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

2021-11-21杨燕蕾河南省文化馆

财会学习 2021年19期
关键词:行政财务事业单位

杨燕蕾 河南省文化馆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背景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而发展的业务也越来越广泛,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转型的具体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内部风险的控制,对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都会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从而造成经济效益降低的局面。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行政事业单位所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是巨大的。因此,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内部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并且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这样行政事业单位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利益。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含了各个部门以及环节的财务情况,资金流动情况等。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内部控制也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个运作流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和发展的实际过程中,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工作。如果将这两项工作把握好,就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运行状况和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中潜在的财务风险有着更加明确的认识,并且让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最大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内部控制管理还能够合理的分配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让行政事业单位各环节的工作有序平稳的运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投入成本,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1]。

(二)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财务会计的管理和内部风险的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平稳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申报税务的各项数据都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是势在必行的。换句话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具体作用,就是使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并且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运作环节提供财务管理的工作,这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清晰地意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在各个运行阶段的财务数据,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做出及时地调整。首先,财务风险是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所面临的常见状况,想要合理地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就必须严格的执行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严格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及时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潜在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投入成本以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由于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受到权责的限制,无法对整体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把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可以直接利用财务部门所提供的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数据,将其作为市场管理风险控制的依据,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在后期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重视

由于市场化竞争的不断激烈,绝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在发展的过程中谋求转型,而转型会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各项业务都不稳定的状况。而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和内部风险控制的概念并不明确,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甚至将财务风险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两者混为一谈。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处在转型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往往缺乏内部控制,这一个环节,而是用财务管理进行全局的管控。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受到权责上的限制,因此并不能够代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做出全面的内部控制,再加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高层管理者都对内部控制极其不重视,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财务制度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3]。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建设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大多数都无法真正实行,如果要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相对的成本较高,手续也比较繁杂。因此,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完善并不重视。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交给了财务管理部门人员,但是财务部门的人员并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全面的了解,只能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财务数据进行简要的财务分析,这就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得出的财务数据并不能全面的概括行政事业单位现在发展的状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要提高对于内部控制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4]。

(二)缺乏风险控制意识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所面临的压力和威胁也在逐渐增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想在市场经济中拔得头筹,因此,不断地扩张自己的业务,在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成本。但是大量的资金成本投入可能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后期流动资金运转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和危机的可能性。然而,在实际上,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避免财务风险,而面对这些财务风险,如果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那么财务风险很有可能会对行政事业单位造成极大的经济效益损失。通过对比各大行政事业单位往年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忽视了财务控制的这个环节。由于这个现状,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通常没有办法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在对内部财务进行控制时,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监管体系,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方面并不完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管和审查有所缺失[5]。

(三)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如果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合理平稳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以及财务控制这两项工作,那么就要积极地引进专业素质较高的员工。从现状来看,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都会出现问题,普遍是由于所雇佣的财务会计人员通常专业素质较低,并且工作态度极不严谨,导致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漏洞频繁出现。一方面,财务工作人员由于受到权责的限制,并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和发展前景具有全局的了解,很难站在管理者的视觉去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雇佣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较低,掌握的财务分析方法与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甚至雇佣应届毕业生,这些学生通常缺乏社会财务工作经验。对于工作的处理无法做到专业有效[6]。因此,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具有一定的了解,掌握财务票据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实行轮岗制度,避免财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以权谋私[7]。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控制,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高度的重视[8]。除此之外,在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学习以及培训中,行政事业单位也要灌输正确的风险控制意识,并且为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树立严谨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确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地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的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学习,通过不断地对财务相关人员进行培养,让他们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9]。

(二)注重财务风险控制

内部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层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放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上,从而忽略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没有意识到,如果缺乏内部控制,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怎样的危害。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及管理,大多数情况也只是形式化的流程,只有在上级领导视察时才会临时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对内部的风险存在控制管理的手段,如果出现财务风险时,就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正常运转,甚至会断送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可以通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以及转移师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都能处于良性状态,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平稳的运行[10]。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其财务服务体系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并且财务体系的服务对象较为广泛。这其中就包括对一些基层单位以及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等客户。因此,在制定财务管理中心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时,就要保障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并且保障工作计划有序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并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发展方向,然后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的同类竞争,公司也要进行一定评估,并且要将这项工作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以此来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竞争力。在评估工作具体进行时不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设立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最后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对于未来要达成的绩效指标制定。在绩效指标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贴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的能力,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面对合理的财务风险的同时,还能够获得最大效益,这才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

(四)合理的分配管理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时,通常运用了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和云技术的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这种绩效管理体系相比于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更加民主和科学。而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的总体业绩,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业绩完成比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如果能够将绩效管理合理的分解成多个维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管理,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衡量所制定就能够真实准确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绩效评价。而财务共享中心的绩效管理模式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的运行过程进行一定的分类,将具体的运行目标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中去。因此,员工的每个岗位都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通过量化及岗位所需的人员数量以及需要达标的绩效目的,对岗位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并且提高工作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不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参与和制定,同时也应该将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意见考虑在其中。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具体绩效目标来共同制定个人绩效计划,才能够保障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在云数据的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就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的不合理问题灵活的进行调整。

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是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国各大行政事业单位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谋求转型。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风险问题,而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财务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自身管理体系中所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及时地对内部的控制管理体系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行政财务事业单位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