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故事,全面提高小说教学效果
2021-11-22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朱 萍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小学阶段的“小说”教学目标归纳为“叙事性作品”进行教学。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阅读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简述故事情节、人物、场景,表述自己的爱憎。
一、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故事梗概
小说教学,需要在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阅读是关键。
1.自读为先,获得阅读学习初体验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都对小说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前,提倡鼓励小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以便了解故事内容并获取阅读体验。提前阅读可以不受教学目标的束缚,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畅读;可以不被他人学习经验干扰,获取追踪小说情节发展的快乐,自由地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我往往鼓励学生提前阅读,并且都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麻雀》之前,我布置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并且不少学生能体会到故事中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2.阅读经验分享,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了解故事内容是小学语文小说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在教学中,要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一些学生说说,充分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对说错的,教师可以让班级其他学生来一起帮助纠正;对说得不完整的,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学生的概括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出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再通过质疑,引发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作出判断。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抓住质疑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广泛讨论,互帮互助,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小说教学,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社会经验、年龄结构等因素,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堂的探究合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事件入手,寻找事情发展的脉络来梳理文章结构,寻找故事发展线索来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寻找文章埋下的伏笔、设置的悬念,以便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理解矛盾冲突。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的传递,被最大限度地深化。教师要对小说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的了解;对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作较为全面的分析、阐述、归纳;较为完整地表述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文本的理解切忌断章取义,给学生作出错误的解释。
二、融入故事情境,培养学生情感体验
1.抓住关键词语,提升学生欣赏水平
小说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通过对关键性词语的把握,学生就能理解关键语句表达的意思,从而理解文章内涵。例如,在教学《桥》这篇文章时,让学生通过“咆哮”“呻吟”“狞笑”“放肆”这些词语来体会洪水肆虐的危险情境;通过“冲”“吼”“揪”这些词语来体会老汉毫不犹豫、行为果断,理解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人物形象。学生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词语,就不难理解老村长是一个临危不惧、心系群众、无私无畏的老支书,也是一个父爱如山的好父亲。
2.深入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
小学语文小说教学涉及小说的语言表达,需要体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需要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和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来分析不同时代人物的命运,体会小说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情感,在文本的阅读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接受高尚思想的熏陶。
3.巧妙引导,深入体会小说的语言风格
不同小说家的语言风格各异,有的清新自然,有的平实庄重,有的诙谐幽默。语言风格对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十分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体会小说语言的精妙所在,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及内心活动的词语,以此来把握人物的身份、地位,揣摩人物性格、形象,探寻故事情节发展,归纳文章主题思想。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教师要带领学生领略文章重点句子和词语的精妙与精美。
总之,小说选入语文教材虽然都会进行一些改编,但是并没有改变小说的本质。因而,小说教学根本在于突出文本的本质特点。教学中要抓住人物特点,把握故事情节,关注时代背景。教师需深入研读文本,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极寻找对策。探索科学、合理的方法,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