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的实践

2021-11-22朱玉飞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人士大学生

文/朱玉飞

残障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就业形势相对更为严峻,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虽然残障大学生能够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会影响其未来生活。通过对残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其对职业生涯做出合理规划,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学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理性规划,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不断的学习中自我完善和全面提升。

一、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

调查发现,很多残障大学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超过74%的残障大学生来自中小城镇或者农村,加上自己本身身体上的缺陷,导致很多残障大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不愿意甚至是畏惧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因而存在社会交往能力较差、无法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问题。超过76%的人在就业时会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有46%的人认为社会关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仅有不足25%的人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是学校就业教育的重点。由于大部分残障大学生家庭状况比较特殊,所以在初期的调查问卷之中,有超过51%的残障大学生表示会将薪酬作为自己选择工作的首要因素,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残障大学生会在不了解市场行情、背景的条件下对薪酬有着过高的期望,这也成为自身寻求合适工作时的“拦路虎”。对于职业的追求,不能仅仅局限于高薪资、大福利等利益化的东西,他们应该根据自身能力、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发展前景等因素综合考虑,从而进行理智的选择。当前,残障大学生存在着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高于现实状况的期许,这极大阻碍了残障大学生顺利就业。

经过一个学期的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再进行后测调查,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后发现,超过70%的残障大学生在寻求工作中不再局限于薪酬方面,工作的环境、地域、家庭、未来的发展等因素均被残障大学生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他们能够从综合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就业问题,理性思考、准确判断,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在得到工作报酬的同时也获得了尊重和信赖。随着引导方案的正式实施,残障大学生在就业时的最大影响因素由社会关系、自身的外表样貌转变为专业的知识、实践和工作的经验、综合素质等因素。选择一个正确的岗位,最大受益者是残障大学生自己,除去外部力量对他们的引导作用,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二、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会对人生中的重要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中每一个成员观念和家庭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残障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对于残障大学生来说,由于某些缺陷,家长会对孩子疏于引导,让他们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影响其就业观念,也阻碍了他们对职业的选择态度。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在所有调查对象之中,有部分残障大学生是其家庭的独生子女,家庭中长辈对独生子女的特殊关爱可能会使他们不清楚自己的现状,很多时候并没有学会尊重长辈,行为举止傲慢;此外,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同伴的陪护,在团队合作方面会有很大的缺失,不容易融入到群体之中,这就需要家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所以,家庭应该培养残障大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让其认不清现实,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就业。理想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民主型的,家庭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个人空间以及足够的尊重,让孩子去选择自己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同样有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己选择的权利,只有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考虑,才能在就业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持续的工作中使自己做人做事的能力得到提升,获取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就感。

三、正确的社会舆论力量

社会舆论在某些时候对一些虚假事件的刻意放大、夸大,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残障大学生产生影响。对于社会上流传的关于残障人就业的相关信息,残障大学生更要理性对待。网络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铺天盖地的信息,残障大学生要从这些信息中找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对其加以利用。在面对无法判断的信息时,应该学会多咨询,从多方面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对于社会上某些不良分子,例如在应聘工作的时候,遇见对残障人士进行歧视、侮辱行为的人,不能退缩,但也不能使用过激的手段,要合理运用国家赋予我们的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四、学校的精准施策和残健共融的校园文化

高校除了根据国家的政策对残障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其自身还肩负着大学生就业的责任。高校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聘者、对残障大学生的培养计划有没有完善,这都是高校应该加以重视的问题,要解决好残障大学毕业生过去面临的毕业即失业的问题[1]。前期调查显示,残障大学生在求职中所遇到的困难大体有:缺乏实践经验、合适自己的招聘岗位太少、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缺乏求职方法和技巧、缺乏良好的人脉资源、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遭遇就业歧视等。各高校应利用各种方式、尽全力为残障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残障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平台,学校在残障大学生未来的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宏观上有着学校的校园文化熏陶,微观上每个学院、专业对于每一个残障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尽力做到全面。尤其是专业课的开设,在引导计划未实施之前对于残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中,近一半学生不在乎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是否与本专业有关,有的还倾向于零售行业和服务业。面对残障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了解的情况,在引导方案中应加大力度让学生清楚专业课的重要性,并且考虑到残障大学生的特殊性,在对残障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过程之中,应当侧重在实践技术方面的学习。在课程设置之初,着重体现出对残障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与教育,结合不同个人发展特点以及个性特征,给予其最有效的帮助。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定期在学校举办残障大学生招聘会、宣讲会,让残障大学生能够了解正确的就业信息和市场需求。此外,基于残障大学生特殊性的考虑,学校应加强残健共融的校园文化建设,以便于残障大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在引导方案实施的后期调查中发现,很多残障大学生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有近70%的残障大学生表示在自己毕业之后会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相较引导计划实施之前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样的前后对比,突出了学校的引导计划在残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之中的重要性。

五、在政策上给予帮助

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国家虽然出台了法律法规政策,但是很多残障人士了解不多,这体现了法律法规在残障大学生中的宣传并不到位。在引导方案之中,由于残疾人大学生社会就业存在较大的问题[2],因此要着重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开设讲座,详细阐述我国有关于残障人士的法律规定。在实验前后期的调查问卷的对比之中,懂法的学生的数量显著提高,更多的残障大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管理部门应出台一些切实能够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方针政策,让更多残障人士就业也是对残障人士的另一方面的帮扶。政府应购买社会服务或政府直接提供的方式设置残障人士就业服务机构,切实保障残障人士在就业过程中的持续跟踪服务,并为残障人士制订相关的“生涯转衔计划”,促进残障人士从学校到就业、生活的顺利转变,帮助残障人士适应工作过程中的相关变动[3]。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大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这既体现了政府对于残疾人就业的高度关注与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十足决心,也对残障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起到积极作用。

在前期的调查问卷中有着这样一个问题,即相关政策是否会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影响,在问题选项中将影响的程度由大到小分成了五个等级以供选择,最后发现,大部分的残障大学生对于很多国家的政策了解不多。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引导方案之中加入了大量的和政府相关的帮扶政策有关的内容,举办有关政府公布政策帮助残障大学生就业的讲座,普及与宣传帮扶残障人士的相关政策。在后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看到了残障大学生意识到了政府的相关政策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并且及时了解当前政府政策的有效性,这对他们之后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帮助。

通过教育引导,残障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使其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及时对自身作出调整,学习新的技能,不断积累经验,为就业做足充分的准备,进而能够从容地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人士大学生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WHEELS IN MOTION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两岸艺文界人士雅集福州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小善公益:让残障人士更体面地得到帮助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