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探讨

2021-11-22李玲玲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教育

文/李玲玲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推动创新创业在高校领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应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号召,自上而下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当前,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开展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竞赛,多举措、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教育实践融合,将创新创业融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要支持。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现实意义

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既惠及了我国各类产业,同时也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面对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必须要重视自身核心竞争力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导向,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因此,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校必须要加强引导与教育,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渗透。经分析,其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符合国家战略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大学生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通过对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训教育内容的学习,增强自我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在目前“双创”的大环境下,让大学生能够施展才华、贡献智慧,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达到综合素质的快速跃升,使得投身创新创业的学生显著增加。

第二,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群体由于数量激增,尤其在科技时代下人力岗位的减少,让大学生的就业成为难题。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度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情况,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以自身优势为导向进行创新创业,从而降低了对社会岗位的依赖,使社会就业压力得到缓解,甚至会为社会创新注入动力。

第三,有助于推动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众所周知,大学属于科学研究的前沿,诸多研究成果由于受到市场空间局限,难以快速得到转化与应用。而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所学,通过在细分市场的尝试与深耕,逐步使其得到转化,既节约了国家资金投入,又能够为大学生的成功奠定基础[1]。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改革的路径建议

(一)创新“双创”教育模式,打造多元教育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要始终承担起高素质人才的培育重任,同时也要不断挖掘教育创新思维,将传统的理论培养向实践教育延伸,由之前的“过程”导向转化为“结果”导向,全面调整教学培养思路和方法,搭建起大学生成长平台,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目前,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现象,未能充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来制定授课计划,缺乏统一的教学目标。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首先,高校应针对当前的复杂形势,侧重于“双创”教育规划,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办学氛围,以适应未来形势与学生成长需求。其次,关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利用,即针对教育师资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融入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培育方法,充分结合当前的形势与特点,使大学教师更具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聘请相关行业的企业家作为客座导师,为大学生带来丰富的见识,并更好地掌握行业现状与发展规划,以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更好地契合于教育发展规划。再次,基于课程定位的角度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属于高校新生事物,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与构建中,要以创新为基点,强调理论向实践的转变。一方面,注重学生职业发展需求,通过创新创业兴趣的培育,为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另一方面,构建更系统的教学模式,如依托“学分制度”“绩效制度”等,鼓励与约束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提升教育的覆盖面。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指引下,各高校也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方面都有所建树[2]。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育培养体系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需求,高校要坚持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加强理论支持与实践推动,在课程设置中满足实际需要,构建交叉性、立体化、互补性的教学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应关注学生的培养特点,侧重对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量,以兴趣为导向加强实践创新,真正凸显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打造当代大学生突出的竞争力。首先,突出教育体系创新,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指导衔接起来,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形成激励机制,健全工作室、实验室及研究室设置,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式、项目式及讨论式的实践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务实能力及创新能力。其次,加强课业指导与引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帮扶、服务与指导工作,着力夯实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全面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功能,最终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协同创新教育机制。同时,要突出对创新理念的认知,把握“专业性”,培育“职业人”,让“双创”教育更具活力。最后,建立“三位一体”教育格局,深化“产学研”教育实践,融合政府、企业及学校的资源优势,不断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梦的实现[3]。

(三)把握教育发展关键,推动实践平台建设

高校所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摒弃传统教育思维和方法的同时,要善于融合教育创新理念,将丰富的教育培养平台引进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实现对“双创”教育的全面推动。一方面,积极构建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捷路径。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战略,为契合顶层设计的目标,在大学生的培育中可突出“实战型”创业服务平台,即高校与政府机构融合教育,切实解决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实战平台,全方位、系统化地提供多元服务。例如,政府要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络,鼓励开发创新创业融合化平台,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同时,积极为平台收集相关资源,以创新创业为主题和导向,以大学生创业成长为核心,重点提供公司注册、执照申领、专利申请、法务咨询及税务登记等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一系列创新创业问题,确保创业项目成功孵化[4]。另一方面,全面改进创新创业引导方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逐步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双轨制”教育模式。在线上,通过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推荐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及导师,利用知识资源的共享,以及各类信息之间的有效交互,更好地提升创新创业成功率[5]。在线下,则需要引导大学生构建“创业圈”,利用社群的方式拓展创业视野,全程辅助大学生创业者,通过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全新要求,另一方面是促进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让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高校应基于与众不同的视角和系统化的结构,从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维度入手,深刻领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通过全方位的统筹设计,整体推进,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依托,通过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