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英语学习策略教学综述
2021-11-21赵珊珊
赵珊珊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一、引言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英语的学习问题。根据相关报道,2019年大学四六级通过率为37.6%,并且持续呈下降趋势。这不由得引人深思,为什么学习的时长和学习的水平不成正比呢?如何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孔子在《论语》中就曾提到过,“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这里的“善”其实就是人们所提到的学习策略。由此可见,学习策略自古就存在,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意识,最终促成自主学习。
通过“英语学习策略教学”“英语学习策略培训”“英语学习策略训练”三个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搜索。共搜集到符合话题的国内核心期刊29篇,然后经过第二轮阅读,人工筛查后,最后保留19篇。这些文献的时间范围为2003年到2020年。基于这些文献,以研究内容的发展和变化为线索,归纳出国内17年英语学习策略教学的动态。
二、语言学习策略及训练的起源
1975年,John Rubin首次提出语言学习策略的概念,成为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先锋。国外学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里,较为经典的有三类:一是O'Malley和Chamot的分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二是Oxford将策略分为直接性语言学习策略和间接性语言学习策略。三是Cohen,把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应用语言的策略。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也有很多,基于文章的研究目的,采用Richards对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语言学习者试图得出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的方法。”因此,只要是对于英语学习有益的策略都在文章讨论的范围内。
对于是否应该进行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学者们也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进行学习策略培训是徒劳无功的,Kellerman认为,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一语言时就已经获得了策略能力,这种能力会自然地迁移到第二语言,因此没必要进行学习策略指导。Rees-Miller也指出,没有实证研究证明策略意识是决定二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且策略培训受多因素的影响,没必要花时间进行专门的培训。另一些学者持相反的观点,O'Malley出版了一部语言学习方法手册,书中提出了CALLA的学习策略培训模式,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都是基于该模式展开的。该模式具体介绍了如何将语言教学、学习策略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除此之外,Cohen《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一书中,也提出了以策略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尽管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大多数学者依然站在认同策略培训的队伍里。从今天看,国内一些研究已然证实了支持者观点的正确性。
三、研究内容的发展及变化
以时间先后排序,国内学习策略培训的研究内容具有三个方面的变化特征,分别是受试,研究情境和研究工具的变化。
(一)研究内容分类
我国的学习策略教学研究历史较短。2003年举办的首届“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国际研修班“实现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零的突破”,因此文献检索起始时间为2003年。根据不同的视角,这些文献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文献的研究方式来看,属于理论类的文献共有5篇,提出了创新的学习策略培训方法,还需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进一步检验。文献综述类有2篇,梳理了过往的研究。实证研究类有12篇,其中有6篇主要研究的是受试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在文末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学习策略培训方法或建议,具体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剩余6篇进行了策略培训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策略培训的效果。这些实验的设计各不相同,比如时间的长短,长的有为期两年的,短的有十六周的。也有个别实验存在环节设计不严谨的问题。根据研究方向分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策略本身不同的类别为基础实施的培训,这些策略可以运用到任何一个科目。比如,如何培训情感策略或者同时培训多种策略。第二类是以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词汇为划分的标准,比如,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专门设计的听力策略培训模式。和学习策略研究呈现的不平衡现象一样,针对英语专门技能的培训模式也存在不平衡现象。
(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变化与发展
国内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研究有如下特点:受试逐渐丰富;情境逐渐丰富;研究工具逐渐丰富。最初的学习策略培训研究受试大多是高校学生,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学生。然后开始出现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生等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受试,以及教育资源比较薄弱的农村学生。近些年的研究受试还在继续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使得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的推广范围越来越宽广。
对于研究发生的情境,除了传统的英语课堂,学者们开始将更多其他情境考虑在内,比如在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情境下,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学习,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再比如以网络为辅助手段的网上教学,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的使用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有何影响。前人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不同的情境下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和策略教学模式,也展现了不同情境下策略教学有何异同。这些文献为后延的研究开创了源头。
最后是关于研究工具的变化,从搜集到的文献来看,研究工具经历了这样的变化:一开始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搜集数据进行量化研究。接着,出现了混合式研究,加入了访谈这样的质性研究,对搜集到的话语进行分析。最后,以质性研究工具为主的研究也开始出现。学者们在探索中逐步寻找着更加客观,科学和适合的研究工具,得到的研究结论也相应地更加接近事实。
四、对未来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研究的启示
首先,当前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主要以大学生为主,针对小学生和中学生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尽管受试呈现了逐步多样化的趋势,对于中国庞大的学生数量来说,似乎还不能满足需求。此外,关于策略培训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大多数是孤立无援的,没有持续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科学性和普遍适应性。未来研究应持续检验已有的学习策略培训模式,将其投入更多的情境中,对其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接触新的学习策略时会不会因为固有的策略产生抵触心理?相对小学生更难接受或形成新的策略?
其次,在培训学习策略的同时,必须要将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考虑在内。比如动机,自我效能感,焦虑,归因,认知风格,学习观念等,只有将这些因素与学习策略结合起来,才能使学习策略发挥其最大的效率。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将这些因素包含在内。王立非和文秋芳也曾说到,策略培训必须以“我要学外语”为前提,其次才是学习策略。
最后,结合我国众多的学生数量,教育资源不平衡等情况来看,目前关于学习策略培训的研究数量较少,研究工具相对单一,仍不能满足数量大,种类多,情况复杂的受试群体。未来研究应该继续扩大受试的种类,探索更多合适且科学的研究工具。
五、结语
学习策略培训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尽管国内外都存在策略培训的反对者,但是一些策略培训的研究也证明了策略培训的效果,因此,策略培训是值得继续研究下去的。国内的策略培训研究一些是从理论上提出了策略培训模式,为相关研究者或是教师提供了借鉴意义,一些从实践出发证实了策略培训的可行性,经过策略培训的学生,使用策略的数量都有明显的上升,英语成绩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策略培训还与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英语课堂相结合,为英语教师提供了更有效率的教学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受试、情境和工具的数量及种类都在不断地扩大、拓宽,使得策略培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通过对过往文献的总结,希望能借鉴其长处,并发现不足,为未来策略培训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