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差异的英语教学策略

2021-11-22

现代英语 2021年1期
关键词:万圣节文化背景子女

何 凡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一、引言

英语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角色,而如何教与学好英语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地球村”,中西方接触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由于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和民族拥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习俗和信仰,沟通误会在英语交流中时有发生,即使是经过多年英语学习、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大学生也未必能与英语母语者进行无障碍的日常交流,这并不是说他们缺乏足够的词汇量或者过硬的口语技能,而是因为他们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同时注重文化的研究和沟通技巧的学习。

二、中英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

(一)社会交际中的差异

“Thank you”是英语中被广泛用来以应对各种贺辞,而在汉语中的应对之词通常是“过奖过奖”“惭愧惭愧”等诸如此类的客套话。在这些场合下用英语交流时,如果我们回应说“you are over-flattering me”或“I feel ashamed”而不是说“thank you”,则是一种非常不得体的做法。

(二)个性发展上的差异

中国历史悠久,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积累下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思想起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中国人信奉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并以此作为行为处事的基本准则。“中”指的是一种十分平和的状态,强调对事物要把握好度,以防发生冲突。

相比之下,西方人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争”为中心的思想观。因此,西方更加重视突出个体和体现个人价值,推崇人权和个人自由。按照他们的思想,如果个人利益都得不到保障,就更谈不上集体利益。

(三)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由于中国文化价值观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在英汉翻译或中西交流的时候不得不处理这样的问题。在先前学者的研究中,中国人和西方人在面对别人的赞美时有着不同的回应,不同的回应源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中国,谦虚是一种美德,它源于古代,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词来表达说话人的谦虚。例如,“鄙人”“拙著”“寒舍”“犬子”等,但这样的言辞往往令西方人困惑,因为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自信是一种美德。

(四)家庭关系上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亲情伦理,家族意识较强,家族关系除了父母及子女两代人,还有复杂的亲属关系,因此会形成一个较大的宗族,族人之间普遍维持着良好亲密的社交关系。同时,在单个家庭内部,父母是家庭的权威,对子女有抚养义务,这种抚养关系不止于子女成年,子女成年后依然享受父母的照顾。而且,中国人奉行敬老的传统,在父母年老后,子女对其有应尽的赡养义务。

西方人家族意识比较淡薄,除了父母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之外,对于亲属关系则没有那么重视。正因为西方人注重人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因此在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关系较为平等。在西方家庭,子女较早就能独立,成年后不依附父母生活,同时父母年后并不依赖子女,子女对父母也没有赡养义务。

三、中西文化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重视的是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对于东西文化差异关注度并不高,因此,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主要是关于单词和语法的机械性学习。由于缺乏对英语语言背后文化背景的理解,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明显不足,无法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限制了大学生能力全面成长的空间。

(二)中英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1.中英文化差异对词汇学习的影响

英语和汉语形成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其词汇的含义往往差别很大。如果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考虑特定文化下的语言含义,仅仅只是从字面进行理解并翻译,必然出现表意不准确的情况。所以,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这些文化差异进行强调,并结合具体的语言转化案例,引导学习者表达出最地道的英语。

2.中英文化差异对语法学习的影响

英语语言追求的是简单明了的表达,因此,在英语的语法规则中,主干部分总是放在定语、状语等修饰语之前,一眼就能看出表意的重点。在这一点上,中文则更偏向于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如果学习者缺乏对中英文在这方面的差异,则会影响到英语语法的正确性和效率性。

四、中英文化差异下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中英文化差异存在于两种文化的各个方面,只有对英语语言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全面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本质,从而更准确地学习和使用英语。从这一点出发,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教学,更要加强语言文化的输入,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才能在实际跨文化交流中正确地使用该语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结合英语语言本身,引导学生体会英语的文化内涵

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抛开文化只进行语言知识训练,也不能把语言文化的学习理解为学习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去深刻理解文化的内在含义。比如:英语中的dragon,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比较一下中英两国人对“龙”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对中国人而言,龙是一种神圣的动物,象征着吉祥和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在英语文化中,龙则是一种邪恶生物,预示着灾难和毁灭。再比如,“黄色”在中文里代表尊贵,而在英语中“yellow”则是胆小怯懦的意思。教师如果能将理解文化和学习语言结合起来进行,则正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过程。

(二)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渊源进行拓展,解释差异形成的由来

汉语中很多习语,都来自神话、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而英语中的习语则更多地出自《圣经》、莎士比亚戏剧或罗马神话等。因而,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词汇由来的介绍。

(三)在课堂英语教学中融入两种语言文化的比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文化比较的习惯。比如,讲到内容主题是关于万圣节的课程时,教师在讲解万圣节文化习俗的同时,还可以把中国节日中对应的中元节拿出来进行比较:1.节日目的不同:万圣节的举办主要是为了驱逐鬼魂,演变至今则成为一种节日狂欢,而中国的中元节则是为了祭祀故人;2.活动内容不同:万圣节的参与者主要是小孩,进行一些娱乐活动,而中元节则是祭拜先祖,延续传统信仰;3.节日氛围不同:万圣节令人感到欢欣,而中元节则相对令人情绪低落。通过这样的差异对比,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独特的文化内涵。

(四)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多方位接触英语语言文化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辅助学生掌握英语文化中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地深入了解语言文化。然而,仅靠课堂上的这点时间是无法实现这些目标的。因此,在要求教师注重课堂上多培养学生语言文化意识的同时,又必须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接触和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实现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语言类活动,比如举行英语交流会,英语竞赛等;又或者收集并向学生展示关于英语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英语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些活动一方面能丰富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也能推动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意识,从而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总之,英语的学习不能脱离文化的学习,脱离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研究,无法真正意义上完全掌握英语。因而,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好英语语言本身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万圣节文化背景子女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发展的新出路研究
万圣节狂欢派对
Tomb-sweeping Day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Sundry Features of Halloween 杂谈万圣节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万圣节大猜想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