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2021-11-22张谦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谦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引言
会计核算被认为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计量、记录、确认、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的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以及报账,进而为相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1]。近些年,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规模的扩大,会计核算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企业只有在其会计核算过程中严格遵循谨慎性原则,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其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投资人以及债权人的利益也得以被保障[2]。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性原则可以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帮助,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在该原则落实的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故而应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促进企业不断向好发展。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本质
谨慎性原则通常情况下也被称之为审慎原则,被认为是在会计核算中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以及损失,不得对收益或者资产进行多计,不得对费用或者负债进行少计[3]。谨慎性原则一般体现在企业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合理预估企业有可能出现的损失,并将客观存在计算进去,同时要对发生的收益留有一定的空间,保留尚未实现的部分。由此可见,在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计价的时候应当秉持从低的原则,进行负债以及费用的统计时应当足额。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巩固企业的经济基础,实现对企业的负责。
经过不断地研究可以发现,谨慎性原则的本质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主旨是保护企业以及费用和收入具有时间性分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的会计核算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风险,同时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该方式可以从风险层面对企业进行保护,旨在尽快将资产转变为费用,使企业在收益中能够得到补偿。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性原则不是直接否定一些收入和费用的存在和发生,而是在较为谨慎的会计处理的帮助下将收入和费用计入不同会计期间的金额分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由此可见,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谨慎性原则是尤为必要的。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应用
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企业会计核算过程的始终,对于企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更好地了解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应用应当进行全面的探究。经过不断地研究,现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应用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式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通常被分为两类,即加速折旧与直线折旧。如若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时采用加速折旧法,企业就会在使用固定资产的前几年进行折旧,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的利润会减少,但所得税的缴纳也会相应减少,这就相当于企业得到了一笔无息贷款,其投入的资金也可以尽早收回,进而资金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
(二)债务重组
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企业只能够将重组产生的损失进行确认,却无法对重组产生的收益进行确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对未来或有收益进行预计,却可以对或有支出进行预计。即便企业在日后出现或有收益,该收益只能在最后收到时被作为当期收益进行处理,在企业债务重组的过程中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调节情况的出现。
(三)选择存货发出计价的方法
可供企业在存货核算时选择的计价方式有: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以及个别计价法。当物价处于上涨的状态时,企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发出存货计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使本期成本与当期水平保持在较为一致的状态,进而可以将利润中的水分降低,将核算过程中的谨慎性原则充分体现出来。如若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先进先出法,本期成本就会降低,利润中的水分将会增高,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资产虚增,该问题的出现将谨慎性原则的适用性进一步扩大。《企业会计制度》在此前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收款坏账准备以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以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四项减值准备增加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通过制度的规范企业能够在会计核算中对有可能出现的损失合理预判,进而将企业利润中虚高的部分去除,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企业会计信息。
三、谨慎性原则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企业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的加深,管理者对于会计核算也愈发重视。故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谨慎性原则实际运行中仍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不断地研究,现将谨慎性原则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一项规章制度,在其制定的实际过程中,谨慎性原则就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故而不同的会计核算人员对谨慎性原则的认知程度也并不一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造成过度谨慎的现象的出现。例如部分会计核算人员在其实际工作进程中,会误将谨慎理解为宁可多计损失,不可预估收益,进而会故意扩大生产成本投入的标准,这种情况的出现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二)与客观性原则相冲突
客观性原则一直以来也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且客观性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在工作进程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对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反映。但谨慎性原则着重强调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将其有可能出现的费用与损失进行预估。由此可见,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相冲突。
(三)与历史成本原则相冲突
历史成本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应当遵循的另一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主要强调企业的各项物资财产应按照取得的实际成本进行计价。在物价发生变动的时候,除却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否则不应当将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但谨慎性原则主要强调的是短期投资和存货可以将成本与市场价格进行低法计价,这与历史成本原则是相违和的。
四、会计核算中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策略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该原则在实践过程中也显露出了一些弊端,所以应当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使其更加合理化,最终实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经过不断地研究,现将会计核算中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策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谨慎性原则的清晰性
谨慎性原则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其清晰性。制定谨慎性原则的初衷是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予以保证,最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现,对企业的正当利益进行保证。为实现这一目的,相关部门应当适当约束谨慎性原则,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降低会计人员主观随意性对核算工作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更加仔细,进而保障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应用谨慎性原则应适度
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与劣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以被证实。谨慎性原则能否充分将其优势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运用程度相关。如若谨慎性原则被应用过度,或者谨慎性原则未得到应有的应用,其发挥的作用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进而无法揭示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企业领导者在进行决策时也会受到误导。为保障谨慎性原则发挥最大的作用,则应当对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进行寻求,最大程度上降低其缺陷性。
(三)加强对审计的监督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所以为了防止企业过度追求利益而滥用谨慎性原则,则应当加强对企业审计的监督。企业应当加快建立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外部监督体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保证谨慎性原则能够更加合理地被应用。
结语
谨慎性原则对于企业的经济核算极为重要,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在各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谨慎性原则越来越受到认可。但管理者应当意识到该原则既有利也有弊,要加强对谨慎性原则的合理应用,保证对资产进行合理预估。同时也应当对谨慎性原则进行一定的限制,避免在会计核算中滥用谨慎性原则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只有在发展过程中贯彻谨慎性原则,才能够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