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视角下习语英译策略探析
——以张培基《英译中现代散文选一》为例

2021-11-22陈会灵

现代英语 2021年1期
关键词:习语语义译文

陈会灵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引言

1969年,奈达提出了对等理论,并在书中作出了详细阐释。他从语言学方面出发,以规范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为目的,提出翻译研究的重点应从静态文本转向动态文本。他强调读者对于不同译本与源语读者应有相同的反应。奈达所追求的不是字与字的对等,而是在某些范围内源语与译语之间能实现对等。

根据奈达的理论,翻译应用译语中最接近自然和对等的语言再现的原文的信息。这一对等不是表面的,亦不是僵化的。它追求的是寻求两种语言功能的平衡。该理论认为,通过寻找对等语,相关语言和文化可以适当地重组原文的形式和意义,以实现交际。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以及其他差异,译语和原语的完全对等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翻译时,在译语与原语不能实现形式和语义的完全对等时,译者应在原文的基础上适当舍弃形式上的对等以求达意。

二、习语的含义和特点

习语的整体意义不同于词典中的意义,是社会发展和人类长期实践的结果。习语含义很广,且有特定的形式。

习语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状况、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不仅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而且对文化传承也起着重要作用。汉语习语包括四字及以上的成语、谚语、警句、俚语、俗语、歇后语。

汉语习语数不胜数,但由于人们在可追溯的历史过程和生活经历中创造了习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也有共性。首先,它们结构语序固定。如“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能改成“任尔南北东西风”。其次,习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意义拼凑,而是意义的整体概括,如“粉墨登场”的表面意义是“穿戴化妆上台演戏”,而其常用意义是“坏人通过打扮登上政治舞台”。最后,习语的产生、运用和意义都与修辞密切相关。也正是由于习语的修辞特点,使得一些习语意义深远,值得深思。同时,它的修辞特点也是习语引申意义的主要原因,使习语的使用范围更广。因此,由于习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对其进行英译时,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作者表达的感情等采取更恰当的翻译方法。

三、张培基《英译中现代散文选一》中的习语翻译

(一)直译

直译是翻译中最为常见和频繁使用的翻译方法之一,在遇到一些汉语与英语存在相应的对应词,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较为简单明了的情况下,译者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针对习语翻译,亦是如此。

1.原文: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

译文:Youth will soon be gone and never to return.

分析:原文中,作者运用“一去不复返”这一习语主要是表达时间的宝贵,胡适在其演讲中警示学生应好好利用时间进行学问研究。“一去不复返”所表意义并不复杂,因此译者选择采用最简单的方法——直译进行翻译。且在奈达功能对等的四个层面中,此习语的“去”和“返”在中英间实现了词汇对等中的完全对等“go”和“return”,因此最后则译为“go and never return”。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形式对等和基本上的语义对等。

2.原文: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译文: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

分析:根据上下文,原文作者朱自清家中接二连三遭遇祸事,用汉语的习语称则为“祸不单行”。与上句相同,此句也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实现功能对等中的词汇对等,“祸”即“飞来横祸”“不幸的事”,则用英语中的“misfortune”进行语义替换,“不单”一词表达不止一件不好的事情袭来,因此在翻译时,misfortune为复数,达到句法对等,“单”则用“single”一词表达,“不”字表否定,则译为“never”,同时表达出其对近期遭遇的无奈之情,实现四个对等中风格上的对等。同时,在英语中习惯用物作为主语,如此一来“misfortune”作为主语,“行”一词则用“come”到来进行表达,表示天灾人祸不受人控制,由它自己而来,同时巧妙运用“singly”作为副词修饰“come”,使得句子更加生动。但是根据整个原文句子的意义,译者选择把“祸不单行”提前放在句首翻译,做一个总结的作用,后引出祖母去世和父亲失业的事实来说明“祸”的确不单行。译者根据英语的逻辑和习惯表达方式舍弃了原文的语序,选择放弃一部分形式对等来实现语义的对等和完整表达。

(二)意译

3.原文:真正的朋友,恐怕要算“总角之交”或“竹马之交”了。

译文:True friendship between two persons originates perhaps from the time of life when they were children playing innocently together.

分析:例3中含有两个习语“总角之交”和“竹马之交”,这两个习语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角”指的是八到十三岁的少年。在那个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将头发扎成两个小角,因此得名。而“竹马”则是孩童们的玩具之一,它们是用竹子做成的玩具马。而原文所要表达的就是在小时候所交的朋友,因此放弃形式对等,将两个在文中表义相同的习语义译且省译为一个“从纯洁的小时候就一起玩儿的朋友”,从而让读者对于汉语中的文化负载词中所承载的内容有了实质的理解,达到意义上的对等。同时,译者也在这进行了对等理论三原则中的第三原则“重建”,在译语种根据原文进行意义重组,以达到对等。

4.原文:并不一定是“人心不古”,是可以说是人生的悲剧。

译文: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due to“degeneration of public morality”.

分析:此例句中,“人心不古”亦是一个文化负载词,它比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被现实的洪流冲垮,丧失了古代人淳朴、善良等优秀品质,变得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同理,若采用直译,读者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这里,译者将这些良好的品质用“public morality”一词概括,即简洁,又忠实于原文,还让译语读者了解原语读者所领略的含义。同时作者进行意译,用“degeneration”一词,表达出人性的泯灭和退步,原文作者想表达的意义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道德观念变得大不如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远,因此,用“degeneration”较为传神的表达除了“退步”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原文风格上的对等。

(三)增译

5.原文:牝鸡无晨。

译文:No hens crows at dawn.(no woman is to usurp man's power)

分析:“牝鸡”指母鸡,而这个意蕴丰富的习语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母鸡从来不在黎明时鸣叫,后来引申其意义为妇女从来不掌握朝政大权。对于这种从表面不能看到其丰富历史意蕴的习语,译者则采用增译的方式,对其内涵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才能使译文读者从情感、意义以及各个方面达到对等,与原文读者“同呼吸,共命运”。

6.原文: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译文:At the thought of this,sweat oozes from my forehead and tears trickle down my cheeks.

分析:在这一例句中,译者对“头涔涔泪潸潸”进行了较为简单的直译,达到词汇、语义、意象的对等,选择增译了“at the thought of this”——“一想到”这个事情,就不禁“头涔涔泪潸潸”,犹如一幅画出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作者的哀婉和无奈,达到风格上的对等。

(四)省译

7.原文: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

译文:As long as you set your mind on studies,you will naturally cut down on food and clothing.

分析:词中撙、节二字所表达的意思均为“节约,节省”,原文意为“省吃俭用”来买书,置办用具。因此,译者将两字合二为一,省译为英语中的固定表达“economize on”,达到了词汇对等,既简明扼要,又能表其意义。

8.原文: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溢破败。

译文:Unlike the narrow and low-lying mean rural alleys...

分析:在本句中,湫溢破败是用来描述乡村的巷子地处低洼,狭窄且破旧不堪,年久失修的状态。然而译者在翻译时,却选择了用“narrow”和“lowlaying”来翻译“湫溢”两字,而省去了“破旧”两字的意思,因为在原文中“陋”一词的翻译“mean”和前文的形容词其实已经表达了这一层含义,因此如果再进行一次翻译则会显得太过冗杂。因此在这里,作者采用省译的方法,将湫溢破败译为两个形容词,舍弃形式上的对等,而在传达的意义上达到一定的对等,以表达本来的含义。

四、结语

习语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承载着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做好习语的翻译本身不是易事。文章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在张培基现代散文选中选取部分习语实例加以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根据不同习语的意义表达形式在翻译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如增译、省译等。习语翻译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意义对等,再现原意。

猜你喜欢

习语语义译文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