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英语实践教学探索

2021-11-21庞小峰

现代英语 2021年16期
关键词:黄河口旅游评价

庞小峰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山东 东营 257061)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育部等部门要求“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也充分彰显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英语专业受其学科特点等因素影响,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践教学的成效亟待提升。目前,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多是从理论上构建相对宏观的实践教学体系,除文秋芳外,还鲜有从课程角度进行实践教学微观研究的。近年来,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受到普遍关注,但对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关注较少,基于以上几点,文章在分析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以黄河口文化融入社会调查为例,探索地域文化旅游资源融入英语实践教学的策略和保障措施。

二、英语专业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对薄弱的教学环节,虽然也撰写实践教学工作计划、任务书等,但多数是为完成任务,疲于应付,缺乏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也少有创新研究,导致实践活动多流于形式,表现在:

实践目标模糊,缺乏实施载体。多笼统表述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创新能力,但每次实践教学,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什么任务,实现哪些具体目标,对其中的理论和实践逻辑缺乏关注和思考。

实践过程缺乏指导,实践成果泛化。因目标模糊,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教师也无从开展有效指导。社会调查成果多为调查报告形式,但调查报告具体要求模糊,学生多泛泛而谈所见所闻,不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一定深度的分析。

评价反馈缺失,实践效果不理想。多为终结性评价,为了完成实践任务,给出学生等级评定,以存档或应付教学主管部门的检查。缺乏反馈机制,学生无法得知自己调查报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也很难从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学习上的提升。

三、依托黄河口文化旅游资源,开展社会调查的价值和意义

黄河口文化底蕴深厚,类型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有古齐文化、孙子文化、吕剧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主体沉淀,又有石油文化、湿地文化、海洋文化等现代文化的强大支持。东营是黄河入海的地方,黄河与大海的汇聚,造就了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还有“吕剧”“齐笔”“短穗花鼓”等五十多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东营加大力度挖掘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实施“旅游富民”行动计划,打造了“永安稻田画”“黄河文化馆”等一批新兴网红打卡地。

黄河口文化是一个大宝藏,亟待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联合发掘、打造和宣传。地方高校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提出“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各专业也应责无旁贷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英语专业依托黄河口文化旅游资源,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分工协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拍摄微视频或翻译地域文化。学生不但能体悟黄河口文化的韵味,还可以为地域文化发展出谋划策,促进黄河口文化的传播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基于黄河口文化旅游资源开展社会调查不仅可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这些隐性能力能使学生更好地应对知识更新和职业更迭的挑战。学生以团队形式,以成果产出为导向,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开展调查,并以自己认为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汇报小组分工情况、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加之多元主体评价反馈,为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实现路径,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

基于黄河口文化旅游资源开展社会调查有利于落实英语专业“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开展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等相关主题的项目研究,可以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习品味区域文化,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实施过程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社会调查能否高质量实施的前提。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社会调查的动员工作。向学生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鼓励学生提前搜集地域文化资料和音视频内容。二是地域文化旅游专题讲座。邀请地域文化研究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就黄河口文化做专题报告,让学生对黄河口文化及东营旅游总体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认知。三是项目拟定。项目分调查报告、视频制作以及文化外译三种形式,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自己选择。调查报告选题需要教师根据黄河口文化旅游特色,围绕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等方向提前拟定,集中围绕2~3个调查地点设计,便于后期的组织开展,学生可选择给定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最后撰写5000字左右的报告。视频制作要求学生录制3~5分钟的区域文化介绍短片,用英语就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系统介绍。文化外译学生需要自选主题,自写3000字左右的汉语文稿,并译成英语。四是学生自由组合,形成4~5人的项目小组。因为学生都来自同一年级,彼此熟悉了解,自由组合更利于开展合作,更好完成任务。

(二)调查研究

本阶段需要开展调查报告,形成项目成果,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就三类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解释,对完成项目需要的技能如文献查阅、引用规范、微视频制作、机器辅助翻译使用等进行必要讲授,并解答学生困惑。二是学生小组确定项目形式和主题,写出实施方案,选定小组负责人并明确小组成员任务分工。三是指导教师听取小组项目实施方案,并给出意见建议。小组负责人是项目的真正组织者,教师要强调其责任,协调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四是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或拍摄。调查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开展情况适当问询并给予必要指导。五是学生合作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微视频制作或区域文化外译,教师评阅并给出改进建议。另外,每个学生还要撰写反思日志,包括自己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贡献、收获感悟以及改进建议。

(三)成果汇报及评价反馈

本阶段包括学生的成果汇报和多元主体评价反馈,目的是通过汇报增进生生、师生交流学习,扩大社会调查成果和区域文化研究的辐射范围。成果汇报要求学生以最生动最直观的形式汇报项目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成员分工协作情况,以及小组成员反思日志。评价反馈包括组外反馈和组内反馈。组外反馈包括教师评价和组间评价,两者分别占60%和40%,评价通过学习通平台线上完成。教师评价有2~4名教师组成,教师量化评价的同时,对项目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有待改进之处,提出修改建议。师生反馈为项目组审视和优化自己的成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项目组内互评要求成员就任务投入度、任务完成度和整体贡献度互相评价,互评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形成约束机制,鼓励组内成员高质量完成任务。组外评价给出的是小组项目的成绩,每个学生社会调查的最终成绩由组外评价和组内互评成绩共同决定,两者各占50%。对于评出的优秀项目,通过院系网站、校报、公众号加强表彰宣传,积极向当地报刊和公众号推荐,并优先推荐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

院系要加强过程管理,不仅要做好学校要求的常规任务如撰写实践教学工作计划和任务书、进行实践考核,做好实践教学总结,还要根据将社会调查的目标任务做好具体工作,通过任务规范化管理,形成文件,如拟定社会调查选题指南,制定社会调查成果要求及评价标准,设计小组任务指导记录及评分表。院系还要加强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倾听其意见建议,提供必要的帮助,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使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指导落实落细。

(二)引导教师加强地域文旅研究

基于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要到达预期成效,教师指导是关键,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具备地域文化科研能力。各地都有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院系要积极鼓励教师申报,以课题申报为着力点,提升教师地域文化的研究能力。具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指导教学实践,可以将学生吸纳到自己的科研活动中来,既可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促进自身科学研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拓展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合作交流有利于拓展社会调查的内容,增加调查内容的时效性,争取相关政策资金等相关支持,并有利于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应用。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定期邀请专家到院系做地域经济文化旅游等专题报告,宣讲地方文旅发展需求;鼓励教师走出去,宣讲区域文化旅游等研究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六、结语

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效果直接影响着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社会调查为例,充分利用黄河口地域文化旅游资源,让学生做项目、制视频、搞翻译,通过全程指导、多元主体评价和一系列保障措施,真正将实践教学落实落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还能真正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黄河口旅游评价
跟您走向黄河口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悠悠黄河口,浓浓黄河情
黄河口植物(外四章)
旅游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