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审计分析

2021-11-21杨钧蘭四川发展中恒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风险管理

杨钧蘭 四川发展中恒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引言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推动企业内部审计的改变与创新,是当前审计领域发展的大方向。多样性的审计需求推动着审计工作的深度发展,进一步拓宽审计领域,从风险管理视角出发,实现审计思路与审计方式的多元变革[1]。但由于我国企业运用内部审计服务于风险管理的起步时间较短,在具体实践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思想认识不足、工作方法单一、团队建设滞后等。为了更好地规划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常态化,需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审计的短板,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压实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一、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审计内涵与特征

风险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审计以优化企业内控体系,树立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企业效益水平为发展目标,强调内部审计工作要以风险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调整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案,在审计环节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难点与热点,全方位地做好风险分析,并从审计专业角度提出科学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实际上,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最大的改变就是将审计程序前置,从过去的事后审计转为事前审计,将事前、事中与事后相结合,基于风险视角构建全新的审计模式,为企业制定计划、完善战略等前期活动提供指导,并在实施过程中检验执行效果,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等一系列手段,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以推动企业良性发展[2]。

从风险管理视角调整内部审计模式,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创新审计观念。相较于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需求,提前判断潜在性问题,具有前瞻性。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审计人员整合大量信息资源,作出科学、谨慎的判断并给出专业审计意见[3]。二是延伸审计领域。企业内部审计逐步延伸到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治理等层面,同时关注财务报告中隐藏的风险要素,为企业风险防控提供重要依据。三是优化审计策略。在企业内部运行中营造浓厚的审计氛围,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科学性,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提高审计工作以及企业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四是提升审计价值。以风险管理视角改进企业内部审计,为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服务,从而全面控制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审计应用价值

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强化内部管理、规范风险防控、促进科学决策,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能力与绩效水平。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面临着转型的迫切需求,适应经济环境与企业发展的多元需求,应该立足风险管理视角实施内部审计,同样发挥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一)利用内部审计判断风险环境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外部风险环境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内部风险环境受到企业架构、管理理念、道德价值、风险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环境是对企业实际运行状态的客观反映,往往也是产生风险的根源[4]。通过内部审计手段判断内部风险环境,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基于环境要素评估企业固有风险及剩余风险,经过专业的分析与判断,整合相关数据并出具审计报告,为企业高层制定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利用内部审计识别风险事件

利用内部审计手段,基于企业当前执行的战略方案,综合考虑行业市场环境与企业生存环境,精准识别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风险事件;通过细致观察与数据分析,推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发出提示信号,确保企业科学判断风险事件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做好风险识别的后续工作。

(三)利用内部审计协助风险防范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风险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利用内部审计进行量化分析,基于客观数据进行风险排序,评估风险类型,判断风险源头。发挥审计人员的知识素养与专业判断优势,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视角,从审计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协助企业高层制定防控风险的有效方案,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和功能,切实解决企业风险问题。

三、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对着多样化的风险问题,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迎来全新挑战。总体来看,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正逐步适应风险导向的新要求,不断融合企业治理与风险防范,成为企业管理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社会经济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诱发了风险隐患,公司内部审计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仍面对各种风险问题,存在不适应之处有待改进。

(一)内部审计忽视风险评估

在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期,部分审计人员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将风险要素作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点,具体问题表现为:一方面,缺乏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如风险评估只从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视角出发,而没有考虑到内外部风险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手段与风险管理环节割裂。个别审计人员还沿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思路与方法,侧重于财务审计层面,而没有对高风险隐患的内容进行重点审计,这样的审计重点与审计目标脱离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5]。此外,存在风险制度虚设的情形,内审人员无法参与每一项管理活动时,定期收集并评估风险便易流于形式,上报风险人员不清楚何谓风险事项,与现场管理问题相混淆,内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情况,甚至待风险事项爆发才知晓,风险管理失去了其应有之意义。

(二)内部审计覆盖风险不足

审计工作依赖于内审计划,按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遵循审计标准,落实审计任务。但从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计划情况来看,很多时候并没有覆盖风险审计内容。比如在一张审计报表中,超过九成以上的内容都是财务报表审计,而剩余部分也只零散地提及风险问题,这就是传统的事后审计特征,在事前与事中审计环节覆盖风险不足,没能履行全过程风险管理的责任。再者,内部审计的改革不是简单的增加审计内容,更关键的是调整制度体系。但是很多企业目前的内部审计制度尚未涉及风险管理内容,缺乏对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审计指导与规范。

(三)缺乏专业度较高的内部审计人员

审计人员作为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其思想观念、创新能力与专业素养决定了审计质量。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来看,多数为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且以初级会计师为主,亦或者与法务部门合称为风控审计部,实则内审人员由法务岗人员兼任,其审计方面专业技能水平偏低,在实际工作中难免暴露各种问题和缺陷,如只片面地考虑财务或法律方面的风险;再有,由于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思路与审计方法,审计工作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内部水平信息化建设还有待提升[3],否则内审工作创新将举步维艰。

(四)内部审计评价方法缺陷

在内部审计评价环节,理性评估内部审计的合法合规性、真实性与效益性,能为撰写审计报告做好准备。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然有很多新的要求、新的方法,但是目前内部审计评价方法还存在一些欠缺。比如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由于我国建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尚未确定科学性、全面性的评价指标,现有指标无法如实全面反映内部审计情况;再如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法。在企业内部审计中融入了风险管理的内容,那么审计评价方法自然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大多企业仍采用传统方法,创新意识欠佳,无法满足当前的审计要求[6]。

(五)内部审计报告建议不足

进入出具内部审计报告阶段,需要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风险要素进行总结与分析,汇总问题,提出内部审计意见。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对于内审建议方面,有些报告中没有专门针对风险管理事项提出问题与建议;或者有些建议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内部审计也就流于形式,失去了监督与指导意义。

四、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如果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及早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则能避免遭遇严重的风险损失,提前预防的效果将远远优于事后分析。现如今,立足风险管理视角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已成为企业提示风险、防范风险的必要保障。结合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探讨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可行性,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和长远发展都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重视风险评估,抓住审计重点

做好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科学、全面的风险评估,为下一步审计工作奠定基础。首先,开展企业审计要立足实情,考虑行业现状、企业经营需求、财务水平、人员能力以及内外部环境等,为全面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再有,讲究科学化的风险评估方法,适宜采取多元策略,最终汇总结论。通过风险评估,初步确认风险等级,才能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与要点;对于高风险问题,应优先审计、重点审计;对于低风险问题,可适当调整审计方法[7]。把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与目标方向,使得审计工作有规划、有步骤、有侧重点。

(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审计计划

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应以制度为指引,在内部审计制度中加入关于风险管理的内容,完善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确保全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据可循。转变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与工作做法,在此基础上完善审计计划,有的放矢落实审计工作。首先,风险管理理念要贯穿整个内部审计过程,内部审计目标,应与企业战略目标、风险管理目标相一致,把握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风向标;其次,实施全过程管理方案,将事后审计前移至事前审计,同时做好事中审计,确保全面覆盖风险管理过程,辅助企业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基于风险管理为导向,改进与调整现行的内部审计制度[8]。

(三)增强人员配置,提升审计水平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经验与创新理念,对于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因此企业内部审计改革要重视人员管理配置,是提升审计水平的有力举措。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引入更多审计专业人才,既要具备财务会计、内部审计等专业知识,也要精通企业管理、法律法规,并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多学习、多培训,考取中级审计师、高级审计师,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水准;此外,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的技术创新,加快做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善于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手段,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内审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9]。

(四)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审计评价

根据新时期企业发展尤其是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审计工作须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完整性与有效性。首先,科学确定内部审计价指标。出于风险管理角度关注如何调整评价内容,如评价内部审计的执行政策情况等定性指标,或者评价内部审计的工作进度、业绩水平等定量指标[10];其次,优化调整内部审计评价流程。改变传统低效率的审计评价模式,将评价工作贯穿整个审计过程中,全程评价、实时评价;最后,创新应用内部审计评价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整合数据信息或者访谈等多种方法落实内审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五)增强审计报告效用性,持续跟踪整改情况

在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出具规范有效的审计报告,并做好后续跟踪工作,如此才能体现审计工作的真正意义。首先,审报告需如实反映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过程,并简洁明了地汇总内审结果,避免存在文字歧义或者模棱两可的内容;其次,无论是审计结论还是审计建议,都要明晰风险管理的内容,并针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指明整改方向[11]。最后,为确保各项审计意见能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内审人员应持续跟踪审计后的整改情况,对未得到处理整改事项应及时上报,并将其视为后续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

结语

在企业内部开展科学、高效、规范的内部审计活动,对于强化企业管理尤其风险管理具有积极意义。立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情,反思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抓好企业经济活动的科学管理与有效监督至关重要。企业可从抓住审计要点、制定审计计划、提升审计水平、完善审计评价以及增强审计报告效用性等多方面,多措并举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发展,有效化解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潜在风险,保障现代企业的良好运行。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风险管理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