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思考
2021-11-22刁文池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刁文池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我国高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此过程涉及的资金、项目也不断增多。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不断提高校内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对各种资金利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就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如今,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准则来予以开展,但是其又需要与时俱进调整审计内容和创新审计方法,进而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高校建设所提出的要求。
一、当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对于高校内部建设和发展而言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尤其是在教育部、审计署关于高校建设和内部审计不断出台相关要求和规范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内部审计人员和领导者意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但是,总结目前国内高校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这样几个关键点:
(一)制度不完善,意识薄弱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很多高校本身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认知,但是在如何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所需的相关制度和体系建设方面缺少相对理性和科学的认知。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要求,但是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其很少将这些制度规定与高校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以融合,如此很容易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审计工作在高校内部的纲领性作用、战略性指导地位逐渐被削弱,一部分高校即便有内部审计,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也往往是无建设性的、结论不足以进行借鉴和参考的。而且颇为现实的是,很多高校对于内部审计制度以及纲领性文件的制定,脱离了本校的实际,故其所能产生的指导意义被大幅度削弱。
(二)独立性不强
通常情况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一项足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工作,在具体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客观、公正的评价来促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以及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理论上,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组织上的独立性(设置独立工作的审计部门)、精神独立性(高校内部从事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工作过程中随时保持理智客观的状态)。但是,从目前高校开展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审计工作的主导部门和高校内部的其他部门工作往往呈现平级的状态,一些高校出于节约成本的需要,甚至不会单独设置审计部门、安排审计人员,以至于出现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混设在一起的情况,导致审计工作的价值、职能被大幅度削弱,监督功能也无法得到实现,长此以往其存在的价值、意义以及权威性都将大打折扣。
1.组织独立性明显不足
一些审计组织需要开启联合办公,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当下,一些高校虽然也确实设置了主导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但是机构配套的制度和规范并不完整,出现审计和财务联合办公的情况,导致审计机构即便存在也缺少独立性,审计工作很容易为其他因素所干扰,制约其权威性、公正性,影响其功能性的有效发挥与彰显。
2.精神独立性有待提升
影响审计人员正常开展工作的外部因素很多,也会影响到其工作独立性的实现。第一,和高校内部的其他部门一样,审计部门也是作为领导层管理下的部门而存在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审计人员的个人意志很容易为广大管理层所左右,这是客观的、而且很难避免的一类问题;第二,高校内部也包含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相当于一个微型“社会”,任何人情往来因素都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及有效性;第三,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本身的人事关系必然隶属于学校,所以其所作所为(包括个人的待遇薪资、岗位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学校宏观范围内政策的要求和制约,如此自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
(三)审计人员的知识构成以及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根据我国现有的一些审计要求和规定,高校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配备会计师、审计师、工程师以及法务人员等专业人才。但是就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实际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确实由从事于财务、审计等相关联的工作或者为其转业而来,并且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但是其业务能力以及知识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事实上并不能满足高校对于内部审计复合型人才的诉求。
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内部对审计工作缺少必要的规划和重视,内部审计人员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培训,无法与时俱进对自身所储备的知识进行必要地补充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校审计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四)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不够规范
这种不规范、不健全、不完整,不仅会影响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而且会削弱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具体来说,这种不合理和不科学集中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首先,校内审计机构的设置充斥着随意性。尽管我们国家早在2004年就已经颁布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校内必须设有独立的审计机构,但是高校内部对这一要求的贯彻和落实多有不同,执行效果可谓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管理层单方面认为所谓审计、监察以及高校纪委的职能作用类似,无须另外设置专属的审计机构;二是出于精简机构、节约开支的需要,将内部审计机构和纪委等部门进行合并;三是在思想意识层面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计不响应相关政策号召,故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与相关要求差距甚远,在校内的地位和影响力都颇为有限,外加内部审计没有处置权,很多工作往往只能流于形式。
其次,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界定标准相对模糊,甚至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审核、检查层面,忽视了增值功能以及内审管理,侧重于对已经滋生问题的财务、采购以及基础建设领域开展审查,缺少内部审计判断标准以及重心管理的模块。
最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然会受到经费的影响和制约,毕竟受到传统教育思维和环境所影响,很多高校将大部分的经费用于教学师资力量、软硬件建设方面,很少用在审计方面,这也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限制。
二、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主要途径
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创新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以创新工作人员的审计意识、工作态度为前提,其次从团队组建及人员素质提升、环境构建几个角度来实现,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增强内部审计意识,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及规章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质量和审计人员的思想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性。所以在当下开启审计工作时,高校必须提高对审计人员以及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相关从业者的审计意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能够充分意识到审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1.重新定义审计,优化审计形象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校内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改变大众对其传统理念以及定位的认知,强调其复合职能以及定位的开发,充分建立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卫士”之能、更有“谋士”之功。
2.做好宣传保障,扩大受众认知
与此同时,高校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促使高校内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管理人员也能具备一定的审计思维,让审计工作在高校内部得到充分贯彻与落实。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针对过往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调整和优化,为顺利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且优越的环境,最终促使内部审计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为后续顺利推进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优秀的审计队伍对于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具体组建队伍的过程中,可以从这样两个角度着手:
1.硬件角度
内部审计工作所谓的硬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人”的硬件,另一方面是设备以及资源的硬件。其中“人”是指高校内部需要为开展审计工作配备相应的专业和技术人才,除却基础的财务、审计以及法律类的人才外,还应涉及信息技术、工程建设、行政服务类的人员,通过对涉猎内容的多维度囊括,降低审计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从设备以及资源的角度来说,需要创造有关技术和专业培训所需的各种物理条件,如在线课堂、无线办公、社会公共教育和技术培训等——通过对人才的招纳、专业性的提升,为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审计队伍提供必要的保障。
2.软件角度
所谓软件主要是针对审计人员个体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来进行阐释的,内部审计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能力,具体来说包括这样几点:
首先,鉴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和思想修养,确保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客观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为外界环境以及情感因素所影响,同时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及时掌握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以及党的十九大相关议题,确保自身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及道德品质。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对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切实提高对审计类问题的敏感程度。
再次,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思维和管理素养,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学习,确保其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也承担服务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使命和职能。
最后,高校内部可以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人才交流会等手段,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彼此之间以及广大高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人才的复合性。
(三)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
高校要想优化内部审计,就不能忽视对审计环境的优化,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进而更好地促进学校内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需要做到这样几点。
首先,高校内部必须严格贯彻和遵守《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国家部委颁布的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规范,严格落实地方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所提出的政策、要求和各项规定,基于这两方面内容生成足以代表高校自身特色的、符合自身发展状态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促使一切内部审计工作都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从内部审计模式的角度来说,其有必要转变为直接为校长所领导的独立审计形式,同时导入学校纪委书记协同领导的操作模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最终为高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充分且必要的保障。
最后,不断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办法,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有目共睹,相关从业者必须加强对合同管理、采购、财务以及工程进度、OA等一系列软件的学习,为在线审计、网络审计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及支持。此外,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对各项数据进行纵向采集、横向对比的方式,将统计学方法导入到审计工作当中,定期对校内财务或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不断完善高校的审计管理程序,让高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可以得到有条不紊地实现。如此也可以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为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四)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环境
环境会对人们的意识行为产生非常强烈的能动作用,所以为了维系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优化内部环境,形成能够顺利实施各种制度、政策的条件,具体来说,包括这样几项内容。
1.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审计委员会
高校内部应设置专门服务和引导审计工作开启的审计委员会,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确定内部委员,直接受校长管理和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组织进行严格的监督、指导,并对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价。与此同时,审计委员会还需要向高校内部的管理层汇报审计工作,监督审计职能的顺利履行,最终建立一套契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章程、机制,以对本校的重大经济决策以及建设成果进行审视,及时检查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
2.夯实高校内部审计各项保障措施
为了让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其需要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铺垫相应的基础,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
(1)强调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业化建设
这种建设方式意味着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开始向其他单位进行借鉴,让真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审计人员成为校内审计工作的参与者和主导者。高校内部需要执行严格的审计资格准入制,对获取审计资格、组织构建、后续从业者职业规划以及审计计划的制定、数据的收集和反馈、审计意见的发表、质量控制等进行全过程的计划操作。
(2)加强内部培训
高校内部需要定期委派一批从事运营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的专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政策、法规及要求进行解读,助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全面契合高校当下的推进诉求、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不足等,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必要且合理的指导下慢慢走向常态化、科学化和有序化。
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内部审计模式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一环,其需要相关内部审计工作者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掌握新政策、新要求、新技术、新载体,调整思维,优化审计程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确保高校内部审计能够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