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英语中课程思政有效性的路径研究
2021-11-22常颖
常 颖
(辽宁财贸学院,辽宁 兴城 125001)
一、引言
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备受关注,其主要是指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贯穿专业课教学的课堂,从而令教学工作与思政理论同步进行,贯彻国家“教育为本”的百年大计。现阶段,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中西方不同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较为凸显,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工具学科,其学习者更容易在思想价值观上受到影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能够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思政概述
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大学开设的思政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目前所提倡的课程思政则是将英语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打造新型课堂教学育人模式,最大限度反映出当代高校反思教育意识形态,是我国教育界结合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打造出的富含德育功能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在不断的改革和实践中,力求将“立德树人”的百年大计贯彻其中,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思想碰撞,将积极的、符合我国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意识形态融入高校各类课程教学中,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思政”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过对英语课程中思想政治因素的最大化挖掘,利用课堂教学作为媒介,不仅在知识上引导受众学习,还能够在思想上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课程思政不是独立的一项工作,而是教育中营造的一种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育人蓝图,是教学模式中的一种课程观,关系到高校各科课堂教学和改革的成功与否。为了适应我国高速发展和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断加深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进而将课堂教学与文化熏陶相结合,打造出具备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的教学理念。
三、在大学英语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大一、大二的必修课,这样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大学生们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增进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提高学习外国语言的能力,提升工具学科的知识储备与应用技能,因此,大学英语就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作为各高校的必修公共课,拥有其他语言学科不具有的学科优势,大学期间结合多元化教学题材,通过对英语的教学和实践,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可否认的是,大学英语的受众选择接受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有些学生是为了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为将来跨文化交流打下基础,更多的学生则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无论是哪一种目的的学习,大多师生所关注的重点几乎都集中在应试教育,对成绩的重视是根深蒂固的。如何转移注意力,将众人英语学习的重心倾向于教育本身,最佳的解决方式就是打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
四、提升大学英语中课程思政有效性的路径
(一)优化英语教材及课程内容
无论英语教学以何种形式进行,教材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即便是在课堂运用了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依旧需要教材作为基础。但是,作为掌握英语技能不可或缺的教材,却明显缺乏思政理念,不能展现出我国特有的人文主义和爱国情怀,几乎展现的都是西方文化,影响了新兴人才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制工作者们,一方面要精益求精,结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们编制出优秀的教材;另一方面要重视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植入中国文化,彰显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让中外学者能够透过英语来体验中国文化,从中感受到语言的价值和中华文明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另外,大学还要重视对大学英语教师思政水平的强化工作,让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不仅能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有能力将思政知识融入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又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二者相辅相成。大学英语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与学生积极的互动中成为良师益友。大学阶段是英语这门语言产生质变的关键时期,英语教师要尽可能将英语教学实际化,使其不与学生生活与实际需求产生较大的距离,从而使学习英语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不断积累语言知识,最大限度掌握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并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必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实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是每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作为大学英语的直接参与者,客观上要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培训、进修等方式的学习,不断与时俱进,认清英语教学的主流发展形势;主观上要敦促自身,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修,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思想政治理论都要加强,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我们坚信,一个明确育人使命、政治敏锐性强、职业道德高尚的大学英语教师,必然会在课堂教学中,将正确的价值观源源不断地灌输给学生,成为新型人才培养的最佳“灵魂工程师”。
从实际角度而言,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加深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文化自信,还能在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理性,保持客观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独特的、正确的教育观念,以此作为建立学生文化自信的根基,将中国元素用英语进行诠释。学习并研究课程思政,并不意味着对专业知识的探究,要想成功实践大学英语中的课程思政,相关教师对英语教学就必须有较深的认知,准确找出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思政教育。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讲解教材中学生的关注点,针对学生关心的话题,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贯彻大学英语对课程思政的实践。在教学方法上,大学英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现今大学都在不断更新媒体设备,“互联网+”教育模式也成为新型教育手段,教师要尽快熟悉这些高科技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运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上的创新,不仅改变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枯燥气氛,将灌输教育向激发学生主动性上转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形式上英语教师要适当增加互动环节,采用知识竞答、主题演讲、英语辩论赛、角色扮演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采取当前较为流行的“分组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每4~5人一组进行团队分工协作,将提前要求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英文翻译,再通过投影、PPT等形式在课堂上予以分享,教师以及各小组对相关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价,明确其中的优缺点,从而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其团队意识,寓教于乐,彰显出教学主体地位,更好地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四)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活动
“课程思政”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古板和枯燥,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以多样化形式开展相关课程思政教育。大学英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本身则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从而有的放矢,探究创新和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在恰当的阶段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比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教师可以进行相应安排,理工科的学生抽象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可安排他们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而英语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较强,可安排他们负责英语讲解任务。两个专业的学生共同合作,不仅能够加深彼此之间专业的解读,还能够在竞争中彼此影响课程思政的学习程度,感受到本土文化的深厚以及目的语文化的精髓。
在信息化时代,任何模式的教学都难以摆脱“互联网+教育”的影子,结合近些年来互联网教学的经验,很多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往往在图片及视频等形式的讲解下,变得形象、生动,大大加深了学习者对英语的兴趣,课堂气氛以及师生关系都得到了明显好转,所以大学英语教师要想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活动,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国外时事、时政热点等,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甚至可以由此进行角色互换,演练他国领导人的演讲视频、影视片段等英语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此期间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思政觉悟。
五、结语
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要响应“立德树人”的理念,这是大学英语教师的长远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英语专业知识的教授,还要不断探究课程思政蕴含的价值,通过优化英语教材及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广大学子,正确引导,让他们能够在中西方文化差异面前保持理性,客观看待外来文化,用英语思维感受语言的魅力的同时,深入理解本土文化和底蕴。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并非朝夕间能够完成,但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必然会实现课程思政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