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德育建设的研究

2021-11-22黄芳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体育课价值观

文/黄芳芳

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社会服务提供了便利,也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然而,也正是在大数据、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脆弱[1]。近年来,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现在的大学生不仅面临就业创业的压力,还面临课程学业、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等方面的压力,容易感到迷茫、恐慌、自我怀疑,从而出现浮躁的人生态度[2]。

在社会职业化发展的导向下,高校教育更注重对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作为知识型人才,其承担着亲人、学校、朋友的一定期望,这种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成为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情绪、价值观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预而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价值观,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3]。而对于自我约束能力好、实践能力强、价值观端正的大学生来说,这正是新时代展示自我能力的机遇,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培养以及自己的努力,选对职业定位,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我优势,实现奋斗目标,创造社会价值。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自我导向能力差,价值观定位有偏差,出现了厌学、孤僻、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更有甚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德育课程建设,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德育建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德育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着重围绕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德育建设的核心问题,即专业课的德育建设、思政课的德育建设、体育课的德育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发展对策。通过调研,希望高校能够从专业课和公共课的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全大学生的人格,规范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生涯的良好发展。

二、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德育建设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网络技术逐渐对传统行业提出了挑战,新型产业随之快速衍生[4]。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和视觉提供了便利性和新鲜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处于信息化网络时代,面对新型产业和新鲜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容易跟风学习。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判断甄别能力还不够成熟,若传播载体中出现负面的内容,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诱导性影响。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应加强德育建设,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能力。

每个大学生都会面临毕业选择就业或创业的问题,但由于在校学习期间部分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和自我定位的能力,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导致在毕业期间对要选择就业创业的方向感到迷茫、恐慌。甚至有些大学生为逃避就业而想要考研,但当看到别的同学找到好工作时,又会觉得考研太辛苦,想要考公务员等,对于自己究竟要做什么,目标不明确、犹豫不决。也有少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并获得了各种奖学金和荣誉证书,而且自己上的大学是一本院校,在找工作时只要凭借文凭、成绩单和荣誉证书就能找到好工作。过于自信导致对自己的定位太高,而在现实竞争中一旦遭遇挫折,心理抗压能力差,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

正确的价值观在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教育应从思政课、专业课和体育课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不同课程的德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质量,从而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

(一)思政课的德育建设

思政课在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涯中以不同的形态发挥着规范学生思想品德的作用,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

第一,规范大学生思想,培养正确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的风气方向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思政课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爱岗敬业的思想品质,引导大学生转变“拈轻怕重”“好高骛远”“高薪稳定”的就业创业观。面对新时代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要实事求是、客观地看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目前的就业创业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选择所要就业的岗位或创业的项目。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扬脚踏实地、敢于吃苦、团结友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第二,解读政策,把握形势。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为大学生传达国际、政府部门下发的文件纲领以及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就业创业形势。引导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鼓励大学生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深入到基层工作,锻炼专业素质;或者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资源,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将现代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拓展新的项目业务。总之,通过政策的专业解读,使大学生认清就业创业的形势,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鉴别能力,鼓励大学生多渠道实现就业创业。

第三,学习模范人物,树立榜样精神。模范人物是时代的楷模,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将先锋模范人物结合时代特征向学生讲述他们身上具备的精神,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向榜样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那些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优秀青年典型事迹介绍给大学生,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就业创业精神。

(二)专业课的德育建设

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标准之一。高校专业课不仅需要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第一,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在人生奋斗过程中的核心“武器”。通过一系列专业课教学,学生首先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训练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为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展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技能。

第二,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同专业项目需要的职业素养各有所异,但相同的是,不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要具有吃苦耐劳、敢于创新、团结友善的专业素质。将德育建设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规范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市场定位,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热情和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专业素质。

(三)体育课的德育建设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非常丰富和广泛,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其特点和德育教育,体育课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比其他学科的效果更明显、更全面。

第一,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项目不同,技术方法也不同,但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却大致相同。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大学生需要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建立视觉表象,再转化为技术动作,这就培养了大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动性。在实践练习过程中,通过自主练习,能够培养大学生不怕失败、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通过分组练习,发扬了大学生乐于奉献、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训练和比赛中,让大学生体验到勇于挑战、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每一次的体育课都是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

第二,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课以实践训练为主,强调大学生的自我参与和亲身体验的过程,能够使大学生的主体认知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既是一种思想品德的磨练,也是一种身体素质的锻炼,并且这是一种长期性的实践练习的教学过程。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在实践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大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职业生涯中,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品格和健硕的体格。

三、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的德育建设至关重要,但德育教育不是孤立开展的,它与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促进的。为此,需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发挥其潜在的德育教育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就业创业的形势,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质量,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积极、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体育课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课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