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设计
2021-11-22辛玥
辛 玥
(西安航空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077)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以及2019年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指导[1]。
《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以及各类课程如何科学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提出了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建议。本文根据《指导纲要》中的相关要求和建议,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对“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进行教学设计示例,力求达到指导纲要提出的“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的相关要求。
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特点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等财经相关专业在低学年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基础会计学”“税法”“审计学”等专业课程的前序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该课程主要包含会计的法律制度、支付结算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但是从近年的教学反馈来看,此门课程理论概念多,学生理解困难,课时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和展开不够充分,导致一门重要的前序课程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根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深化大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虽然本门课程的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直接挂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较难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容易产生不自然和内容悬浮的教学效果[2]。从以上课程特点和现状来看,针对“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课程思政改革十分迫切。
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思政元素挖掘
部分教师在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挖掘中,一直存在一种偏见,就是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就是要讲政治、上价值,经常会在课堂上专门开辟一个时间段完成思政内容的教学硬任务,提醒学生要遵守法律、要有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要爱国爱党爱家,方式手段生硬,这样不仅有损教学效果,也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对于如何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核心在于教师不能将专业课和思政内容强行剥离,同时应避免生硬地介绍概念,应结合实例和社会热点,潜移默化地渗透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是大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一大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较少开设与法律相关的课程,对于低学年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会计和税法专业知识的铺垫,法律部分内容显得抽象而难以理解,导致课程较为枯燥,教学容易流于表面,教师难以将思政元素进行有效渗透。因此“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的解释,在课堂中要多进行现实案例的分享和讨论,尤其是引导学生用理性和法律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的热点新闻,并且要求学生组成课后讨论小组,对于教师布置的开放式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涉及较多的经济法相关内容,通过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现实的方法可以将枯燥的法律内容变得更加易于接受,例如康美药业在2019年发布的差错公告称其虚增货币资金达299亿元,造假金额之大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可以据此例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康美药业会面临的法律制裁。通过让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相关真实案例,深化对法治理念、法律概念的认知,有利于建立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用更加辩证的方式去看待问题。
(二)深化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发展方向一直有较多的讨论,从职业发展规划来看,财会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从事财务工作或是进入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从事相关工作,随着学习、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专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实现职业上的晋升,是较常规的职业发展规划。但是一方面随着大数据和智慧会计的发展,曾经认为是“铁饭碗”的财会专业也开始出现财务机器人替代会计岗位的现实,使得一些基层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职业发展忧心忡忡;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的频发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公众形象持续下滑,注册会计师面临信任危机[3]。这些都使财会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于职业发展产生迷茫,也无法建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信念。
大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都是最佳的“土壤”,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一门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因此在此方面更应加强引导。用实例来体现会计、财务、税务人员等如何实践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该专业的现状、发展和学生未来进入财务岗位后应有的职业规划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全面地看待问题,以此为基础培育学生的职业理想,建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观。
(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长久以来,西方主流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渗透在我国各大高校的财经专业课程中,但回顾历史,会发现中国的政治体制已经展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优越性。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也不断要求各高校在财经课程中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应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专业技能上对学生进行全面武装和培养[4]。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在课程设计中,首先可在引言部分增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会计事业的形成、发展与完善过程的介绍,同时在课堂中播放我国著名会计领域泰斗葛家澍教授的事迹短片,坚定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激发学生对会计事业的认同;其次,在支付结算制度的章节中,可加入我国支付结算制度变迁的介绍,同时将互联网金融下第三方支付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取得的傲人成绩向学生展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制度的自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在税收法律制度的章节中,对我国近年来大力推广的“营改增”以及“个人所得税改革”进行着重介绍,展示税收制度改革对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产生的积极影响。例如,增值税税率的调整及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利润的提升、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及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新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调整、专项附加扣除、年度汇算清缴均是惠及全民的重要举措。这些案例都可以增强学生对新中国的制度自信和对会计岗位的认同感与使命感。
三、“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设计示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中值得挖掘的思政元素很多。本节以“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中的会计法律制度一章为例,进行课程思政体系下的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会计法律制度,并且从会计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了解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可以较为清晰地辨析出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地方性会计法规之间的法律效力顺序;熟悉会计的工作管理体制,分层次的理解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自律管理、以及单位内部管理的内容及流程;掌握会计核算的要求,能够从本质上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于涉及到的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以及刑事责任有所了解。
(二)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在本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从课堂案例讨论和课后作业环节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1.课堂案例讨论
在本章的教学内容当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会计的工作管理体制,其中有关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中会涉及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组织机构。结合此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从业界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到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内容、社会地位、社会职责、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建立学生对于职业的敬畏和向往。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想要成为顶尖会计人员需要终身学习,必须要脚踏实地、认真刻苦。这样一方面把教学内容从较为枯燥的概念介绍拉到更加现实的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同时,结合会计工作的单位内部管理,在讲授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原则内容基础上,布置以下的练习题。
某服装制造厂的单位负责人为厂长,该厂长女儿为某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来到该厂工作,目前该厂的会计主管岗位和出纳岗位均存在空缺,请判断厂长女儿能否成为该厂的出纳人员?若厂长女儿原为某民办企业资深财务人员,能否调至该厂的会计主管岗位;该厂财务处处长的儿子在专业背景符合的情况下能否成为企业出纳,请做出判断并给出理由[5]。
临床上已有很多学者将人工生物陶瓷作为生物载体、生物支架,结合抗生素等制剂置入体内,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逐步降解,且具有缓释的特点[20]。本次实验中,将去甲斑蝥素溶液复合在人工生物陶瓷中,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复合去甲斑蝥素溶液后的人工生物陶瓷的理化性质也无明显改变,可以提供足够的力学支撑。可以说明人工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是在复合去甲斑蝥素溶液后,是否在体内可以满足缓释作用,还有待研究考证。
以上问题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用课堂上讲授过的知识判断这家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如何设置安排。通过课堂练习,强化学生理解单位内部会计人员设置的要求,并且可以再次向学生渗透企业负责人将直系亲属安排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将直系亲属安排为出纳等,是一种缺乏职业道德的体现。
在本章法律责任教学环节中,可重点结合法律知识,讲授会计违法行为如何界定和处罚,并使用近两年受到关注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2019年康美药业300亿财务造假案,教师可以借助法律知识向学生解读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以及企业外部审计机构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通过影响巨大的案例来讲解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关注会计人员违法行为的后果,以及会计人员在企业工作中如何展现职业道德,将德法兼修的思想自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2.课后作业讨论
教师可将3~4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本章教学结束后,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平台,查阅相关文献,收集一则与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相关的案例。或者布置3~4个案例供学生选择,由小组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完成研究报告或者制作PPT进行汇报展示,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课后作业示例:
(2)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存在审计失败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结合上述案例的讨论,教师应进行集中点评,针对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应明确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企业对于法律和社会规范的遵守适用于任何国家和地区,认为瑞幸咖啡存在的财务造假只是损害了美国投资者的利益,并将此行为称之为“民族之光”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导向;在康得新的案例分析中,重点点评现实环境可能对于审计人员产生的不良影响,应如何应对这些不良影响,坚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其他章节也可以进行类似的课程思政体系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将课程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制作成课件,通过“雨课堂”学习平台提前发布给学生预习,课堂上可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以及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也进一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
四、结语
本文通过“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思政元素分析和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各个思政元素在专业课教育中并不孤立,法律意识的加强能够强化学生对职业的敬畏,爱国情怀的增强能够培育学生的职业理想,具有职业理想和道德的学生能够将社会专业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课程思政体系下的教学设计并未使专业课的教学变得枯燥,将案例、讨论、大作业、视频展示等引入课堂教学中,让专业课学习反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要更好地推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高校需建立良好的责任落实和奖励机制,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更多的思想政治培训,使教师对此项工作产生认同感和满足感,党员教师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升教学团队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6]。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培养出更多德法兼修的优秀大学生,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