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顺应论视角下会计英语翻译对策研究
——基于专业文本类型视角
2021-11-21杨铭
杨 铭
(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国内外企业之间交流合作也明显增多,为保证企业的核心经济利益,必须重视会计工作,进而对企业的经济决策、经济管理都提供针对性指导。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商业语言,会计英语的翻译也不应该只停留在文本特点分析,而是根据语言环境、语言结构的变化来对其具体语义进行详细分析,为后续会计工作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文献与数据,从根本上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二、语言顺应论的概念
语言顺应论是由生物进化论衍生而来,其概念是从顺应的角度出发明确语言在结构层面上、策略层面中发生的变化,明确发话人与受话人不同的选择结果,这一选择过程实际上就是语境与语言选择之间相互顺应的产物,重点突出语言使用双方的交际意识。会计领域的英语翻译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将语言顺应论视为指导思想,对翻译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按照语言的层次结构进行动态选择,不断拓宽翻译渠道,提高译文的准确性,为后续财会工作的展开提供基础保障。
三、语言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
(一)语境动态顺应
所谓语境的动态顺应是指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统一解读,从而使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得到统一,在展开会计翻译工作的过程中,译者对译语的选择要结合语言语境、语境的动态性进行全方位考量,从而真正做到在理解上下文含义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动态顺应,保证译文的语言衔接顺畅、数据理论的线性排列规律,与此同时还要理解当前社会企业发展前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能够明确表意的译语,传达出最准确的信息,提高会计部门各个环节工作的效率,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语言结构动态顺应
语言结构的动态顺应与语境动态顺应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译者需要根据语言结构的客体对译语进行多元化选择,实现语码、语言、语体的共同构建,选择出最能呈现出词语或语句实际价值的译语。这一方面保证翻译内容符合具体的语言行为要求,另一方面则能保证语句、语段内容上的连贯与统一,多个语言结构之间相互顺应,正视各类差异,对问题灵活处理,期间译者无须坚守求同的原则,而是要在存异理念的指导下既保留原句的语言特征又做好本土化处理,保证他人能理解原文的内涵。语言结构的动态顺应指导译者对译语做出最科学的选择,将原文本进行合理重构。
四、会计英语词汇翻译中语言顺应论的运用
(一)词义单一、固定情况下的翻译
会计英语具有用词准确、含义专一的特点,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英语翻译者、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则必须准确地掌握这些词汇的含义,其中大部分词语都会在保留原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变化,从而成为会计的特殊用语,加之会计英语语料中潜藏着文本的特点,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动态顺应的原则,根据目的读者的实际需求对词义进行科学的动态选择,从根本上体现出翻译的专业性,避免出现因错译而产生误会的情况,如armlength transaction,在会计的特定语境中表达的是“正常交易”的意思,如果未能对这一特定词进行含义的专业转化很容易错译为“长臂交易”,无法明确该词的表达意图。又如Free surplus reserves一词,本义为“任意盈余公积”,如果未能坚持语言顺应原则进行翻译容易译为“自由过剩盈余”,会造成句意混淆,也容易闹出笑话。为此对于具有单一、专用特点的词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原则,准确转换共核部分词汇的词义。
(二)异义词汇的翻译
所谓异义词汇通常指存在对比矛盾含义的词汇或是在语境变化下代表不同含义的词汇,由于英语语言互通性较强,大部分词都能引申出丰富词义,它们在进行不同搭配或是不同语境中会改变本身的意思,译者应坚持语言顺应原则采取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完成翻译工作。首先明确使用两种方法的大体情况,如果是因为语言的外部使用环境发生了变化译者坚持意译原则,根据对上下文意思的分析以及语态的微妙变化来确定实际语义,掌握所有情况,尝试多元变通,进而保证翻译的准确性。而在词汇本体发生变化时则必须坚持直译原则,通常本体变化指增删字母,常见的形式为在一个单一名词后添加s,改变其本质,根据专业原则进行翻译,这就要求译者具有丰富的词汇储备量,能在发现词汇外形变化的同时立刻判断出其实际含义,从根本上提高翻译的效率与质量,也能为目的读者提供阅读便利。
(三)专业缩略词的翻译
对缩略词的大量应用也是会计英语的一大特征,其使用目的是提高英语语言的专业性、易读性、简洁性,而缩略词还具体划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指按照首字母进行缩写的词语,如AJE(Adjusting Journal Entries)调整分录、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B.P.B(bank post bill)银行汇票、BA(bank acceptance)银行承兑汇票、C.I.T(comprehensive income tax)综合所得税等,在翻译此类缩略词的过程中,译者必须顺应目的读者对会计知识的掌握能力,将每一个词汇的意思都清晰阐述,保证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深入探索,并为他们的后续高效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第二类则为截短词,译者在翻译此类词时需动态顺应目的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完整翻译,务必表意清晰,此类词包括bit(binary digit)两位数、Bfcy.(Beneficiary)受益人、Acc.(acceptance)往来账户等。
(四)专业化词组术语的翻译
会计英语中除存在单词、多义词、专业缩略词外还存在大量词与词、词组与词组组合而成的词组类专业术语,在翻译此类词时译者必须保证译语的准确度、简洁性,将名字前置做前置定语,通过简便的语言传递给从业者丰富的信息。常见的会计专业词组术语包括 going concern(持续经营)、accounting period(会计分期)、money measurement(货币计量)、account payable(应付账款)、advance from customer(预收款)、rent revenue(租金收入)、cash flow statement(现金流量表)、cost of goods sold(销售成本)、general ledger(总分类账)、gross book value(账面总值)等,在翻译此类词的过程中译者要巧妙利用词性转换、习惯顺应翻译等方法,合理改变个别词意,准确向目的读者传递信息。
五、会计英语句式翻译中语言应用论的实践策略
(一)调整长难句语态
会计英语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客观传递信息,因此译者在正式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保证译文内容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坚持直译与意译结合的方式进行翻译,期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及语言结构的需求来对个别句子的语态进行调整。由于通常情况下会计相关的英文文献都会从客观的角度使用被动的语态来对事实进行完整陈述,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分析事物存在的本质与其具体表现特征,而汉语则是通过使用意思相近的词汇以主动表达被动,或者直接使用无主句的形式来完成被动表达,在此期间还需注意一点:如果英语原文想要重点强调动作承受者时,进行汉语翻译的过程中也可进行被动语态的转换。
语态的转换共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将被动语态的英语句子译为主动句式,并保证最终译文的主语、谓语能与原文相对应,从而在不改变语义的前提下顺应语言环境,从而提高译文的流畅性;二使用“由”“被”“让”“给”“受”等汉语来进行被动表述,实现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顺应;三在翻译由“it”引导的被动句时,可采取增译法来探索源语中的隐藏成分,在顺应汉语表达习惯的前提下进行字词的添加。
(二)调整长难句长度
会计英语相较于普通英语而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想准确地表达出英语语言文字的内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内部联系,就一定要适当地调整句子长度,将复合长难句进行合理拆分,将多个从句都进行分解,使层层套嵌的句子得以简化,降低句子结构的复杂性。在调整句子长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对下述方法进行合理选择:第一,分译法,所谓分译就是指先将长句分离,再进行整体融合,将一个复杂的从句分解成多个简单句,再理清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原文顺序进行清晰表达,既顺应了汉语的习惯,又保证了译文的整体连贯性;第二,合译法,合译法是指将会计英语中的句子融合,注重逻辑顺序功能意义,根据实际情况将分散的单词组合,或是坚持增译、省译、倒译、拆译的原则对句子进行重新整合,既完成了长句的拆分,又能主次分明、层层剖析,最终翻译出的句子简洁明快、逻辑清晰、阅读顺畅。
六、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国家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下企业想要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得到经济利益的提升就一定要对会计英语翻译工作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不能将对词义的解读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根据语言顺应论的指导调整词语、句式的翻译策略,从根本上提高译文的生动性与准确性,进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