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课本剧,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2021-11-22江苏省常州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江苏省常州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徐 霞
传统的语文教学功利色彩太强,并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憧憬,反而会拉开学生和语文的距离。而“课本剧”模式符合学生的童真需求,能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针对课本剧运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一、熟读文本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所谓“课本剧”,就是运用小剧场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进行真人再现。换言之,“课本剧”的核心就是展现文本情节,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思考与感知。教师在开展课本剧以前,应引导学生熟读文本,让学生深入感知人物形象,做好充足的表演准备,这样才能提高课本剧的成效。
以《景阳冈》一文为例,教师要让学生思考“武松打虎”这个故事有着怎样的前因后果:武松上山打虎的契机是什么?武松在上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事?武松打虎的过程是怎样的?武松打虎的最终结果如何?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描绘中体会武松的个性特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武松的性格特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发现武松是一个个性豪迈、性格倔强,并且英勇无畏的人。在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作者运用了哪些特殊的手法来展现武松的形象,这些写作手法具备怎样的效果?这样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本剧表演重点。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场景,并要求学生在文章中画出相应的动词,让学生从这些动词中体会武松打虎的过程。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创编课本剧,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内容,展开即兴表演
有的人说,课本剧固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创编、排练太过耗时耗力,而且教学时间有限,哪能腾出那么多时间组织课本剧活动呢?其实不然,课本剧固然是以课本为载体,但并不意味着需要将课文完整地呈现于舞台,教师可以选择文章中的某一个情节,或者选择文章中的高潮部分进行展现。总之,课本剧的组织并不复杂,如果教学时间不够充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片段表演,同样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作者一共叙述了四件事,分别是“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教师不妨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部分进行课本剧创编。于是,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同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创编。举个例子,有的学生特别喜欢“笑谈碰壁”这个片段,于是小组成员开始集思广益,对这个课文片段进行了具体的设计。首先,学生进行了角色分配,由小组内的女同学扮演“我”这个角色,其余的男同学分别饰演鲁迅、“我”的父亲以及客人。接着,学生将文本中的台词进行了分配,同时为其他必要角色增加了一些对话。因为原文中展现的是一个吃饭的场景,主要描写了“我”和鲁迅的对话,却没有提到其他人物的对话,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可以推测的是,作者是为了叙述方便所以省去了那些对话,但是为了让课本剧更加好看,就需要增加这些对话。例如,学生可以给“我”的父亲设计一些台词。当他听到女儿在饭桌上说的话时,第一反应是责备,怕女儿失礼,于是说,“这孩子没大没小的,怎么跟你伯父说话呢?”最后,学生进行了小组内的彩排,教师旁听,并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三、利用课余时间,编演完整课文
不能否定的是,自从教师将课本剧带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表现得更加积极了。不仅认真听课,而且认真排练,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导致大部分教师往往退而求其次,只允许学生编演文章中的某一个片段。教师的做法固然无可指责,但学生难免会产生“隔靴搔痒”之感。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创编完整的课本剧,让学生在课本剧的排练中释放自我,体会快乐。
例如,在教学《海的女儿》时,教师充当“导演”,并从班级中抽取了一些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当“编剧”,鼓励学生将《海的女儿》这个故事转变为剧本;其次,由热心的学生充当“剧务人员”,负责后勤、道具、服装等事项;最后,挑选一些学生作为小演员,并为学生进行了角色分析、台词设计、服装设计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创编台词,编舞蹈动作,选取合适的背景音乐,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本剧活动中。虽然过程十分辛苦,但是学生并没有喊累,反而表现得更加积极,更加用心。在彩排差不多时,教师向全体家长发送邀请函,并将学校的阶梯教室作为表演舞台,邀请家长共同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在表演当天,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小美人鱼和王子翩翩起舞,她是那样幸福,那样快乐,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课本剧的表演由此推向高潮。在最后一幕,“小美人鱼”扔掉匕首,跳入海中化作点点泡沫,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力图还原这个精彩的场景,由此,课本剧完美落幕。
四、做好总结工作,提高活动效果
课本剧固然是一项高效的教学模式,对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提高课本剧的运用实效,在课本剧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应当及时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课本剧的思考,让学生从多个维度评价课本剧的实施过程。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文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课本剧活动,并从如下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首先,针对课文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情节以及人物三个维度入手展开点评;其次,针对表演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剧本以及表演情况两个角度进行点评。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小组是这样总结的: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彰显穷人美好、善良的精神品质,通过桑娜收养邻居西蒙家的孩子这件事,凸显出桑娜人格上的真善美。但是在刚才的表演中,扮演桑娜的同学虽然台词非常流利,但是表情相对欠缺,并没有展现出桑娜焦急的心情,显得比较平淡;还有的小组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当桑娜下定决心收留邻居西蒙的孩子时,她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但是扮演桑娜的同学并没有演出这种犹豫不决。
活动总结和活动设计同等重要。尤其在运用课本剧这一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心课本剧的创编过程,还需要注重活动的总结工作。通过总结,学生将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提高课本剧的整体效果。
总之,通过课本剧编演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而本文从四个角度分析了课本剧的运用策略,旨在让语文课堂散发别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