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BI理念的英语专业文化类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以《西方文明史》为例

2021-11-21乔少敏

现代英语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文明史理念内容

乔少敏

(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3)

一、引言

长久以来英语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存在思辨能力较弱、综合素质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这与SOI(selecting,organizing and integrating)以技能训练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SOI教学理念下暴露出了机械训练过多、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过少等问题,此理念导向下的教学阻碍了学生学科知识面的扩展、知识结构的建构、认知能力的提高。针对国内英语教育的问题,21世纪初我国教研人员开始引进CBI内容依托式外语教学模式并逐步展开研究和实践,尝试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融合,探索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全人教育。

二、CBI概述

CBI,即内容依托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后被运用到各种语言学习环境和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外语教学中。CBI吸收了交际教学法的原则以及其他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提出依托有意义的内容来开展语言和信息的交流,它把语言形式和意义(学科知识)的学习融合起来,避免了在多数教育环境中人为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割裂的问题。

对于大学课程运用CBI理念的研究,国外许多研究者的实证都表明其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展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使学生能更全面参与到学术和社会的语境中。北美兴起CBI教学理念之后,90年代欧洲地区发展出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理念,欧盟理事会于2005年倡议在欧盟各国推广。这两种理念较为相似,都体现了当今依托内容把语言作为中介进行教学的趋势,许多相关研究也论证了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效果。

21世纪以来,国内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从早期探讨CBI在中国本土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到教学应用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发展等相关问题;从关注语言教学和学生语言技能发展到学生学科知识、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大大丰富了CBI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

三、基于CBI理念的《西方文明史》课程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Janice Yalden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六大步骤,结合CBI理念下的内容主题大纲模式,并借鉴欧盟CLIL理念融入历史课程教学的方式,利用学习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本校商英专业开展的《西方文明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探究。

(一)调查需求

英语语言能力的调查:学校商英专业学生近两年入校的英语单科成绩平均分为120~125之间,初测英语语言水平中等略好。

学科内容背景知识了解程度调查:近两年商英学生是文理兼收、全国招生,前测采用五点量表(1一点都不了解,2大概了解一点,3了解一般常识,4较熟悉特别是部分内容很了解,5全面了解并熟知),对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整体程度介于大概了解一点和了解一般常识之间,且文科生优于理科生。学生对中外近现代历史的了解高于中外古代历史的了解,且学生对西方近现代历史的了解略高过对中国的了解。

根据学生学科与语言的前测情况与课程34课时的教学安排,确定将古希腊文明到文艺复兴作为教学主要内容,这是基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中等和对于中外古代史部分的了解相对较弱的现状和融合CBI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考量。

(二)确立目标

根据本校商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需求分析,学生有必要系统地学习西方文化的渊源,在了解他者中关照本国文化,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在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满足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三)制定大纲

本课程大纲以CBI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主题内容为线索,围绕主题增加相关话题的思考和讨论以及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追溯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其源头来自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希伯来文明和日耳曼文明。本课程确定西方文化四大源头为教学的五个主题内容,将语言地道、篇幅不长、注释清晰的西方文化读本作为基本教材,从历史的切面进入文明史的学习,辅助以在学习平台上自建的多模态网络课程《读本里的西方文明简史》,帮助提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与理解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教学中增加同时期中外文化对比话题的讨论以及文明史的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语言学习、视频观看思考讨论、语篇思维导图绘制、经典品读等线上线下任务活动,提升学生的认知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跨文化能力。

(四)构建框架

课程教学依据CBI大纲理念以主题为引领,围绕内容、语言、学习能力与文化四大目标展开,内容为历史学科知识,语言为主题相关的学术术语与语言结构,学习能力体现为认知与思维的要求,文化目标体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课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网络平台自建课与线下教学相融合共同完成。

(五)课堂实施

1.任务驱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本课程通过线上多种形式的补充材料来丰富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如视频、绘本、绘画、经典名篇、影视书籍推荐等;通过平台让学生完成课前、课后的学习任务,如视频观看、探究话题、讨论分享、小组合作难词难句共享文档学习、课后反思与总结等。

2.地道读本促进语言思维发展

课程选择与主题相关且语言地道的语篇(内容较简单、传统的历史书籍)作为学习材料,以便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基于课前学生线上的学习,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读本内容进行思维技能训练如启发式提问、案例分析、文本内容思维导图的绘制等,引导学生厘清文本结构和逻辑关系、整理历史发展脉络。

3.对比中国文化加强内容学习

课程围绕主题设计讨论话题和补充材料时,将同一历史时期进行中外对比。如在古希腊文明的主题内容里补充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以及孔子与苏格拉底进行对比学习,并且结合商英专业特点讨论中外神话人物和故事;在古罗马文明的主题内容里利用绘本比较罗马城与西安古城,结合专业特点讨论古罗马与中国汉朝的交往与丝绸之路;在日耳曼文化的主题内容里借助绘画作品讨论中世纪的城堡生活与宋代百姓的市井生活;在文艺复兴的主题里通过视频观看讨论西方大航海时代中国明代瓷器的海外流传等,为学生带来对中西商业贸易交往的认知和跨文化的体验。

4.梳理史纲完善主题内容

课程采用主题模式,利用多模态的地道语料进行学习,且加强课堂教学中对相关文明史的梳理,通过中英对照帮助学生完善主题内容学习,因这部分是学科内容的难点,包含学术语言、年代事件、发展线索、因果结论等,利用母语可助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评估

利用课程平台后台数据及课堂中提问讨论的表现记录以及期末的终结性卷面考试,共同组成对这门课程的综合、客观、合理的评价。

在对近两年商英专业学生进行的后测可以看出内容知识的掌握有明显提高;文理生的前后测对比表明:理科生内容知识掌握的提高幅度比文科生更为明显;课程所学的西方文明史知识,同样对于后面近现代史的了解和掌握也有增益的效果(近现代史部分虽因课时所限没有专门学习,但教学从西方文明的发展源头进行了过去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知识延展)。

同时开展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反思课程学习和对CBI教学提建议。从反思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西方文明史的基本知识、拓展了相关的英语语言表达;提升了预习、复习等元认知学习技能以及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理解、概括分析等高阶思维能力;通过中西文化对比讨论和小组共享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对中西文化可共情迁移的认知。从教学建议中反映出学生认可课程教学脉络逻辑清晰、内容扩展丰富、课堂互动激活思维、课前课后学习平台的任务促进了学习的完善等;但课程的部分内容太过复杂,读本式的教材未能提供全面的知识结构,学生很难串联课内外知识。小部分理科生表现出对课程的畏难情绪,有的是背景知识不足,有的是语言能力不够,这是CBI教学中要面对的大挑战。

通过前后测和问卷反馈可以看出本课程教学采用CBI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CBI教学模式中内容知识与英语语言融合的困难,但在教材和资料的选用、教师对内容与语言的把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面还有待更多的实践探索和完善。

四、结语

CBI理念体现了语言与知识相融合、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形势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CBI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学校商英专业开展的《西方文明史》课程教学改革,兼顾了知识、语言、能力和文化目标,以主题内容为纲,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实施和反馈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评价,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这对于CBI理念的本土化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文明史理念内容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联结:通向未来的文明史》
如何从文明史角度讲授古代希腊文明
武士异化现象对中国体育的本体性干预
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奇迹: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