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1-21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引言
在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初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拓展其范围和层次,加快速度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的要求。
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
(一)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某省印发了相应的实施意见等。有力推进了《实施意见》精神落地落实,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强化宣传培训树牢绩效理念
为加强绩效管理理念,做到绩效管理深入人心,某省通过多种方式范围广、人员多和力度大的开展了培训和宣传。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情况,并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2019年采取独立组织培训、联合组织培训以及参与授课培训等多种方式,对省级部门、市县财政局的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以及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人员进行培训。2020年召开预算绩效管理培训暨工作推进会,部署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抓好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
一是抓绩效目标管理。2020年某省共批复105家省级预算部门2428个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涉及财政资金500.5亿元,连续4年实现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时参照财政部做法,选择30个部门的重点项目绩效目标报送省人代会审议。二是抓预算项目评审。加强事前评审,强化政策把控,2020年部门预算,纳入评审项目共计103个,累计审减2.02亿元,审减率达到26.61%。三是抓绩效运行监控。建立预算部门日常监控和财政部门重点监控相结合的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加强监控机制。四是抓预算绩效评价。一方面,督促部门开展绩效自评。另一方面,推动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提质扩围。五是抓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在2020年预算编制中把2019年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其中,共涉及项目64个、资金190.13亿元。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绩效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存在“两张皮”现象,重分配、轻绩效的观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操作流程还不够规范,同时缺乏分行业、分领域行业指标和标准体系,导致各级各部门出现职责不明确,责任难落实,扯皮推诿等现象。二是宣传力度不够,未充分利用好各渠道加强宣传,很多部门对绩效管理陌生,不了解政策,不清楚如何操作。三是缺乏考核激励约束,没有把绩效管理作为重点工作。
(二)绩效管理广度和深度不足
不是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覆盖了预算绩效管理,专门的绩效管理措施还没有覆盖到所有的专项资金,财政资金克扣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部分专项资金仍然存在闲置沉淀、低效无效和损失浪费等现象。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绩效管理指标等机制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够科学。二是缺乏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绩效管理业务需求,不能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进行。三是资金管理有待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
(三)市县绩效管理工作滞后
市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薄弱,各市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没有按照要求系统开展全过程工作。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薄弱,20%的县没有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80%的县没有按照要求系统性地开展全过程工作,80%的县没有把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目标管理考核。二是政策并未真正落实到位,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大部分县绩效管理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推进缓慢,甚至有的地方不知道、不清楚预算绩效管理,概念模糊,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资金量占比仍然较低。三是多数市县尚未设立独立预算绩效管理机构,绩效管理队伍不健全,人员缺乏。
(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还不够充分,绩效评价的刚性约束还有待提高,多数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还停留在反映情况和发现问题等层面,监督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追究力度不够。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制度办法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进行规范,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主体责任划分不清。二是有效的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的机制没有建立好。三是绩效评价结果通报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缺乏奖惩约束,导致没有有效调动部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从管理制度上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首先,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绩效管理时间表、路线图,规范操作流程,建立本行业、本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都有法可依、有规章可循。
其次,全面推进市县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好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加强舆论宣传,使市县提高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大意义的认识。二是督导市县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强化监控机制,确保绩效目标顺利实现。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督导市县科学设置工作机构,推进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评优表彰等的重要参考。
最后,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有效运用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支付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对绩效指标的控制和反馈,做到全过程、全覆盖、全流程的无死角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补齐短板,在预算管理各环节全过程嵌入绩效管理,实现横向对接各级所有部门,纵向贯通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打破信息和数据不互通的局面,促进各级政府和部门资金项目等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所有资金项目监管无缝对接,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二)从编制方法上促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一方面,推动零基预算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广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有预算安排就有绩效目标,有分配使用就有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
另一方面,实施零基预算优化财政资金投向。一是保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做到财服从于政、财服务于政,加强政治性和经济性的统一。二是牢牢守住民生底线,预算安排要优先保障脱贫攻坚等民生领域支出,不留民生支出缺口,突出公共财政本质。严格落实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实施必须有据可查、有规可依。三是项目审核时,要同时满足立项依据充分、支出内容具体、资金计划详细、绩效目标合理、实施方案成熟这五个条件。四是注重职责与经费相匹配。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职责和经费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安排部门工作经费、改革发展专项经费;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压减一般性支出,减少低效无效支出。
(三)从规范管理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首先,加强资金管理。一方面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深入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实施条例,强化财经政策学习,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对财务收支情况开展检查,对资金运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要依规依法处理,严格追责问责。
其次,加强项目管理。一是充分做实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库,科学设置项目绩效目标,重点项目必须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才能纳入项目库管理。项目立项后严格按照项目性质,由项目建设单位制定实施方案,经项目主管部门、资金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没有按程序立项、没有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资金。二是建立规范有效的绩效运行监控机制。通过预算绩效信息一体化系统对每个项目进行定位监控,确保资金使用无偏离,绩效目标不走样,项目建设保质量。三是规范项目运行机制管理。加强对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指导,规范合作社运行,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财政涉农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效益。
最后,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强资金的拨、付、管,做好项目预算执行的前期准备,加快资金审核,及时下达用款额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同时也要保证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安全,牢固树立依法理财意识,强化内控建设,严格落实全程留痕,对有关违法违规情形严格追责问责。
结语
综上,只有创新管理、健全制度、理顺机制、优化路径、突出重点、破解难题,才能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