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校场域视角下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21-11-22董雪琛闫松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场域体育农村

董雪琛 闫松

(渤海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锦州 121013)

截至2019年,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超过3亿人,是全国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0%,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1]。因此,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不仅关乎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效,也关乎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在现代教育中,体育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都处于裹足不前的境地。鉴于此,该文基于场域理论,探究了学校场域视角下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为推进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做出贡献。

1 场域理论内涵简述

1.1 场域概述

在“场域理论”中,不同场域之间关系紧密且没有存在固定的模式或规律,“这种关系只有通过经验分析才能解决”。在不同的场域中,场域环境和场域结构对行动主体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基于上述概念,“场域理论”是迄今为止在社会环境领域中对实践逻辑的理论和综合解释;可以将旧的实践置于新的环境中,并在以前未曾解决过的情况下给予相关性;可以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和关于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讨论相提并论[3]。具体来说,可以将一个完整的场域分作2个部分:自治场域和异质场域。在自治场域,活动是在活动本身具有价值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异质场域,活动是由其他原因推动的,而不是特定社会领域所规定的规则。

1.2 场域应用

领域由不同的参与者和活动组成。在这里,它的功能更像是思维导图,而不是基于定量数据的实际定位。场域中的成员有自己的议程。使他们团结在一起的是他们所坚持、所代表的东西。因此,场域的成员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这样,它们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基本都有自己的定义[4]。在该文中,“学校场域”即学校范围内的“小世界”。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研究,只有在解决不同场域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场域问题的合并,才能达到部分带动整体的效果。

2 场域视角下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

2.1 场域视角下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1.1 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健全

尽管我国出台了大量关于农村中小学建设的政策,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城乡教育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在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也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体育学科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对教学设施有着十分具体且严格的要求[5]。当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中小学中开展击剑、棒球,甚至马术项目时,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农村中小学中仅仅只建设有简单的足球场和篮球场,甚至部分农村中小学中连基本的篮球架都不具备。很多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内容局限在一些简单的运动活动中,如跳绳、踢毽子等。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让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1.2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意识落后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一个系统的体系,需要来自“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其中,“硬件”是指教学外部条件,而“软件”是指教学意识。如果说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健全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落后的“硬件”问题,那么农村中小学体育受教育意识落后则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落后的“软件”问题。

我国的义务教育宣传往往注重于文化课方面,而对体育教育的宣讲不多,加之农村的社会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农村中小学对体育教育认识相对不足[6]。

2.2 场域视角下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2.2.1 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截至2019年,我国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投入每年超过百亿人民币,农村义务教育基准也提升到人均40元[7]。但是,这对于日渐增长的农村学生人口数和现代教育需求依然不够。于是,在一些教育经费有限的农村学校中,体育作为“不受重视”“不需要太大投入”的课程之一,陷入了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

2.2.2 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欠缺

我国农村中小学普遍处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不高,条件艰苦。于是,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对于体育课程这种“可有可无”的课程,部分农村学校也只能糊弄了事。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程度较低,在教学能力上也有所限制,更不用说在体育的受教育意识上存在严重的不足。

3 场域视角下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对策

3.1 加大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投入

3.1.1 加大对中小学的经费投入

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就必须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学习场域视角下,只有农村中小学总体教育经费获得提升,才能让农村中小学体育有更多的经费进行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经费投入不仅是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中小学的财政补贴支出,而是多管齐下,从中央到地方再到社会,实现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中央政府要增加对教育财政支出的数量;地方各级政府要全力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数量。除上述经费渠道外,还需要加大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通过社会捐赠、民间办学等措施,让农村中小学来获得更多体制外的经费收入。

3.1.2 合理配置中小学学校资源

在学校场域视角下,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的经费投入的增加,除了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的“开源”外,还需实现农村中小学内部的“节流”,即实现农村中小学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对农村学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规划,以便协调大量向不同方向移动的经济变量,为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一系列行动,准备所需的学校资源。农村中小学的规模普遍较小,因此,学校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挑战是推进农村中小学发展目标。在将这些力量汇集在一起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预算紧张的时候,要敏锐地识别周围的环境,并提供更多的资源以应对竞争的需求,考虑分配策略的可能目标,并在最大程度上增加特定收益。

3.2 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3.2.1 积极引入高素质体育教学人才

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待遇低、工作量大等是导致农村中小学高素质体育教学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农村中小学高素质体育教学人才欠缺的问题,在学校场域视角下,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人才引入策略。通过与学校建立的联系并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包括那些旨在发展解放性和对话性教师实践模式的计划。这些实践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发挥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潜力。例如,中级职称5年可以评副高级,如果没有限额,符合评审条件,任职6年可以享受副高级待遇,而职称不变;任职10年可以享受高一级待遇,而没有高一级职称等。

3.2.2 加大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再培养

在职教师的再培养是一场不同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运动,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教学科学和教师精神联系起来,并在许多其他科学观点中产生共鸣。技术保持快速发展和变化,教师有责任提高其知识水平,并将这些知识赋予学生。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再培养中有一个压倒性的共识,那就是关于在日益多样化的学校场域中,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着有效指导学生的挑战。但是,许多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足够培训。通过教师再培养向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是全球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师再培养有助于激发和改变在职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态度和专业理解,以达到从整体意义上培养人的目的。因此,对教师的再培养的焦点是教师培训的标准和教学质量。换言之,需要什么专业教学基础及应该具有哪些资格的教师。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体育发展事关我国基础素质教育中,中小学生整体素质提升。而通过该文论述不难看出,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所受到的桎梏主要来自“物质”和“意识”2个方面。前者制约了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后者制约了农村中小学体育受教育的发展。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着设施不足、意识落后、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为此,该文基于学校场域视角,提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投入和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2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并以此推动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

猜你喜欢

场域体育农村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2016体育年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我们的“体育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