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文因素的作用研究
2021-11-21赵东明
赵东明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文因素的作用研究
赵东明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
市场经济体制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只有将竞技体育与人文因素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竞技体育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作用,才能规避各种不利因素,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加入人文因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充分的自我认同感、维护并促进心理健康,从而推动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人文因素的融入可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使得竞技体育能够真正实现并发挥社会价值。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文因素的基本内容表现在学生的主体性、自由性以及人格完善等方面,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及全面的教育评价等方式,实现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与人文因素的融合。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人文因素
竞技体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交流魅力,也是展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载体。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由于功利化、商业化因素的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出现偏离基础价值观的倾向,影响着它的可持续发展[1]。“人文”的含义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需求和利益,倡导凸显人的全面发展与创造性的价值观。研究表明,人文因素在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体育教学的基础目标,也有助于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2]。本文在分析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文因素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文因素与竞技体育教学的相互作用,以为竞技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新思路。
1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文因素的社会学背景
1.1 市场经济体制倡导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人们的劳动活动和能力能够实现自由而全面地发展。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理想状态下,人们将拥有越来越灵活的地点和越来越多的时间来自由选择进行何种劳动活动,以满足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劳动活动过程中,由于个人自由意志的加入,人们能够在充分的锻炼中有效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3]。第二,全面发展不同于“平均发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人们应该自由选择劳动活动的类型和强度,通过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扬,促进独立个性的形成,实现人的个性化和有差异地发展。人的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可分为科学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素质。劳动能力的提高,为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基础性条件,让人们真正有机会在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全面素质的总体提高。第三,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原来那种仅仅局限于地缘因素的社会关系实现了极大地扩展,人们可以跳脱出血缘和地缘的局限,随意地选择交往的对象、形式及深度,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发展业缘、趣缘关系,多样的备选项和自主的决定权使得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4]。
我国社会经济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矛盾与问题,表现在市场经济存在自发性与盲目性,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着高度竞争,并且当前市场资源的供给有限引发了社会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等问题,也即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样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活动具有极大的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欲望被放大,并且出现被物质、财富所支配的异化局面,全面发展变成了空谈。如何规避多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不利因素,有效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积极应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这是当前摆在现代人面前的重大问题。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只有全面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5]。
1.2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竞技体育与人文因素结合
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信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的同时功利意识泛滥。人们只顾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却极少关注精神生活,存在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缺失、社会整体文化心理失衡等情况。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发的文化缺失问题,人文因素的渗透与弘扬就显得尤为必要。
市场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的发展,不可避免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当前市场经济与竞技体育呈现相互融合的局面,在市场经济带动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竞技体育也受到市场经济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异化[6]。
竞技体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它的魅力体现在通过更高、更快、更强展现出人类的潜力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番美好的初衷和愿景却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渐异化,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方面,竞技体育的发展尽管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但是过分强调人的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肆虐,让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甚至不承认人的有限性,肆意扩张,只以征服为首要的和最终的目的。所以,当繁重的训练强度和科学的训练结构也无法实现竞技体育项目成绩的进一步突破时,有些运动员就漠视规则,转而选择借助兴奋剂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体育精神的方式。但这与竞技体育所倡导的超越精神有本质上的不同,后者提倡的是奋斗到最后一刻、不抛弃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而前者明显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基本规定,越过了道德的原则底线,只为实现征服的目的、满足个人欲望和利益。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竞技体育盛事的复兴和发展,世界各国人民也对之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高的重视,政治的介入更是使其成为大国地位的一个重要衡量因素。因此,运动员和观众都开始更加地关注和介意比赛项目的胜负、金牌数量的多寡。这其中,中国人民尤甚,因为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中国代表队因大部分项目均止步于复赛的表现被讽刺为“东亚病夫”。在承担着这样历史隐痛的背景下,国内部分运动员对金牌有着过分的重视,对金牌的执着也就意味着对真正的竞技体育精神的忽视和忘记。中国观众对金牌的极端关注与在意,也就造成了2008年曾被誉为“亚洲飞人”的刘翔选择退赛之后舆论上的轩然大波。当然,扭曲的金牌意识的盛行,除了政治和思想因素以外,更因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是高额奖金和天价代言费等物质利益的体现和象征。“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真正的竞技体育精神似乎在对金牌的欢呼声中慢慢失落了[7]。
所以,如何保持竞技体育的独特价值观,体现竞技体育的人文关怀,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而现今的设备与技术是提升社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是先进技术、设备等均为辅助因素,“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人”,而“人”的思想观念也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仅仅研究竞技体育教学的市场价值是不够的,还需要注重“人”的作用,深入研究人文因素以保持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2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文因素的作用与意义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整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培育与发展人文精神。近年来我国社会学家广泛开展了对人文因素的深入探讨,这也启发了我们在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加入人文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2.1 人文关怀是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除了本质的异化,竞技体育的异化也表现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与结果的异化,人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呈现失衡的状态,竞技体育中的战略战术、组织管理成为强制性的约束条款,参与者缺乏兴趣与激情,也缺乏自主性与创造性。这就导致人们参与竞技体育并非自愿,而是一种利益驱使下的行为。[8]这样的竞技体育活动不仅无法促进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反而可能对人的身体与精神带来极大伤害。
人文关怀是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与培育社会价值观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竞技体育中的“人”可以分为三类,即参与竞技体育的个体、参与竞技体育的群体以及大众。要想维持竞技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来看,就需要维持竞技体育、社会与大众之间和谐的关系。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作为主体,在竞技体育关系链中处于核心位置。只有在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凸显人的主体性,让“人”独立自主地支配、维持与其它主体的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竞技体育与人的和谐统一,也才能凸显竞技体育教育事业的人文价值,进一步推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
具体来说,首先,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加入,能够引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竞技体育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活动,频繁的胜负输赢中更能体现优胜劣汰的法则。但这些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实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正确处理好与竞赛场上的对手、竞赛场下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的竞争,实现共同进步。竞技体育训练通常以集体的方式进行,这对于团体竞技项目中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个人的潜力,凝聚全部力量,提高团队的综合竞争力。其次,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重点指导如何正确面对竞赛场上的得胜与失利、如何应对巨大的竞赛压力,帮助他们科学认识并合理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开朗乐观的心态缓解疲劳、减轻负担。最后,在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增加人文关怀的内容,通过积极外部评价的展现帮助建立学生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同。教学中对个体差异和优势的尊重与了解,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行业自豪感,有效激发其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展现才能并实现价值。
2.2 人文精神是竞技体育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
体育作为一种竞技运动,离不开人的参与,也与思想存在密切联系。竞技体育离不开思想,也能进一步表达出思想。竞技体育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技术过硬,也需要思想的支撑。这里的思想就是人文精神,真正体现着其社会价值观。竞技体育训练教学项目要求在运动中彰显人体与精神之美,传达了人们对美与力量的追求,将人文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
人文精神渗透于竞技体育训练项目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竞技体育人才在竞技场上酣畅淋漓地突破自我即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实现社会价值的问题则需要在教学中增加适当的内容进行引导。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自我的行为和结果对他人和社会的作用与意义,做出力所能及的社会贡献。在竞技比赛时,可能会出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二者不能兼得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以大局为重,必要时选择“战略性放弃”,以实现集体利益。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在竞技场上获得胜利,国旗升起、国歌奏响,不止领奖台上的健儿,台下、屏幕前的观众胸中满溢的都是爱国热情。在竞技体育领域,爱国精神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可以说是推动前进和实现突破的动力。竞技场上的胜负联系着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运动员们要将个人目标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展现出良好风貌和昂扬斗志,维护国家形象。在竞技体育项目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他们刻苦努力,勇于拼搏,通过竞技场上的胜利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9]。
3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文因素的基本内容
3.1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主体性的体现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要求体现人的自主性,引导人们主动参与到竞技活动中。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要保障学习者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协调。竞技体育训练项目中不仅需要有强健的体魄,也需要通过协调合作获得良好的竞技成绩。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竞技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明确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竞技体育训练项目作为身体活动,需要付出汗水与努力,通过生理、心理协调等一系列训练,体现出顽强拼搏、积极上进的精神,并且体现对生命的珍惜与关爱。同时竞技体育需要促进人的主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在竞技过程中学会尊重价值观、人权与人性,并且将这种思维方式扩展至家庭、社会中。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作为主体,因此应该在开展竞技训练项目过程中,做到尊重竞技者的需求,引导他们自由创造与发挥,凸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以保障其在竞技体育活动中自然地表达与释放。此外,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的开展需要带给学生一种全身心的愉悦感,以独特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感受,尽量满足他们的各项需求。
3.2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自由性的体现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将人作为教学主体,通过自主、自愿、自觉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就是将人作为发展对象,在认同与了解人的需求的同时,让人格得到全面解放,让参与者拥有积极性与参与激情。竞技体育中的参与激情是人自我意识觉醒的产物,也是人自由性的独特表现。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的“自我”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表现在参与竞技体育活动的个体,即参与者认识到自己是竞技团队中的一员,另一方面表现在参与者拥有独立的人格。只有具备独立的人格,才能在参与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时将运动作为完善自我的载体,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竞技者意识到自身对自由的诉求,才能摆脱各种外界因素的束缚,真正通过体育训练获得自由。而竞技体育教学中自由的获取需要团队协作与努力,要求学习者达成对自由认识的统一,保障个体意志与团体意识的和谐,进而引导他们真正延展自由性。
3.3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人格的完善
对于人格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普遍认同的观点就是人格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人的思想行为与人格存在极大的关系。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如何,从心理学上来看,也取决于其人格。人格的构成要素包括意志、道德以及智慧等,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人格[10]。而个体人格的完善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任何一方的偏废都会影响人格的完整性。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呈现出民主与竞争、对抗与服从共存的局面,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训练,让他们正确认识荣与辱、行与知、成与败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意志、道德与智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当前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与实践,以实践检验知识的正确性,以知识为实践奠定基础。通过完善的训练体系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学会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深刻理解“胜不骄,败不馁”的含义。竞技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败,做到勇敢面对失败,不惧接受新的挑战,在不断创新中塑造完善的人格[11]。
4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与人文因素的融合途径
4.1 以完善的教学体系表现人文动力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规律的教学体系,对于提升竞技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竞技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个性的体现,要求教师以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竞技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与创新,要求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不同于专业课程教学,这需要身体的参与,也需要将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正是在这样的运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具有可感知性,感染力强,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如通过训练和竞赛培养吃苦耐劳、互助协作精神,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有助于塑造完善的人格。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就是通过有效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个性。竞技体育教学评价相对而言更加直观、简单,也具有对比性。通过竞技训练项目可以看出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通过对学生训练项目中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可以看出他们是否好动,是否合群,并且在全面正确掌握学生性格特点与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引导方式提升学生对竞技体育的兴趣。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但是若竞技体育训练教学中学生无法获得进步,很容易产生自卑与消极情绪。由于部分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评价能力还不够健全,若长期存在自卑消极情绪,很容易对竞技体育失去兴趣。教师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评价,通过帮扶活动提升学生的竞技能力,通过小型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他们在竞技体育活动中体验快乐。竞技体育教学的开展要求注重平等性,但同时也不能无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师要结合个体差异设置训练内容,对于竞技能力强的学生提高要求,对于暂未获成功的学生给予鼓励,让他们各展所长,并在竞技体育训练中证明自己的实力[12]。
4.2 以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人文关怀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要求师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平等地沟通,民主地交流,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做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且让他们在学习知识与提升竞技能力中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传统竞技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对竞技体育训练项目缺乏热情,只能机械地接受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样不利于全面发展,也抑制了创造性的发挥。现代竞技体育教学倡导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竞技体育教学变成学生享受运动乐趣的活动。研究表明,具有感染力与吸引力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也是实现快乐体育的必要方式。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在师生的直接接触中,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调整好情绪,多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与形象的讲解,或者采用情境构建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主动性。教师也可以采用准确、优美的教学示范方法,以及友好的鼓励与引导,让更多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他们身体与心理的协调性,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此外,竞技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项目教学策略,保障训练教学与学习过程同步。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训练项目中,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共鸣,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师生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竞技体育学习的快乐,进而在竞技体育活动中感受到美、陶冶情操,从而实现目的。总体而言,教师应该在竞技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鼓励与关爱,让他们在提升运动能力的同时发现运动之美,并在协作互助中增强信心。
4.3 以科学的教学模式表现人文精神
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属于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双边活动,应该重视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在竞技体育教学中的完善人格与个性发挥。传统竞技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有效体现。而现代竞技体育教学制定的课程标准,提出将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力求培养出良好的体育意识,保持健康的运动习惯。竞技体育教学中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改进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模式,保障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与个性化,激发兴趣,进一步体现人文精神。竞技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结合新课程教学标准,注重从教学条件、环境与内容入手,构建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特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力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4 以全面的教育评价表现人文素质
教育评价能够反馈有效信息,对了解和诊断学生的现状和问题有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需要人文因素的加入,才能革新传统教育评价模式的弊端,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全方面、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教育评价要立足于人的发展,这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过程,在实施教育评价时要着眼于全局,既想到现在,又联系历史、预测未来,以时间轴的线性眼光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努力缩小与梦想之间的差距。其次,教育评价的内容除基本的竞技水平以外,还应注意进行个性化评价。在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通过个性化的教育评价赋予人性化的发展空间,帮助提升创新能力,能够引导他们开拓创新思维,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教育评价还应涵盖人文素质的评价。竞技结果的胜负除了取决于竞技水平的高低以外,还与竞技运动员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利用全面的教育评价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竞技理想、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拼搏的意志,提高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帮助与周围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应对训练和竞赛[13]。
5 结语
竞技体育是现代体育教学中具有特色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培养整体的人文素养。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中应该注重“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要想实现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教学与人文因素的融合,要求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完善的教学体系、科学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下,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全面教育评价的实施,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叶永球.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2):64-67.
[2]李刚.“以人为本”,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14.
[3]易琳.浅析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J].延边党校学报,2019,35(4):29-32.
[4]石龙,王桂荣.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中国体育的意义[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0(5):108-112.
[5]赵松,常乃军,白春燕.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竞技体育的本源回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6):44-48.
[6]张选静,战国杰.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4):136-137.
[7]陈家起,王立杰.理性主义主导下竞技体育发展的伦理危机与后现代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0):44-48.
[8]罗晚霞.竞技体育人文精神回归的理性思考[J].运动精品,2018,37(6):47-48.
[9]汪宇峰.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10]李淑华.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J].零陵学院学报,2002(S1):48-50.
[11]李在军.当代竞技体育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12]刘旭光,刘圣文.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6):33-35.
[13]张帆,王长生,王竹影.新常态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建构[J].体育文化导刊,2017(8):61-66.
A Study on the Role of Humanistic Factors in the Teaching of Competitive Sports Training
ZHAO Dongmi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04, Guizhou, China)
赵东明(197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