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读,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素养

2021-11-22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实验学校黄心怡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家校亲子书籍

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实验学校 黄心怡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教师在课内努力,也需要家长在课下配合。只有家校合作,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对此,本文以家校合作为前提,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热情

小学生的阅读往往从兴趣开始,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兴趣的依赖性越强。如果教师强硬地要求学生阅读,势必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教师为学生努力构筑阅读环境,不仅增加了读书角,还为学生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机会阅读。但是,当他们回到家里,很难享受同等的环境氛围。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努力,而家长无所作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势必难以建立。因此,教师应当呼吁家长,联合家长,让家长意识到家庭的书香氛围同样影响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建立,为学生共筑良好的阅读氛围。

由于家长的教育背景以及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发挥自身的力量,帮助家长营造读书氛围:首先,要求家长在家中布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不必很大,主要是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种仪式感,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宁、舒适的阅读环境;其次,针对书籍的选择问题,教师需要给予专业性的意见。因为家长往往倾向于选择一些名著类的书籍,却忽略了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这些书籍最终也只能被孩子们弃置在书架上,根本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因此,在购买书籍时,教师给出的建议是: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兴趣、学情、实际情况,为他们挑选一些更符合其需求的书籍。例如,针对四年级学生,需要适当阅读名著类书籍。但是,对于有的名著,孩子读不进去,家长就需要结合孩子的兴趣选择情节引人入胜的名著,如《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努力,学生在家中同样可以享受良好的阅读氛围,自然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创设阅读环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任务,同样是家长的任务。只有让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到同样的阅读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家中也愿意捧起书本。因此,教师需要协助家长布置阅读环境,给家中增添缕缕书香。

二、制订阅读计划,提高阅读效果

由于课外阅读是在课外分散进行的,因此很难保障学生的阅读效果。而且,小学生普遍没有时间管理的概念,读书行为过分随意,常常是读了后面忘前面,最终一无所获。如果家长在家中没有给予孩子适当的监督和提示,学生很容易沉浸在玩手机或者看电视中,导致阅读效率更加低下。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联合家长的力量,为学生的阅读行为导航,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助力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家校合力,学生的阅读效果才能得到提升。

首先,教师利用微信群得到家长的支持,然后结合学生的学情,为学生设计具体的阅读计划。例如,针对高年级学生,此阶段的学生不仅语文基础良好,而且阅读能力较中年级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阅读时间应当延长,从低年级的30 分钟延长到60 分钟;其次,为了确保亲子共读的质量,家长需要提前做好两方面功课:其一,分析整本书籍。看看书中一共有几个章节,并将相关的情节进行归纳、汇总;其二,提前看一遍共读章节,并为孩子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家长和孩子准备阅读《水浒传》第7~10 回的内容。在共读以前,家长为孩子设计了几道题目:林冲为什么会被逼上梁山?你认为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是谁造成了林冲的悲剧?然后,要求孩子带着问题阅读书籍。在完成阅读以后,家长和孩子围绕问题展开交流,分享彼此的不同见解;最后,家长需要拍一段亲子共读的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全体家长共同监督。如此一来,通过科学的阅读计划,既能提高亲子阅读的效果,也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三、利用任务驱动,保障阅读成效

在早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往往针对的是学生而非家长。可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小学生普遍没有约束力和自制力,很难长时间阅读书籍。而且,学生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管制,就会像脱了缰的野马,根本不会记得教师安排的阅读任务。因此,教师应当调整任务的接收对象,将阅读任务布置给家长,由家长监督孩子完成阅读任务。鉴于此,教师不妨利用“任务驱使”的方式,增加家长在孩子阅读中的影响力。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措施:

首先,在每个学期一开始,教师为家长推荐4~5 本书籍,由家长自行借阅或者购置。在上述书籍中,教师额外挑出一本作为本学期的家校共读书目,剩余的书籍由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只有九岁左右,不仅年龄小、识字量也少。如果推荐情节较为复杂的名著,既会增加孩子的阅读负担,也不容易落实阅读任务。因此,教师为家长推荐了适合三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籍,如《窗边的小豆豆》《伊索寓言》《草房子》《皮皮鲁传》《魔法师的帽子》等。然后,教师将《窗边的小豆豆》作为家校共读的书籍。一方面,这本书是黑柳彻子的代表作,更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之作,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另一方面,这本书情节简单、有趣,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在确定了具体的书目以后,教师要求家长每天和孩子共读,并要求学生写下每日的读后感,字数不限,要求具有真情实感。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小学生普遍没有约束力,如果教师将阅读任务布置给他们,很难得到理想中的结果。因为学生自制力差,又容易被外界事物分散心神,导致阅读任务难以完成。因此,教师应当将阅读任务布置给家长,保障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分享教育心得,指导学生家长

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需要教师的付出,更需要家长的努力。然而,家长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其教育程度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有的家长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在孩子的读书问题上显得更有创见。但是,还有一些家长很早就出来工作,没有多少读书的机会,因此没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作为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读”的目的,应当发挥“家长微信群”的优势,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案例、阅读指导的建议等,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红楼春趣》这篇课文以后,很多学生都被作者的文笔吸引,很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大部分家长面对孩子的要求,会第一时间买来《红楼梦》原著,让孩子自己阅读。虽然家长及时响应,但是大部分孩子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于是只能放弃。面对这一情况,很多家长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因此,教师不妨和家长在微信群中沟通,帮助家长解决此类问题:针对《红楼梦》这部古典名作,如果一开始就为孩子推荐原著,不仅会增加孩子的阅读负担,还会让孩子产生读不下去的体验。因此,家长需要为孩子选择《红楼梦》的简写版或者儿童版,因为通过编者的改编,原本艰深难懂的情节会以儿童喜欢的方式呈现,自然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红楼梦》早已被多次搬上银幕,不仅有相关的电影,还有电视剧、越剧等。在家长和孩子进行《红楼梦》共读时,不妨结合当日阅读的章节,和孩子一同观看相关的影视片段。例如,读到“黛玉葬花”的情节时,就可以为孩子播放“黛玉葬花”的影视片段,丰富孩子的阅读体验。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家校共读的效果。

在小学阶段,为了提高“家校共读”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发挥专业优势,耐心指点家长,为其提供丰富的教育案例和教育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提高家校共读的有效性。

五、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家校合力

在小学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但是和常规措施不同的是,教师开展的阅读活动,是由亲子共同完成的。这样做具有三方面的好处:其一,可以增加亲子间的情感联系,也便于家长近距离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其二,通过家长参与,能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其三,通过参与阅读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后,教师特意组织了“走进神话故事,实现亲子共读”的主题活动。对此,教师在线设计了电子邀请函,并借助微信发送给各位家长,和家长约定活动的时间,邀请家长参与亲子共读;其次,在家长赴约以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了一段和神话故事相关的“微课”,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这类体裁。与此同时,教师设计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活动环节,如:“神话贯古今”,这个环节主要是抢答,由家长和学生组成不同的方队,回答教师提供的各种问题。例如,《后羿射日》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哪部名著?《女娲补天》主要讲的是什么?“神话记心中”这个环节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听过的最有趣的神话故事。“神话小达人”是一个角色扮演环节,由家长和孩子自由参与,演一演喜欢的神话故事。这些有趣的活动既能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还能拉近亲子间的距离,让孩子爱上亲子共读。

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读”的目的,教师应当积极举办阅读活动。通过这些有趣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拉近亲子间的情感距离,还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单方面的付出,家长同样需要参与进来,同样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只有家校合力、家校共读,孩子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建立,并最终成长为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猜你喜欢

家校亲子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