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2021-11-22秦雪库德来提瓦哈甫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毕业生心理健康体系

文/秦雪 库德来提·瓦哈甫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正在不断深入[1]。健全的心理健康体系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面临这种双重机遇和竞争,大学生就业日益艰难,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影响了毕业生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对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合理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3]。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择业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良心理:一是就业观念保守,乡土情结严重,受父母和家族影响较大,只想找一个稳定的“铁饭碗”工作,不愿意到企业就业,不愿意跨地区就业;二是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能力与待遇不匹配;三是好高骛远,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不考虑个人长远发展;四是持续徘徊观望,暂时不愿意降低就业标准,造成“慢就业”或者“不就业”现象。产生以上不良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

(一)对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虽然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对于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仍显不足[4]。很多高校对毕业生求职面试虽然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和讲座,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缺乏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从校园跨入社会要面临一个巨大的落差,面对就业困惑、就业焦虑、就业恐惧和不切实际的就业欲望,容易造成大学生产生就业偏见或者盲目就业。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不足,主要是以辅导员、班主任或者兼职研究生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部分兼职教师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贫乏,没有专业资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局限于开班会、谈心谈话、批评教育等形式,缺乏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理念,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

(三)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现在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就业、创业等相关指导课程,但整体教育体系并不完善,有一些高校没有分阶段地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而是在毕业之前笼统地给学生灌输就业的理念,营造就业的压力,试图督促学生完成就业,造成学生在就业时盲目跟风,缺乏主见,在择业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屡创新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危机也在逐渐升级。大学生目前面临的就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焦虑情绪日趋严重

大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承载着父母对他们多年的期许,面对人生的重要选择,就业焦虑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之一。一方面,部分家长仍然将大学生视为“孩子”,所以会对“孩子”进行强制安排工作或者规定发展方向,扰乱了毕业生自己的计划,无形中给毕业生增添了压力,进而引发焦虑;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有较高的期许,当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时,很多毕业生无法正视现实,也会导致出现焦虑情绪。

(二)就业盲从心理占据上风

大学生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一批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5G时代,同学们看到电商、直播、网红等赚快钱的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很容易受到“不劳而获”“靠脸吃饭”等不良影响,很多同学不愿意从事踏踏实实的工作,认为收入少又辛苦,失去了奋斗目标,扰乱了原有的就业计划,盲目跟风、盲目崇拜,导致就业难度不断增加。

(三)就业逃避心理初步显现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20届毕业生达874万人,2021届毕业生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达到909万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仍有一些毕业生不愿意降低就业标准,甚至产生了逃避心理。一方面,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就业中失去竞争力,在相互比较中逐渐产生焦虑、失落、自卑、紧张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现在大部分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即使不就业,父母也能供养他们,这也成为毕业生不找工作的借口,只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暂时不就业,直到考上了理想的岗位才去就业,造成了“慢就业”或者“不就业”的现象。

三、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从社会层面来说,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有助于学生静下心来分析自己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为今后找到心怡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家庭层面来说,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助于缓解大学生与家庭之间因就业而产生的矛盾,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减轻家庭焦虑,有利于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5]。

四、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策略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

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松懈,缺乏人生目标,沉迷于吃喝玩乐,静不下心努力学习,导致前途荒废,在找工作时缺乏竞争力,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从而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6]。因此,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十分重要。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大学生制定一个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二是要帮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三是要通过模拟面试、情景演练、角色扮演等相关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逐渐适应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转变,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内心建设。

(二)提高各科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在大学生活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先导,而且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必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一是高校应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师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老师心理健康辅导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二是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转变传统观念,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将就业心理辅导融入日常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和危机的能力,为日后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心理健康课程的形式和内容

一是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全校学生分年级、分专业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程,让大学生提前了解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掌握应对困难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提前做好心理建设,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7]。二是心理健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一对一交流、主题汇报、知识竞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成立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免费向大学生开放,定期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测评、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就业方面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危机,积极应对就业难题。

五、结语

当今时代,就业压力和就业焦虑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已是不可避免,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加油站”,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也担负着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应该积极主动构建完善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动员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

猜你喜欢

毕业生心理健康体系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