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角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

2021-11-21戴冬香

当代旅游 2021年2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校企

戴冬香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

引言

我国旅游业进入文旅融合新时代已不可逆转,然而,目前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一方面,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当前人才培养与旅游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行业企业快速转型,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定位不准,多数学生毕业后选择转入其他行业工作。因此,旅游人才在“质”与“量”方面都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为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就失业或转岗”的现象,破解旅游人才“供需失衡”问题,本文拟对湖南省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探索“工匠精神”层面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路径。

一 高职旅游人才 “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与困境分析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品质[1]。关于旅游工匠精神的实施现状,从调研的数据来看,有86.79%的旅游院校都意识到了工匠精神的培养,不太重视的高职院校比例仅为1.89%。有69.81%的旅游专业教师认为在专业教学中能够同步对学生进行旅游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的教育,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旅游职业的“工匠精神”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有95%以上的学生也表示在学习旅游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自身工匠精神的培养。然而,在旅游职业“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学生主体意识不强、职业认同感低,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对旅游“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不深

对于什么是旅游职业的“工匠精神”?在旅游专业教师群体的调查中,很了解、比较了解、基本了解的比例分别为11.32%、47.17%和41.51%;这一比例对应在旅游专业学生中,分别为4.61%、22.15%和54.17%。此外,还有19.08%的学生还不了解旅游职业的“工匠精神”。在对旅游职业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方面,只有20%以上的同学表示除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勇于创新、严谨细致外,还体现在服务至上、诚实守信、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能够为旅客提供舒适旅行服务的能力。谈及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教师、学生都一致认为主要体现在旅游企业参与度不够、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及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

目前,在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着急于求成而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做法,这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不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对已经毕业一年以上的旅游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目前在旅游岗位就业的学生只有50.87%,并且这些学生当中有42.1%不是就业后的第一个单位。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每一位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学校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大国工匠的情怀。在培养旅游职业“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有40.35%的学生认为影响他们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原因,其次是社会环境及学习氛围,因此,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有89.69%的同学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社会经验,其次是专业水平以及沟通能力,比例分别为71.93%和60.75%。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专业水平以及沟通能力,提高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重点着眼于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内容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目前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缺少把理论知识应用到旅游实践的机会,而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远远达不到旅游岗位所要求的旅游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本次调查中,有41.51%的院校旅游专业课程开设与旅游企业的需求不完全一致,存在着专业特色不显著、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滞后、基础课程过多等问题。

(四)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

“双师型”教师不仅是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核心力量,还是适应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证[2]。在本次调查中,只有49.06%的旅游专业教师具有双师资质,其他教师或是专业理论老师,或是专业实践老师。虽然有66.67%的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旅游职业的“工匠精神”相结合,但是,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练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缺乏创新;在教学方法方面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有68%的同学认为教学方法单一,有56%的同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老师“教”为主,而非以学生“学”为主的情况。此种教学模式,既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没有把工匠精神的内涵有效地融入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中,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性不强,学习热情不高。

(五)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目前,大多数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采取的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有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旅游企业人员进课堂以及旅游企业进校园等,占比依次为66.92%、43.4%、66.92%和56.6%。主要形式为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企业人员来讲座及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占比依次为36.84%、64.69%和55.92%。深融合、高水平的校企合作还未真正展开,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合作机制还未真正建立,缺少互利共赢的发展动力,导致旅游企业参与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 产教融合视角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调整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方案

工匠精神培育要融入旅游专业建设,高职旅游专业的设置要贴近旅游企业或用人单位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要以能力为根本、素质为基础[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专业学习、技能训练、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使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有机衔接,发挥旅游专业课程文化育人功能[4],使学生在工匠精神的熏陶和示范下,在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中逐渐加深对旅游行业或工作岗位的深层次理解,规范专业服务流程,苦练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旅游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形成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其课程开设应满足旅游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旅游专业课程开设应主动加强专业课、思想政治课、公共基础课及其他课程的平衡发展,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态度、思想素质、行为习惯的考核和对职业精神认知践行程度的评价,形成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具有显著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例如,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将课程设置为1+1(0.8+0.2)+0.5+0.5形式:第一学期以旅游专业文化素养基础模块为核心,第二学期以导游考证模块为核心,第三学期以生产性专业能力的实践为核心,第四学期深化理论和技能学习(本期最后两个月进入景区或旅行社实训),第五学期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素质、完成技能综合训练,第六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

(三)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

旅游职业精神的培育对学生发展影响深远,加强旅游职业精神培育是高职旅游专业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在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中要通过行业认知、岗位认知、工匠精神示范引领、旅游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学生旅游职业认知与体验,确保学生在进入旅游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调整角色,进入工作状态,避免出现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因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而出现转行的现象。

因此,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多阶段不同时长的递进式实训实习。一方面增加实训教学比重,利用校内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丰富校外实践形式内容,如专业认知、课程实践、实习实训等,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旅游职业情怀。

(四)构建创新型双师教学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聚焦到职业教育,则应以双师为本。“双师型”教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专业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旅游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而且要通过言传身教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品质传递给学生。作为专业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实践经验。随着旅游新趋势、新技能不断更新,专业教师要积极进入企业一线岗位获取实践经验,使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同时,学校还应聘请企业高素质员工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双向互动加速建立一支适应教学需要的“双师型”队伍,确保学校传授的理论知识紧贴行业前沿,对行业出现的新业态岗位能前瞻性地给予回应。

(五)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旅游行业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旅游教育必须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与旅游企业、行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习与就业、教师挂职锻炼、培训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使校企协同育人落到实处,深化为区域旅游服务的能力。

2020年,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了产教融合模式下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双导师共同授课的模式与校企合作“3+2”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形式的尝试一方面实现了学生零距离接触旅游岗位的实际要求,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交际沟通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职业情感,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兼具的双师型旅游教师队伍的建设[5]。

(六)创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文化与教育相辅相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精神面貌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6]。因此,高职院校要着力打造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把工匠精神充分融入校园的文化、教风、学风建设之中,形成人人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载体,通过开展导游员讲解大赛、导游志愿讲解服务等,大力弘扬旅游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旅游行业企业精英、金牌导游、优秀讲解员的示范效应,提升旅游行业“宾客至上、服务至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使学生见贤思齐,自觉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 结语

在今后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要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学生在工匠精神的熏陶和示范下,逐渐加深对旅游行业或工作岗位的深层理解,不断提高旅游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就业竞争力,深化为区域旅游服务的能力。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校企
90后大工匠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神形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