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案例
2021-11-21赵艳艳
赵艳艳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辽宁 盘锦 124000)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知识主要由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等组成,而原理、规律和理论往往是由若干概念通过一定关系构成的。如果把生物学知识比喻为一个生物体,那么,构成这个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就是概念。
概念的生成,指的是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以辨别、抽象、概括等形式发现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概念教学正是通过应用一定的方法策略,达成对概念的引入、形成、巩固和深化,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下面就本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生物概念教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一简单介绍:
1.通过图文转化,归纳总结概念
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节课中涉及的生物学概念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胞吞和胞吐”。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组织方法和过程,在不同的班级分别实施,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参会展示之前,在我校高一年级三班和四班进行两套不同教学设计的试讲。
人教社课本编排本节内容的思路为:先引出概念,再给出概念的定义、特点和实例。我设计的两种教学设计的思路第一种和课本处理一样,直观、顾名思义的抛出概念的定义,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定义中提炼总结出特点,最后给出实例。第二种设计思路有所不同: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剖析发现问题,细胞要正常生活,必需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物质和向外排废物,这些物质必需通过细胞膜,那么跨膜方式有哪些呢?给学生列举实例,并展示实验,引导分析跨膜方式的特点。最后,以总结讨论的形式形成概念。
2.抓住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强化概念的理解
例如《酶的特性》这节课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组织学生探究酶活性的影响条件,温度和PH。本节课刚开始就有概念涉及,第一个问题就是酶的概念,这个概念要如何进行?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酶能使化学反应降低活化能。还知道了酶的本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这对于总结酶的定义就打下基础了,如何引导呢?先提问:酶是什么?学生回答: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那酶的作用是什么呢?催化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哪些细胞能产生呢?活细胞。这样酶的概念就形成了。总结起来就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大多数是有机物,少数是RNA。学生形成概念不可能想课本那样标准化,术语化,但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总结概念,那么教学目的就达到了。接下来设计和操作几组实验,学生就很容易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了。
3.认识概念的形成、发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例如通过故事导入的形式引进《遗传定律》这节课,通过向学生讲述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遗传学的两个定律,让学生充分认识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同时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启迪,对遗传定律的认识也就更为深刻。
4.运用概念图策略,使基本概念系统化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连接词、层次4个基本要素,可四步进行制作:第一步,确定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第二步,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图的顶端。将其余概念一层一层的排放在列表;第三步,继续往下写,以增加更多具体的概念。
5.注重概念的运用,及时进行检查反馈,矫正,巩固概念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概念的应用。讲完概念后要及时布置练习,促使学生去理解概念。这是概念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是教学的成功与否的标志。例如在学习跨膜运输时可通过布置作业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知识的基本单位。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都必须首先强化概念教学。
生物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界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类事实以及生命现象本质的概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概念既是生物新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又是学生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志。
以上就是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的基本概念教学案例进行了系统、全面、具体的分析与研究之后,总结出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但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因此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实现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