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教学下提高低年段音乐课堂效率的研究
2021-11-21初晓旭
初晓旭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治平小学 辽宁 大连 116100)
前言
音乐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形式,既可以陶冶情操,又能够提升艺术素养。音乐是小学阶段的课程之一,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重视。但其实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同样重要,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不断创新,使学生可以在音乐中感知世界,且精神世界也会越来越丰富。声势律动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可显著提升课堂效率。
1.利用声势律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爱玩的年纪,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需要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学方式的价值,保证教学质量。声势律动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措施,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具有显著价值,故而需要教师将更多的肢体律动加入到音乐教学中。例如:在《小小粉刷匠》这首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粉刷匠使用的小桶、小刷子以及小帽子等道具,在学生看到和接触到这些道具之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将自己想象成粉刷匠。在学生亲自体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根据歌词中唱的内容做出与之相符的动作,而学生们在律动中学习音乐,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为强化教学效果,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歌词内容作出不同动作,且小组是以接龙的方式完成歌曲动作的表演,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这是一种集体互动形式的教学,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学生在感受和学习音乐的同时也收获很多的乐趣。加强音乐与肢体律动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歌唱体验以及愉悦感受,音乐教学再也不是枯燥的学习音律等知识,能够为学生音乐方面的发展、艺术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2.利用声势律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拍
学唱、试唱以及板书等都是小学音乐传统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学生难以感受音乐节拍,也无法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和魅力,导致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素养也就难以提升。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想要提升效率,可以对声势律动加以合理运用,为学生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了解音乐节拍,并掌握其特点。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的教学中,因为歌曲本身的节拍属于四四拍子,为加深学生对节拍变化的感受,可以设计拍手和划船的动作,当响起音乐时,学生则跟随着节拍的变化做出划船等动作,而教师此时则在一旁负责指挥,使学生在相同的节奏上与音乐融合,在声势律动以及音乐中体验节拍[1]。
声势律动不是简单的将动作加入音乐中,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年龄进行具体分析,以分析结果作为依据,结合声势律动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需要注意难易程度,逐渐提升学生节奏感、音乐感知力以及肢体协调性等,且肢体动作的难易程度要合适,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以此保证课堂效率。
3.利用声势律动促使学生体验音乐情感
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将声势律动融入到教学中,便于营造出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加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音乐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并且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为强化学生与音乐在情感上的共鸣,教师所选择的音乐要有比较强的节奏感,或者是代入感、律动感比较突出的音乐,并带动学生展开声势律动训练。例如:《新年好》这首歌非常欢快,有很强的代入感,当前奏音乐响起时,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热闹的氛围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拜年或者拍手、颤膝等动作,在进入前奏之前,学生可以站成一个圆圈,进入歌词部分之后,学生根据之前排练好的内容开始组成2人一组,慢慢移动,开始作出拜年动作;到最后结尾时,所有学生分成几排站立,高喊“新年快乐”。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传递的祝福。教师设计的动作是否容易完成,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效率。针对小学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动作如果太难,会分散学生在音乐上的注意力,影响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培养效果。因此,教师想要通过声势律动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效率,可以利用声势律动深化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结束语
由此可见,小学低年段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以便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鼓励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中,能够使其对音乐产生更好的感知,不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小学音乐教学不需要学生一板一眼的学习音律、节奏等知识,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其音乐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