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规范及标准探索
2021-11-22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夏飞辉
文/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夏飞辉
一、新时期高校档案标准化体系特点
(一)完整且配套。档案标准化体系,是集合所有档案管理标准形成具有联系性的完整体系,各管理标准相互补充与依存。具体标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会影响其实施过程。例如档案信息检索时,假若没有标准档案著录规范、标识符号与目录组织,就无法标准检索档案信息,甚至会影响档案资料的正常使用。因而档案标准之间是相互统一与配合的,不能分散而独立存在。
(二)协调与联系。档案标准体系建立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其他相关外部标准体系,便于彼此间有效衔接并协调发展。例如文书档案检索过程中,确保“分类号”与“档案号”保持相同的深度。与其他体系衔接时,注意其协调性,例如档案与情报、图书间要有一定联系。
(三)比例适宜。档案标准体系建立时,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业务特点与档案工作重心,合理划分档案不同类型与数量,平衡管理体系中各档案管理制度的比例。
二、高校档案标准制定原则
近些年,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发展速度快,但整体基础依然比较薄弱,相较发达国家,我国其他文献信息领域还存在一定差距,高校档案标准化发展也不例外。因而高校档案标准化体系制定时,要注意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与档案工作需求,制定系统、完备与优化的标准体系。
(一)优化性。高校档案标准体系内各项具体标准内容是优化技术、工作程序及组织程序的反映,其管理操作内容是高于一般性的,具有明显的技术及管理的先进性。
(二)统一性。高校档案工作标准体系中,要确保每项标准内容保持协调统一,还要注意各项标准有协调一致的内容与技术,以此充分保障档案工作体系的系统性与其他相关标准的一致性。例如《档案著录规则》国家标准体现了该原则。该标准制定时注意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统一,从技术方面为方案著录标准化文件制定提供了标准化原则。
(三)适时性。档案标准化工作有一定的政策性,标准虽好但如果不能及时付诸实践那也是纸上谈兵;反之,假若脱离实际工作与发展需求制定硬性标准规定,就会延误工作时机,甚至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所以,高校档案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与客观可能性,合理制定标准化体系,充分展现现代化档案工作的有序性。
(四)继承性。高校档案工作标准体系建设中,在时空范围内保持标准稳定是十分必要的。实际工作中,标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不能忽略其稳定性与继承性。另外,档案工作标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基于档案工作原有基础,假若标准规定事项脱离实际工作技术与管理水平,就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标准不能发挥提高工作水平与管理效益的作用。
三、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配置少且水平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考验工作人员耐性的,工作内容繁琐,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细心。另外,很多档案管理工作被看作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因而无须高知识水平就可完成,通常由单位基层员工承担此项工作。而高校基层员工没有系统学习过专业管理知识,业务水平与技能提高的经验不足。因而高校要培养具备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员,以此更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工作中,要完善从业人员待遇,设置人事档案管理人才体系。另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是现阶段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认识不到位。档案管理中,管理知识常规学习不足,管理经验总结不到位,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难以提高。而且,从业人员对职业没有较高的认同度,工作缺乏热情。
(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合理性。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建立十分重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利于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序而简洁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时,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规范与制度。法律方面,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我国已经颁布了部分法律规范,人事档案管理法律规范与监督还不够完善。规范、有序与简明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利于全面提升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因而高校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个别高校具有的档案管理理念,档案管理工作在于说,做是其次。出现此种现象主要是因高校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标准、条理与简明化要求仅仅是会议口头强调,管理系统中并未得到体现,具体实施更是无从谈起。因档案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支撑,导致管理人员不能规范而严密地搜集、整理、流转及保管档案资料。
(三)缺乏完善的硬件设备。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基础设备却得不到保障。部分单位内部经费得不到保障,信息化档案管理设备配置不足,依然采用手工档案形式,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有的高校计算机对于档案处于记录基本信息层面,而手工操作方法不符合现阶段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求。档案管理工作中,及时修复备份破损或丢失的档案,对比原始档案并修复,保障档案数据库质量,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可实现这一目标。高校人事档案经费与领导态度与档案管理工作态度密切相关,领导态度决定着信息化管理设备是否配置完整。档案信息化管理为查阅档案资料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得人员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四、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规范与标准化完善途径
(一)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方式。新时期,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加大了管理、治理与检查工作难度,一定程度上会用到以往检查数据。比如检查各院系问题是否整改。此过程中,如果应用现代档案管理方法可及时查阅以往数据,保障监管工作效率。同时,档案材料有丰富的种类,高校相关人员要做好档案资料的及时维护,具体维护方法包含病毒检测与查杀、数字化扫描、备份重要档案资料并妥善保管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创新,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目标,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档案流转,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对于高校而言,档案管理工作不会直接产生效益,却能为其他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帮助其他工作创造效益。另外,采用信息化方式还可保存传统档案无法储存的录像、照片等数据,为检查工作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直观开展检查。所以高校要对这一问题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推广信息化档案的优势。
(三)明确管理体系,做好组织落实。高校领导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正确认识其对本校运行管理的作用。实际工作中,选派责任心强、能力高且做事严谨的员工,这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难度比较小,但必须要认真严谨不能有任何纰漏。所以,做事不认真、不重视细节的员工无法胜任该工作。此外,还要严格制定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档案管理工作职责,以此增强员工工作责任心,以防遇到问题相互推诿。上级部门考核工作时,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考核,以此提升下级部门工作责任心与使命感。
(四)做好案卷普查。高校档案资料中有很多无用档案,或是制作粗糙的档案,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占据档案管理资源。因而,高校档案部门要及时清理此类档案,保留其中有价值的资料,这是档案管理标准化的首要环节。档案管理部门要认真清查所管理的档案,分门别类存放并销毁无用资料,以此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目标。
(五)依照标准规范重新组合。针对太厚或内容过于复杂的档案资料,高校档案部门要做好重新组卷,组合有关联的文件,针对缺失页码或目录的档案资料重新编码与制作,以此确保重新组合后档案资料更加规范与标准。利用重新组卷方法,尽可能解放馆藏场地空间,优化资源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六)规范化开展著录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著录工作是计算机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管理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相关部门要依照《档案著录规则》要求规范部门著录行为。因各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条件不同,基于计算机管理新技术要求,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参考计算机管理方法技术要求,合理制定著录细则。
(七)分类号要统一。高校档案管理中,结合档案分类号进行计算机检索,因而分类号制作质量对计算机检索结果与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际工作中,为了保障检索效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分类时,结合《中国档案分类法》做好档案分类,同时还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划分,以此提高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此外,分类工作中还要严格审查分类情况,纠正不合理的情况,统一工作人员认识与标准,尽可能确保前后标引与同类文件标引相同,为规范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基于电子文件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逐渐发展,其记录内容更加丰富且信息量更大,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更高,弥补了传统档案文字材料或依靠其他方式储存记录的不足。当前,高校档案管理方式与社会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因而必须要全面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高校档案部门要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端正工作态度,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科学制定档案管理模式,全面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