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六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1-11-21于欣欣
于欣欣
(辽宁省盘锦市鹤乡小学 辽宁 盘锦 124010)
“六步教学法”是魏书生老师早年提出的教学方法,魏书生老师是盘锦人,“近水楼台先得月”,盘锦的教师在“六步教学法”的指导下,受益匪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深有体会:“六步教学法”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培养其自学的能力,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终生受益。“六步教学法”可分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必须的环节。其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指导者,是领路人,事事都由学生来完成。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六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定向
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节课的学习重点,也是所谓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这里,在上课伊始,就首先考虑到学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对学习内容进行精准分析,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定他们自主学习的目标,学生还要参与制定目标的环节,把握方向就是教师的事情。当然,学习目标中所使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体现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编排小学数学教材时,对于同一知识体系内的知识的都体现了“螺旋上升”这一特点,教学时要以旧带新,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认识毫米”这一内容时,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提高其自主预习的效果。可结合相关知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师生共同确定以下学习目标:(1)在长度测量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并知道1毫米大约有多长。(2)掌握毫米和厘米之间的数量关系。(3)会用毫米测量你的课桌、书本、铅笔等的长度。通过在授课之前明确这几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可以为后续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夯实目标方面的基础,避免因为自主学习时的目标不明确,而影响后续其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的效果。
2.自学
自学,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自学提纲”有目的自学,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用屏幕或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63页与64页,时间5分钟。2、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回答下面问题,(1)三角形如果按角来分,可以分为哪几类?(2)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有哪些特点?(3)三角形如果按边来分,又可以分为哪几类?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又有哪些特点?观察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3、自学以后,你还有哪些疑惑?接着学生开始紧张地自学。
这一环节,忌笼统而求具体。如,1.解决学生学什么。要求学生自学,最好具体到哪一页,甚至到哪一自然节、哪句话。2.用什么方法学。可以看书、划一划做记录、独立思考、观察图片、查查资料、动手操作等等。3.学多长时间,教师明确学习时间,学生控制好自学进度。学生自学时,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要巡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与效果,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以学定教,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巡视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学案,实现预设和生成的一致。通过设定这些开放性、难度各不相同的自学题,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自学活动,学生通过自学,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实际的学习效果。
3.讨论
讨论的内容,一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通过讨论来解决。一般是以“自学要求”中的问题为主。二是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产生什么想法等。讨论的方式,有的是集体讨论,有的是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因内容而定,因学情而定。
例如,在教学《动物乐园》这一内容,让学生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的关系时,教师让学生把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当中进行互动讨论,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解答方法。然后,各个小组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把小组讨论的结果报告给全班同学。这一环节,教师为什么不采取班级集体讨论的方式?因为,一是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二是这个班级有着一定的小组讨论的基础,小组讨论的效果优于班级集体讨论。
在小组讨论中,因为学生各异,思路就不同,思考的方向更不尽相同。所以会出现各自不同的见解,这样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彼此学会多种学习方法与技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发展个性,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4.答疑
“答疑”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任何教学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才是精彩的课堂,这里的“答疑”也是如此。答疑环节,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答疑”主要是解决“自学要求”问题中还未解决甚至还含糊不清的“问题”,或者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的新的问题等等;也是小组讨论中仍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公开在全班同学面前探讨。在这一过程中,也要体现学生这一主体,展示学生个体发展的机会。只要学生自己能解答,教师就给机会。“答疑”环节中,最能暴露学生解答问题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要善于变“错误”为宝贝,借“错误”生蛋,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挖掘错题的原因,吸取教训,这样学生在认识上,会更加深刻,杜绝类式错误的发生。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针对“3/5分子上加6之后,为了保证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多少?”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多数学生感到困惑,无法解答。这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后,组织学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这时,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教师可以做以下的提问: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②分子加上6之后变大了几倍?③为了使分数大小不改变,那么分母该如何调整?通过这样的点拨,可帮助学生明确: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母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才能够使整个分数大小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突破口,最终得到5×3-5=10这一正确的答案。
5.自测
自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上述学习的内容,并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查缺补漏。教师在设计自测题时,要以该课的目标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科学设计。自测题要由浅入深,具有代表性,当然难度不能过大。自测的形式多样,可以有个人自测;小组自测;全班自测等。自测的内容可以有口试和笔试等。学生在自测中暴露的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进行个别指导,帮助这些学生达成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学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以后,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这部分知识,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在做题中容易出错的错误,教师采取变式训练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类型题,让学生在解答这些类题的过程中,明确自己易错的地方,以及错误原因,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如,在解答“12×15+50×70=”这道混合运算题时,很多学生忽视四则运算顺序,在解答中没有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针对这种情况,为他们设计自测题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以下变式自测题:①12-2×5-3=?②12÷(5-4)×2=?③15÷3-2×2=?通过指导学生以变式训练的方式开展自测,可以帮助其突破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难关。
6.自结
自结是数学课堂教学总结归纳阶段。这一环节,对教师来说,能及时有效掌握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情况,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成功经验,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为之后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可靠的根据;对学生而言,帮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认真梳理,努力提高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自我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错题本,称作“错题集”。上面记录着学生学习心得,详细记录自己在学习中遇到易错题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平台等的在线学习平台,与学生在课下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
结语
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是一门精湛的艺术。教师运用“六步教学法”上课,讲得少了,但教师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是必讲的内容,哪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得住、能理解的内容。讲得少,学生才能记得住。“六步教学法”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活动得多,参与得多,就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当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动,才真正体现学生的个体发展,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