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下企业碳成本管理研究

2021-11-21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成本生产管理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引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制定低碳发展的战略方针,加强低碳管理,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碳成本的内涵

碳成本是环境成本中的细分概念,即以碳排放活动为基础所产生的相关费用支出。广义的碳成本是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为了预防和减少碳排放量所付出的成本,以及碳排放行为所带来的相应代价。为了全面反映碳排放活动对企业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本文将碳成本分为内部碳成本和外部碳成本。

(一)内部碳成本

低碳生产的实现,需要在低碳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完成,因此需要把低碳管理的关注点放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上,包括设计阶段、运输阶段、生产阶段等,因此内部碳成本包括预防成本、检测成本、碳排放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提高能源、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产生和排放,对生产设备的选择、运输方式、产品种类设计、原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与规划所产生的成本。检测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由于检测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相关设备运作情况而产生的成本,包括检测设备的维护和折旧费用、检测岗位人员工资等。碳排放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因碳排放活动所承担的成本,包括含碳燃料成本、原料成本以及系统成本。

(二)外部碳成本

碳排放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碳排放对环境的损害,使企业完成碳交易市场的履约义务,达到低碳发展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量化碳排放活动产生的环境损害,将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纳入碳成本的核算范围,同时结合碳交易机制,实现外部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外部碳成本包括环境损害成本和碳交易成本。

环境损害成本反映了企业碳排放活动带来的社会成本,揭示了企业对绿色生产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价方法来评估碳排放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但可借鉴日本学术界开发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Life-cycle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Endpoint modeling,LIME)对碳排放的环境损害成本进行核算。此方法可评估环境负荷物的排放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将其转化为货币价值予以评价。碳交易成本是指购买碳配额所支付的成本。

二、我国企业碳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迎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并对企业提出了低碳发展的要求。为了顺利履约,节能减排是高排放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需要具备高效可行的碳成本管理制度用于实现清洁生产和低碳转型。但我国企业碳成本管理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碳排放问题未引起企业的重视

我国的经济长期处于高速且粗放的增长模式,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没有形成承担环境责任的道德观念。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对碳成本的考虑,更没有设立相关的碳成本管理部门,导致财务部门难以提供有效的碳成本信息,经营者无法准确获取碳排放活动的相关信息反馈,无法权衡低碳投入和利润实现之间的关系,也无法从战略上制定低碳发展路径。此外,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碳会计核算体系,企业未单独对碳成本进行核算,无法对碳成本管理提供有效信息。

(二)目前的企业碳成本管理不具全面性

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一般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即只关注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成本,忽略了由于碳排放和碳交易活动而产生的相关支出。多数企业仅把生产过程的废气处理当作碳成本控制的重点,碳成本控制没有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缺乏全面性。由于缺乏全面的碳成本管理框架,企业经营者无法及时获取碳排放活动信息,导致走上高碳发展的道路,从而受到政府处罚,造成损失。低碳发展模式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路径,意味着政府将对企业的碳排放活动严加监管,若企业缺乏全面的碳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实现低碳生产的转型,则会在未来承担更大的环保成本。长期来看,这将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尚未建立统一的碳成本核算体系

如今,学术界在碳成本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角度对碳成本的计量和报告问题提出了想法和建议,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碳成本核算体系,导致无法对碳成本进行计量。很多企业未设立碳成本管理部门,导致无法对碳成本相关数据进行识别、测量和记录。目前,我国政府要求上市公司通过年度报告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披露碳信息。因此意味着政府不仅要求企业披露真实的财务信息,还要求企业主动披露碳排放的相关信息。但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碳会计准则,碳成本也无法通过统一方法进行核算,导致企业的碳披露缺乏标准,具有随意性。

(四)缺乏对碳成本控制的评价指标

目前,大多企业还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由于企业并未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燃料以及生产工艺的选择上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有效控制,导致生产末端的碳减排压力巨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无法反映企业低碳减排的效率和效果,无法对环境成本进行考核。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无法形成及时反馈,进而引起企业经营者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导致很多企业只在注重追求实现短期经济目标,不注重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推进企业碳成本管理的建议

将低碳概念融入成本管理理论,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企业碳成本管理,使企业完成低碳转型,长期来看可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未来收益,增加企业价值。本文对推进企业碳成本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低碳生产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是只注重短期经济目标,以环境损害为代价换取经济收益,缺乏低碳发展的观念。其对环保减排的要求只停留在表面,并未落到实处。因此,我国现阶段依然需要向全社会普及环保知识,倡导低碳概念,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加大绿色发展的理念宣传。让社会公众认识到加大环保力度的重要性,让企业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让老百姓接受购买绿色产品的思想理念。做到这些,企业才会积极参与碳成本管理,达到控制碳成本的目的。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要促进企业碳成本管理的发展,除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之外,还需要政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并提供法律支持。一方面,政府要根据环境质量的需求,对企业碳排放值进行严格限制,积极落实监管程序。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补偿和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碳成本核算与控制。例如,环保投资项目的申请条件、贷款利率、贷款额等方面给予优惠,对节能减排设备研发、制造和使用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减免节能减排设备及产品的进口税费,激励和监督企业有效地控制碳成本,积极实施低碳生产。综上所述,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和完善法规,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转型。推动企业重视节能减排,使碳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帮助高碳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

(三)制定统一的碳成本核算方法

在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要求下,企业应重视碳成本管理。为了促进企业低碳转型,需要丰富传统成本管理理论的内容,探索和研究碳成本理论和方法,完善现有的碳成本核算体系。面对变化的经济形势和转型发展的要求,碳会计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例如碳成本的核算方法、碳排放量的测量要求、碳成本报告模式等。我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政府和学术界应共同努力,尽快制定碳成本会计的具体准则和相关细则,推进企业碳成本管理进程。同时,还应强制企业公布碳排放信息,加强对企业低碳发展的监管力度。

结语

在低碳经济的思想下,低碳生产已成必然趋势。碳成本管理可以作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力的方法。企业应不断完善碳成本管理体制的建设,而政府应不断推进环保相关政策的制定。企业和政府一同努力,贯彻低碳意识,实现低碳发展。

猜你喜欢

成本生产管理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阿宽的生产小组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哲理漫画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