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系统论“整体观”视角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途径①

2021-11-22卢聚贤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整体观后备竞技

卢聚贤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 广东肇庆 526000)

1 我国教育系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从系统论“整体观”视角探析传统“体教结合”存在问题

系统论的根本观念是把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观”的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并且从“整体观”的思维方式进一步研究系统“整体观”和各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结构与功能存在对立统一之关系视角,探讨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整体观”,最终达到优化结构与功能的目的。笔者应用系统论的“整体观”思维模式探讨教育系统传统的“体教结合”路径发现,教育系统传统的路径与系统论的“整体观”所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路径相悖,例如,我国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宗旨是如何培养学生掌握文化学习的“基础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但在我国“体教结合”的盛行时期,却盲目地将我国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等专业高等学校提供给职业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文化学习的平台,这种“体教结合”经过20多年的实践最终证明是失败的,原因有2点。第一,由于教练员只重视训练而轻视文化学习,导致运动员文化水平很低,进而造成了职业运动员“短于文化教育,有文凭无文化,有文凭无水平的现象普遍存在”[1]。第二,“体教结合”的模式是体育系统的领导为了解决职业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和获取普通专业文凭的一种途径,但是职业运动员进入高校,还要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参加比赛,不可能在暂短的大学4年就能够掌握“专业性”知识,所以,他们毕业后无法与同专业的普通大学生竞争,这就人为地造成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浪费。

1.2 教育与体育系统二元对立结构,造成后备人才培养的生态桎梏

从生态系统学观点进一步分析得知,一个系统必须拥有多种类型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提高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而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必须符合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但是,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得知,其多种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相对弱化,存在教育与体育系统对立的“二元结构”,缺乏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造成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文化学习与竞技训练分离,可持续发展最优化程度低,成为教育与体育系统生存、发展的桎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二元对立”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育系统在人才培养途径结构上,由于青少年学生是在校园就读,所以,教育系统后备人才培养的适龄人口多,而相反,体育系统适龄人口少。第二,考虑到训练和竞赛的影响,体育和教育系统在培养运动员文化结构上及培养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体育系统以当下的训练和竞技成绩为考核标准和衡量指标,而忽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学习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是体育系统造成接受系统文化知识教育的竞技后备人才数量少的根本原因。第三,教育系统存在高水平教练员少,并且在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实践上的创新训练理念、方法、手段少,应用传统竞技训练理念、方法、手段多等情况。教育系统还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系统训练水平、比赛层次、比赛总次数方面均低于体育系统。第四,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管理上,其系统“整体性”管理模式难以实现,一直存在着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在管理方面“各管一块,各行其辙”的现实状况,甚至把后备人才培养和成长上各个系统一分为二,教育系统重文轻武,体育系统则重武轻文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种原因主要是体育系统长期采用封闭式集训管理,使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脱离了学校这个文化学习的重要阵地,其后果则是造成专业运动员文化知识和专业素质比较差的现实非常普遍,他们所具备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种现象更增加了体育系统后备人才因文化水平差的“后竞技”风险,也是导致体育系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原因。

2 我国体育系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举国体制下的全运战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存在问题

举国体制下的三级培养体制是我国体育系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实行“包办形式”,建立了多级少体校、省与市体工队,直至国家队,实行的是一条“专业化”培养途径。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没有彻底解决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后风险”中的文化学习问题。举国体制采用人为地在教育系统之外建立的长期集训和封闭式管理模式,由于后备人才脱离了人才成长所必需的学校环境,因此,所培养的优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并不能满足未来走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了后备人才“后竞技”风险性。我国体育系统只能通过各个省的子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如果按照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应通过各个省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系统的整体性协调发展。但因奥运战略、全运战略的目标,各个省体育局为了本省全运会成绩,限制青少年运动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对一些具有一定竞技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则实行多年注册,这种方法就人为地控制了青少年运动员通过良性流动寻求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可能性,奥运战略、全运战略是限制青少年人才良性流动的重要因素。

2.2 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违背全面发展的“整体观”特征

系统论“整体观”特点主要表现如下。第一,集合性。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系统中最少是由2个以上可以互相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要素组成,这就要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文化学习要素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环境要素。这2个要素必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进而发挥独立的功能。第二,相互制约性。美国的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经验证明,运动员文化学习达不到及格水平,则运动员不能参加训练和比赛,其文化学习和竞技训练2个要素发挥着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相反,我国体育系统是“运动员文化学习与竞技训练”2个要素之间没有任何相互制约,这是导致高水平运动员后竞技风险的重要原因。第三,系统的整体性。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性,整体性思维方式是系统论理念中最重要的观念,文化学习和竞技训练要素在系统中不能人为地进行分割,必须存在于教育系统的整体之中。例如,体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在“教育系统”之外建立的“文化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竞技能力提升”不是在一个系统之中,而是毫无关系的。从系统论的特点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则发现,体育系统根本没有把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后风险”的“文化学习”问题放在一个系统的“整体观”之中,这是该文研究的重点。

3 从创新“整体观”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

3.1 在教育系统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学习、竞技训练系统整体性的发展

从系统论的整体观分析认为,一个系统能否持续发展,主要是由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决定,而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结构与功能,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2个要素,它们是相互联系和息息相关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功能,必须要深入探讨结构要素,结构要素包括文化学习要素及竞技训练要素,我国实施“体教结合”20多年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优秀运动员是来自体育系统,这种教育系统发展的驱动力不是来自教育系统内部,而是依靠体育系统外部输入,这种发展不可能持续发展[2]。根据结构与功能的原理可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后风险”特征,主要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在学校环境下,保证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因为竞技体育培养过程中的“高淘汰率”是无法确定的重要因素,如果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文化学习,则违背了系统整体性结构与功能的理念。在教育系统要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和竞技训练2个要素,而文化学习要素促进竞技训练要素。它们之间是双向发展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本质上是青少年文化学习与竞技训练水平逐步向前发展,结构与功能要素相互促进的复杂系统[3]。目前,我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举国体制和传统的体教结合模式难以为继的阶段。应该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按照“整体性”理念进一步创新,竞技人才培养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单一价值发展趋势,遵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面发展规律的价值“整体观”转变,深入探讨结构与功能的整体观,充分发挥教育系统文化学习环境的优势“整体观”功能。在教育系统创新是引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打造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重要条件。在教育系统创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学习与竞技训练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模式,应把教育系统的学术理论与体育系统的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发挥学校科研人员、教练员竞技训练的方法和技战术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对大中小学教练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制订各个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细则,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在选拔青少年运动员时可以采用各个省传统学校竞技运动合作项目,可以跨省、跨界选拔后备人才组队参加全国性质的比赛。第一,进行举国体制改革,把体育系统的县、市体校教练员、运动员纳入到中小学传统体育学校。第二,把省级体育运动学校纳入到师范学院的体育学院,把体育系统的国家队纳入全国具备承担高水平运动训练的体育学院,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创新理念下,尝试新做法,逐渐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教育系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体观”视角引领教育系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只有把运动员文化学习与竞技训练纳入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并进行改革,才是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成长协调发展的途径[4]。

3.2 从创新“整体观”视角,在教育系统建立科学的管理措施

创新就是解决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一直存在文化学习和竞技训练脱离教育系统之外而建立的举国体制的三级训练模式。这种模式是造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后风险”的“文化学习”问题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育系统建立科学的管理措施非常重要。根据系统结构与功能理论分析,在教育系统应用结构与功能要素来处理运动员文化学习和竞技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管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先进措施,因为结构与功能二者始终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就是说,把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视为结构,那么运动员文化学习成绩提高了,就是结构的进化,也是为了提升竞技体育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功能变化的能力,相反,功能的发挥则可以促进结构的进化,即运动员文化学习的提升。为了在教育系统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必须要在制度要素、管理要素、资源要素、培训要素和保障要素等诸方面,从创新“整体观”视角,在教育系统建立科学的管理措施。这种创新措施要做到在运动员文化学习和竞技训练方面系统有序和有章可循,所谓的章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文化学习与竞技训练矛盾的制度建设。要以创新“整体观”为理念,按照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则会促进结构的改变,而结构的变化又会进一步促进功能提升的辩证统一的变化关系,在教育系统不断完善诸多要素的基础上,科学处理好文化学习与竞技训练的关系。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高淘汰规律分析,不能再犯只重视“塔尖”的精英层次而忽视“塔基”的人才队伍文化学习的错误。而以系统论“整体观”为理念在教育系统建立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是摆在人们面前急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整体观后备竞技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电竞种植记
江学勤主任医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经验探析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
花与竞技少女
整体观在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体现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