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复体育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的研究——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
2021-11-21潘四萍
潘四萍
对康复体育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的研究——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
潘四萍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安徽 合肥 230041)
立足肢体残疾人就业的现实性困难,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分析康复体育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加强对肢体残疾学生群体的体育康复,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促进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肢体残疾学生;康复体育;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改变现状、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1]。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残疾人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就业问题始终是政府格外关心、社会格外关注和家庭格外关切的社会课题。《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文件指出,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而残疾人奔小康的关键就是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2]。我国现有肢体残疾群体两千多万人,他们都急需解决就业、生存的问题,作为肢体残疾群体里的年轻一代,就业问题尤其紧迫,如何帮助肢体残疾学生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作为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体育对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具有突出的作用。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教是安徽省唯一一所残健融合、培养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服务人才的省级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校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以培养合格残疾人技能人才为己任,成功为社会培养2000余名毕业生,让残疾人融入、参与、共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10年办学中,学校坚持“四融合”发展方向,“残健融合、康教融合、德技融合、产教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毕业生较顺利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有效帮助残疾人及家庭摆脱贫困。
其中,康教融合是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一大特色,学校立足肢体残疾学生的现实需要,把学生康复和教育放在同等位置,开学为学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康复训练,在课余活动中增加康复训练指导,开展晨练、课间操活动,开放康复训练室,开办田径、篮球、武术、舞蹈、气功、健身社团等,让学生学习与康复训练同步,通过调查分析,学生通过3年学习训练,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步提高,有效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
为更细致地了解肢体残疾毕业生通过系统的体育康复对就业及发展的影响,学校特地面向已毕业的残疾毕业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获得残疾毕业生就业的相关信息。通过班主任联系已经毕业的肢体残疾学生,实现对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10份,通过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 对安徽省特教学校毕业生的调查分析
1.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在所有被调查对象年龄构成方面,18-24岁年龄段成为主体,共89人,占80.9%;18岁以下以及24岁以上者21人,仅占19.1%。男性为77人,占70%;女性人33人,占30%。110名被调查者分散在从事电子电器、义齿、计算机方面的相关行业,平均月收入在2000-3000元间。
1.2 被调查对象对所从事职业的评价
在对所从事职业的满意度方面,近86.6%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有6人表示不满意,仅占4%。这表明肢体残疾毕业生就业者对目前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较高。
在对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评价方面,110名就业者被调查对象中,87人表示能够独立完成现在的工作,占79.1%;21人表示能够在别人帮助下完成工作,占19.1%;只有2人表态不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仅占1.87%。这说明了残疾毕业生就业者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他们对工作的适应性较强,这也是他们顺利融入社会的基础和证据。
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评价方面,26人认为自己比同事表现好,占23.6%;79人认为自己和同事基本一样,占71.8%;只有5个人认为自己比同事差,仅占4.5%。这说明肢体残疾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工作表现较为认可,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工作表现不比同事差,这是他们对自己能力认可、主动融入社会的一种重要表征。
由表1可见,在对课程、活动及康复体育对工作的影响方面,超过6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实训课对工作的影响较大,57.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专业课对工作的影响较大;超过4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文化基础课对工作的影响较大;超过40%的学生认为康复体育对就业的影响较大;还有超过1/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课外活动对未来的工作影响较大,但这一比例不高。这就意味着康复体育仅次于实训课和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对肢体残疾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表1 毕业生对康复体育活动对工作影响的评价
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课外活动康复体育 频率5463702848 比例(%)49.157.363.625.443.6
在对接受的康复体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方面,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康复体育在提升身心素质、自控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帮助,可见康复体育对残疾毕业生个体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实施康复体育,残疾毕业生就业者工作整体满意度较高,其对工作的适应性较强、对工作认可度高,认为残疾毕业生康复体育与就业实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2 康复体育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工作的不足
从调查结果显示,康复体育在特教学校取得了一些成就,有利于促进肢体残疾学生的就业与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2.1 康复体育对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的重视不够
张海迪表示,参与体育运动是残疾人进行康复的重要手段,希望大家始终保持对体育、对生活的那份热情,了解更多体育健身知识,相互分享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提升对健康生活观念的认识,让体育成为促进身体康复,激发生命活动、实现美好人生的重要方式[3]。然而,在现阶段,肢体残疾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获取就业能力的途径主要通过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和课外活动来实现,看起来比较完备,但教育部门或学校欠缺对肢体残疾学生身体特殊性的考虑,如脑瘫患者,如何通过康复体育缓解、减轻手部及肢体的无意识颤抖,提升机体其他部位的代偿功能,康复体育不应仅仅起到配合作用,还得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2.2 康复体育对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的认识不足
就业是民生,是残疾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康复体育是体育与康复医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活动,而是需要在科学的康复规律和训练规律指导下帮助肢体残疾学生获得身体、心理两方面的恢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如何科学有效、系统地获得体育康复,在康复过程中主动配合,全身心参与、开动脑筋、活动筋骨、刺激消化、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需要突破传统的一般性指导,加强专业康复体育专业人才、专门体育康复设备的配给,并建立科学化的康复体育课程体系,从学生入学的就开始进行评定,制定方案,逐一落实,从而实现有效促进就业的最终目的。
2.3 康复体育促进就业的意识和实际联系不充分
残疾人体育要把满足残疾人对体育康复健身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残疾人身边,突出残疾人特色,将康复健身体育器材、方法、指导和服务以及理念带给残疾人,促进康复健身,提高就业质量。突出残疾人特色不仅体现在关注残疾人身体特征的不同,还要充分考虑到肢体残疾学生所学专业及将要从事的行业特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体育,恢复肢体残疾学生已丧失的肢体功能或加强肢体的代偿功能,从而提高肢体残疾学生学习、工作岗位应该具有的身体素质,提升肢体残疾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3 康复体育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1 行政职权缺乏
康复体育作为康复医学的一个学科,对残疾人的康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国家先后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残疾人康复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未曾涉及到康复体育的推广,国家层面权力的缺乏,行政部门职权的忽视,导致康复体育的开展流于形式或浮于表面,未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之所需所求。
3.2 专业化能力欠缺
康复体育的目的是把体育运动作为发挥治疗的核心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改善患处和全身机能的作用,激发机体潜在力量[4]。它需要指导人员具有相关的康复知识和体育知识,还需要对肢体残疾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提出有效的体育内容促进学生的康复,但目前这方面人才还十分欠缺,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学校现有五名康复专业教师,两名体育专业教师,但康复体育实施过程的主体是体育老师,康复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导致康复体育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3.3 经费不足
我国残疾人体育在经费的投入上更偏向于竞技体育,因康复体育工作起步较晚,有关康复体育对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的作用尚没有研究数据提供有力的支撑,人才、技术、设备都难以满足现阶段肢体残疾学生对体育康复的需求。
4 加强和改进康复体育对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工作的举措
4.1 树立肢体残疾学生康复体育促进就业的认识
由于缺少对康复体育的研究,又较少接触相关的宣传报道,肢体残疾学生普遍对参与康复体育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他们认为自身已有缺陷,参与运动已经很难,不能促进身体的康复,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二次伤害[5],但也有个别同学在康复机构接受过专业的康复体育指导,充分认识到康复体育的重要性和好处,针对此种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各种渠道的宣传,提高肢体残疾学生对康复体育的认识,让其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一方面突出典型,发挥个别同学的榜样示范作用,让残疾学生带动残疾学生,将我要进行康复体育的意识植入每个需要康复的学生心中。
4.2 以就业为导向,为肢体残疾学生提供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康复体育服务
与健全人相比,残疾学生的就业渠道有限,受困于身体功能的限制,肢体残疾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政府和社会虽然给予残疾人一定程度的关注,但要解决就业问题还需从残疾人自身入手,自食其力才能自力更生,教育是提高,具有能够从事于相关工作的身体、心理素质是基础,自学生入学开始,开设康复体育课程,组织体能实验,针对不同残疾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残疾程度和部位,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制定适宜的运动处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结合,让康复体育内化为肢体残疾学生一种自发的教育训练过程将其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发挥出康复体育在就业方面的最大作用。
4.3 与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促进肢体残疾学生就业
康复体育应该是贯穿肢体残疾学生生命全过程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不仅能增强体质,改善与增强残缺肢体的功能,而且能扩大生活领域,增添生活乐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治愈心灵创伤。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也成为国际体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康复体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更多政策性的保障和经济性支撑,社会大众给予肢体残疾人创造更多的有利环境和舆论,家庭给予肢体残疾人更多理解和支持,学校给予肢体残疾人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多管齐下,让肢体残疾学生通过康复体育彰显其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身体和精神障碍的勇气和信心,向社会证明残疾人和健全人同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样可以为社会的繁荣为祖国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而赢得社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5 结论
近年来,国家一方面加大了残疾人教育培训的力度,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残疾人劳动就业政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制定积极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愿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发展劳动密集型福利企业,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6],从宏观层面有效缓解了残疾人就业难的现象,但由于肢体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做好肢体残疾学生的就业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充分发挥康复体育对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改善患处和全身机能的作用,在体育康复的过程中,通过精准、丰富、有效的康复内容,激发机体潜在力量,使肢体残疾学生在身体、心理、性格、能力方面得到重塑、提高,可以使肢体残疾学生就业达到最大程度的弥补。社会、学校、家庭和肢体残疾学生自身都应充分认识到康复体育在促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投入到康复体育中来。
[1]孙丹丹.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4-22.
[2]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2/05/content_9461.htm.
[3]第七届残疾人健身周推广日活动在京举行.央广网[EB/OL].2017-08-10.http://china.cnr.cn/gdgg/20170810/t20170810_523895357.shtml.
[4]何玉凤.护理专业开设康复体育课程的必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10:22.
[5]王治丹.浅谈残疾人康复体育的现状与对策[J].运动人体科学,2017:5-15.
[6]残疾毕业生,就业谁来帮?2017-06-16 人民网.[EB/OL]. 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616/ c1006-29342975.html.
Research on Rehabilitation SportsTraining for Promoting theEmployment of Student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A Case Study of Anhui Vocational School for Special Education
PAN Siping
(Anhui Vocational School for Special Education, Hefei 230041, Anhui, China)
潘四萍(198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残疾人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