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校本课程的构建研究

2021-11-21

读与写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校校本考核

王 青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引言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所使用的教材为国家统一制订的教材,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为学生提供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技能,然而,统一制订的教材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师依据教材难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难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基于传统文化构建小学校本课程,教师以传统教材为基点,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入课堂之中,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1.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与教师为主体参与开发的课程体系,不同于统一教材所规划的课程,校本课程拥有更强的针对性、灵活性,更加方便学校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基于传统文化构建小学校本课程时,学校与教师首先需要构建完整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在不影响学生正常知识学习的情况下为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并对校本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分类,逐步构建学校本身的特色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体系化、系统化,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1]例如,学校与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简单的分类,传统的诗歌文化、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文化、古代人物传记、古代科学与发明等,将诗歌文化与传统习俗文化纳入到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将古代科学与发明根据发明的种类纳入到不同学科中等,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科学合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诗歌文化与习俗文化,在教授数学知识时为学生介绍古代历史上在数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润物细无声般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重视校本课程评价,掌握学生学习进度

基于传统文化构建小学校本课程,学校与教师在构建校本课程的时候不仅需要完善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还需要加入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考核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制订课程考核计划时,学校与教师不必拘泥于纸质化的考核,可以结合地域传统文化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等制订考核计划,激发学生对于考核的兴趣,让学生不抗拒考核,主动参与,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2]例如,学校与教师在构建历史人物屈原的故事的校本课程时,在完成知识体系的课程构建后,可以尝试用其它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取代传统纸质考试,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自由组队,自编自导自演一出“屈原的故事”,要求学生在故事中完整展现屈原的一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进行剧本的编写、表演以及排练,学生在这种自主的氛围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得到了文化的传承。

3.创设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基于传统文化构建小学校本课程,在构建与完善课堂教学之余,学校与教师需重视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环境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环境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想法,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与教师,在构建校本课程时,应对积极建设校园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氛围,借助环境来营造氛围,借助氛围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例如,在构建校本课程时,学校与教师先从整体环境着手,校园内的走廊内悬挂《孔子》《论语》等传统文化的节选,以及对上下五千年文化以及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介绍等;班级成立图书角,在图书角内加入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唐诗三百首》《明朝那些事儿》等;在学校花园内,种植在传统文化中寓意美好的植物,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与教师定期组织开展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如《中秋赏月吟诗会》、《诗朗诵大会》《校园诗词大会》《成语接龙》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活动,借助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主动接触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4.结语

传统文化是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精髓,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基于传统文化构建小学校本课程,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入学生的课堂,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感受与学习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校校本考核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小学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有效实施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美国小学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