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态探索

2021-11-22杨朝丹

现代英语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雄思政

杨朝丹

(辽东学院应用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一、引言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其核心是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应用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更要注重学生价值塑造,提升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使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有共同的价值理念,这就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在课程育人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般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章基于辽东学院公共英语本科教学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大学英语(一)》课程为例,从课程设置的教学原则、教学实践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方案。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大学英语(一)》是辽东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总学时56学时,2.5学分。文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4“Heroes of our time”为例,系统阐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本单元围绕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展开,Text A探讨的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英雄;Text B讲述的是一位女警察如何通过拯救他人生命来治愈个人痛苦的英雄故事。本单元的思政主题为“英雄及英雄精神”。课程通过课前翻转课堂学习、课中碎片式植入思政元素、课后第二课堂活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设计,将“英雄精神”“中国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整个单元教学过程,采用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和自主学习法,通过课堂讨论、角色表演、英文演讲、词汇举例、段落写作等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将“英雄精神”“中国精神”的价值塑造目标“融盐入水般”浸入语言知识传授过程,使得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与课程思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一)课前翻转课堂学习

教师在课前一周将翻转课堂视频资料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给学生,指导学生以本单元的思政主题为研究主轴架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搜集中国古诗词和经典文化典藏中描写英雄人物和事迹的诗词佳句,利用学习强国英文播报、CGTN、十九大报告(英文版)等平台,搜集关于英雄事迹的词汇及英文表达,尝试用英文讲述一个英雄故事。

(二)思政主题呈现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示古诗词、习近平主席语录、名人名言和小说散文中有关英雄的内容。

(三)小组讨论

在主题导入部分,教师通过一段“Hero Spirit”的英文视频赏析,引导学生讨论像董存瑞、邱少云等这样为了完成光荣任务,牺牲了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像毛泽东、周恩来等伟大领袖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奉献自己一生的英雄;解读现代科学家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最美教师张桂梅等英雄人物事迹,引发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1)视频中都提到了哪些英雄人物?(2)他们为什么被视为英雄?(3)你能给英雄下个定义吗?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成员,代表小组陈述观点,教师可根据发言情况,为个人和该小组本学期的课程思政考核酌情加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文讲解

在精读课文第一段时,提问学生用英文讲述一个英雄故事,由于课前已布置学生准备,所以这个环节每组的故事讲述都很精彩,有的学生还制作了精彩的视频配合讲述,涉及的英雄人物来自不同时代、各行各业,还有的学生谈到父母就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英雄的理解,认识到平凡的人物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父母亲也是孩子们值得骄傲和尊重的英雄。

(五)第二课堂活动

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布置学生运用本单元Question-Example-Conclusion的写作方法,撰写题为“My View on Hero Spirit”的读书报告,要求学生从语言和思想两个方面记录在本单元学到了什么。在读书报告中,可以评价学生在思想培养方面的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转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疫情期间为抗疫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各行各业工作者,每组排演一个人物的事迹。教师从语言表达、内容编排、表演技巧等方面开展此次英文话剧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三、学生评价与课程反思

笔者带领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员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学生评价。学生的反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改进具有启发意义。以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课程评价为例,团队成员共发放12个班总计356份问卷,收回352份,参加文字评价的学生比重为98.9%。在评价中,学生提到“以前阅读英语文章,单一的从国外价值观角度思考问题,现在的英语课让我彻底扭转了观念,我们青年学生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中外价值观的差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乏宝贵的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青年学子要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英语课上老师对我们的品格养成、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起以前,我更喜欢现在这样有温度的大学英语课。”从学生的评价反馈可以看出,学生们在对中西方文化价值观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学生的文字评价肯定了大学英语课程将价值塑造、语言知识传授和跨文化思辨能力三者结合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基本达成。

四、结语

“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导方针,体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外语教育应主动适应国家人才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把握中国立场,主动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引领,进而推动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以实现价值塑造、语言知识传授和跨文化思辨能力提升三者有机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态,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不断汲取力量实现“全人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雄思政
英雄犬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