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弄潮出新锐 教海扬波尽英豪

2021-11-21郭常青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中学语文新课标

郭常青

摘   要:在2021年沧州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中,授课教师突出展现了四个重视:重视语文的学科意识,紧扣文本不建空中楼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让小组活动有声有色;重视主题单元意识,多课联读成为一种新趋势;重视情境式教学,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四项重视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中学生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这次大赛也显露出教材处理上的一些问题,如主题单元意识需进一步强化;课堂小组活动要落到实处;情境化教学有待加强等。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标;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9-0007-04

2021年5月下旬,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2021年沧州市语文优质课大赛”,来自沧州市重点、普通高中的57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大赛。笔者作为评委逐一观摩了所有教师的授课。各位选手对本次大赛都极为重视,他们用心备课、精心上课,不但展现了自己的教学风采,更有助于大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困惑。57位教师各有风格、各有优势:有的亲和力强,课堂氛围极为融洽和谐;有的教学基本功特别扎实,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思接千载、魅力独具;有的课堂驾驭能力高超,能巧妙地处理课堂中随机出现的问题……57节课也是各有侧重、各有精彩:有的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有的注重学生对科学精神的体悟;有的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整体而言,围绕《课标》,笔者认为老师们做到了四个重视。

(一)重视语文的学科意识,紧扣文本不建空中楼阁

语文是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工具性最强。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要有更强的“学科意识”。“语文教师的‘学科意识是指教师对语文学科本身的自觉关注,即对语文课程性质、学科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关注和察觉。”因此,语文学习比其他学科更要接地气。

语文课不能只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自我陶醉,而学生却两手空空。语文学习离不开对字词句段篇的认知阅读、理解分析、提炼筛选、综合运用。可喜的是,本次大赛中多数教师都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近课文本身,细读文本、当堂表述或落实到纸上。这些都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许多教师都会主动引导学生回顾原文,探寻问题出自第几段、第几行。教师强烈的文本意识,使教学过程始终都能做到以文本为中心。有的教师把不同学生回答的问题放到一起比较,看一看哪一个是从课本中自然得出的,哪一个又是学生自己的主观臆断。也正是教师心中的语文学科意识,才把语文课上出了语文味;而不是机械地紧扣“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说教,使课堂成为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

(二)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让小组活动有声有色

教师是引导,不能独霸讲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自己学习,还要把个人学习放在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才会形成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而且还能做到相互纠正。这样的学习才会深入、高效。

参赛教师基本都能做到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部分教师为了便于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把课堂布置成小组围坐式。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沧州二中的鲍老师、献县一中的高老师的课上,学生不仅分组讨论,而且直接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边展示边讲解,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中心意识体现得十分明显。充分有效的小组活动,使学生无论是积极发言还是默默思考,都能有效参与到课堂上来,课堂上没有“旁听生”,没有“零余人”,或许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重视主题单元意识,多课联读成新趋势

这次大赛除了一名教师选了老教材的课文外,其他教师都是紧扣《课标》,在统编必修教材里选择参赛篇目。我们都十分清楚新教材不像老教材那样按照体裁划分单元,而是有着很强的主题单元意识,即不同体裁的文章,因为归属于同一主题,而划分到一个单元。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单元里的课文篇目,又相较于老教材有大幅增加。如此改动,如果按老教材单篇精講的授课方式来授课,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们看到部分教师针对这一变化,采取多篇联读的方式。其中,多数采用小微专题——双篇联读,个别教师采用多篇联读,比如沧州二中的李老师在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实用类文本”讲读时,采用四篇联读,课堂容量极大,思维发掘很深。

(四)重视情境式教学,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在各科教学中最具人文性,也最具真情和意趣。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却远不敌数理化。而《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四个核心素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于是创设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告别空洞的说教,让语文课真实、鲜活起来,成为新《课标》下语文课的一大亮点。参赛的教师普遍重视情境设置,于是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空间联线,将课堂与鲜活的现实,紧密相联;将学生化身为主持人、小导演等。如此种种,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大赛,教师们重视语文学科意识、学生中心意识、联读意识、情境化意识,这反映了沧州语文教研教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成就是可喜的。但也必须看到,以上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下面,笔者根据本次大赛中教师授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的教学改革表达些许看法,这些看法难免粗疏,甚或错误,不足之处尽管提出,以备共同探讨。

(一)主题单元意识需进一步强化,教材处理应在联读上多多开拓

新旧教材的区别在于新教材单元编排体系中有强烈的主题单元意识,各个篇目虽各自独立,但又服从于某个群文主题。因此,教师进行课堂设计时,一定要把这一课放到单元教学的大背景下、放到群文当中。

《课标》下单篇精讲,关键是一定要注意所讲篇目与其他篇目的异同,争取通过某个单篇的精讲,让学生以此为思路,能完成本单元其他篇目的自学。比如东光县的刑老师,授课内容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属于单篇精讲,然而她很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掌握此种方法后,对其他几篇人物形象分析会有很大帮助。

新教材每单元课文数量多,全部单篇精讲,一定完不成教学任务,这就使多课联读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实施好多篇联读,笔者建议用小微专题——两篇联读。此种教学方法既能通过联读方式训练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又能克服单篇精讲所造成的授课时间不足的弊端,同时,相较于多篇联读,授课教师更易驾驭两篇联读。在此次大赛的联读课中,只有一人采用四篇联读方式,其他均为两篇联读。

联读的教学方式,关键在于切入点的选取。如果文本解读不到位或群文组建的依据和意图不明晰,往往会导致群文设计难以找准切入点,或很难实现微主题的聚焦。比如有位教师在进行两首诗的联读比较时,将比较点设计为景物、人物、诗人情感、人生价值,甚至还有字音、字形、字义。这样的设计,过于追求全覆盖,内容多、节奏快,很难引导学生联系多篇而精读,结合任务而细读,不但影响教学重点的突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浅表性学习现象,使得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地打了折扣。

联读点的选取,要小切口设计。必须明确一点,我们所强调课堂的大容量,不是多任务、多内容,而是更侧重思维含量大。一节课40分钟,还是要有所取舍的,选择其中一两个角度也许会更好。

(二)教学设计要科学,应立足单元教学任务规划教学目标

新教材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单元教学任务的提示,这是本单元教学的方向。本次大赛中,一些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内容,而只是按自己的思维定势去设计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将作家、作品、背景、内容梳理、情感分析、手法探究等进行全部讲解;有的过于侧重拓展,课文尚未展开学习,就已经跑远了,变成了“由课文说开去”,这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按照单元导读和单元后面的学习任务提示进行教学设计,重构教学内容,提煉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点,把任务群分解为若干微专题。

至于多而全的教学内容,比如上面提到的作家、作品、背景意义等,则完全可以放到课下让学生自学,教师只是起到检查督导的作用。课上时间,应该多完成语言构建、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审美创造等核心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核心素养不等于四个教学目标,不能简单对应。比如,进行语言品读这个活动,有教师将其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但品读语言时,难道就没有审美的东西吗?学生就没有一点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吗?其实,四个核心素养就跟这次课改前我们对三维目标的解读类似,三维目标是目标的三个维度,非三个目标。

(三)课堂小组活动要落到实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曾经的课堂提问式教学,教师多是关照课上活跃的、学习好的、平日里熟悉的学生。此种方式,让被提问到的学生感到紧张,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却轻松无比。学习小组能很好地改变课堂提问式的不足。“合理对小组进行划分,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效率,在语文学习中提升素养等。”

此次大赛现场,学生分组讨论却存在下列问题,学生分了组,也都有小组活动,有的还把座位摆成便于小组讨论的围坐式,但活动效果却存在着少、慢、差、费等不足。“少”指的是活动少,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点缀;“慢”指的是活动推进慢、拖沓;“差”指的是不能更好地形成思维碰撞、不能做到应有的课堂生成;“费”指的是有些活动浪费学生时间。

小组活动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怎样的呢?既然是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要有目标、分工还要有合作,还应有一个有执力的组长;同时,小组队员还要有一定的小组归属感和荣誉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比如,有的教师让组里成员边讨论边记录,最后由专人汇总意见,并设置发言人统一在班内展示;而且有的学生还主动走上前台发表观点。

克服小组活动的以上不足,开展高效的小组活动,能极大改变教师“只顾自己台上表演,台下如何一概不管”的现象,而且能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真正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四)情境化教学有待加强

语文是与社会衔接最紧密的学科,它的外延可以扩大到整个生活。然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却不大。我们学习语文,近期是为了高考,长远来看,是为了帮助学生立足社会,运用语文工具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生活化教学有效性,设置生活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挖掘生活化素材、感受生活之美好”,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为此,除了新颖别致的情境设计之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当今的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创设丰富真实的学习情境。比如,献县一中的高老师在讲授“古代妇女悲剧溯源”时,将对祥林嫂、窦娥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献县图书馆文学展厅人物肖像、人物图谱的布置工作联系在一起,并现场连线献县图书馆馆长请他亲自布置任务。当图书馆馆长出现在屏幕上,以直播的形式与学生教师打招呼时,学生的眼睛一下子都亮了起来,这种情境设计相当别致。

以上是笔者对本次大赛57节课粗浅却真实的感受,再次感谢各位参赛教师和教研室各位领导,你们为全市高中语文教学倾力烹制了这桌课改盛宴,为全市语文教学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林丹红.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1,(05).

[2]鲁朝霞.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成才之路,2021,(16).

【责任编辑 李晓旭】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中学语文新课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