所支持的科研成果进行成果转化,所以理工科的研究生如果可以继续开发专利,在创业初期就可谓占尽了“天时”。但这点对于文科研究生来说,则是不利因素,因为文科的成果转化往往面临的是技术不支持的难题,所以如果没有相关专业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有创意的想法是难以变成事实走入市场的,从这点看来,集中将学校的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统一利用,有效发挥学科各自的优势,为研究生搭建多角度的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到了这点,从总体上推进研究生就业乃至创业才不再成为难题,倘若学科在各自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用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吸引招生,还可以在学生就业上形成从思想到行动的良性循环,不必再借助外力进行就业推进。

此外,《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的就业职务的选择排序也指出自主创业急需“专业化(学科化)”。在报告显示的数据中,“教育业”是201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主要领域(本科占24.5%、高职占10.5%),集中在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小学教育,以及文学艺术、设计、体育等方面。大学生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科占15.8%、高职占6.9%)、“零售业”(本科占8.6%、高职占11%)创业的比例也较高,从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来看,大学生到文体娱乐领域创业主要是做摄影师、自由写作等,做零售主要是从事销售、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

在高校实现自主创业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促进专业的实践化,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实践型人才,所以将创新创业的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找寻二者的融合点来看,尽快启动创业教育融合专业(学科)培养就显得必要且紧迫了。

(三)分析当下市场现状,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帮助重塑潜在创业者信心

2020年十分特殊,虽然有很多传统产业(例如旅游业、餐饮业)遭遇了“严冬”,甚至消亡,但也有很多产业得到了新生,甚至是加强。在2020年4至5月份时,急需开学的学校纷纷联系了“互联网”企业,启动各类线上系统和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远程教学提供了相应的支持手段,做到了“停课不停学”,保障了教学秩序的平稳运行,而这一点在《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得到了支持。

近年来,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比例持续升高,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任职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例(8.9%)仅次于教育业(15.9%)。所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果要推动研究生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对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和外界作用于市场所产生的成果进行预测分析是不可缺少的。

此外,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使得市场的产业被迫进行了整合,从市场的角度看来,要恢复经济秩序,扶持各类企业进行重生,创造利于企业创业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推动研究生选择自主创业,就需要为他们提供当下市场现状的分析,为研究生重塑创业的信心。

(四)课程设置上推陈出新,贴近研究生生活,设置亮点吸引研究生主动加入

为保障在意识和知识上对研究生做到“双管齐下”的目的,笔者所在学校本学期的创新创业课程中设置了两场讲座,请到了两位校外专家,分别就创新创业的普及性知识和字节跳动企业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与讲解。从效果上来看,研究生们对后者的兴趣远大于前者,尤其是成功案例源于研究生日常使用的APP,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如若课程设置从贴近生活的实例入手,基于兴趣做引导,课后能够提供平台和机会让研究生能够发挥科研优势和探索精神,自主讨论和总结相关经验和成功模式,对于创新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可谓是一个亮点。

三、结语

研究生在本科毕业时已经选择了“学历晋升”,近些年考研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倘若在研究生阶段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够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推出新的模式,将主动权交给研究生,那么自主创业仍旧不能成为近几年研究生择业的首选。基于此,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不仅要加强对创业政策的宣传,还需要贴近生活,设置亮点吸引研究生主动加入,学校层面上要整合学科资源,提供条件保障,帮助分析和预测市场趋势,重塑研究生的创业信心。

猜你喜欢

考研毕业生研究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