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性研究
2021-11-21何勇波
何勇波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学校 湖南 长沙 410000)
打造高效的古诗文教学课堂,可以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程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设计有效的古诗文教学环节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1.设计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良好的课堂导入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古诗文教学内容时,可以采取设计悬念的方法锁住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古诗文学习兴趣。比方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峡》这篇古诗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三峡究竟有什么样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文学习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观。此种设置悬念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有利于课文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2.熟读背诵,培养学生语感
古诗文最大的特点是对仗工整,句式比较整齐,采取吟诵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古诗文的音韵之美。以《观沧海》为例,在课堂导入期间,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人物和古诗文的写作背景,本首诗的作者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当时,作者正处在自身事业的最高峰,击败了袁绍的残部,将后患一举消灭,实现了北方的统一,若此时用优势的兵力南下,便能够一统天下。《光沧海》是曹操战胜乌桓归途周径所作,此时诗人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将自身的抱负和胸襟都融入到《观沧海》这首诗中。问学生:这首诗是围绕着什么字来写的?师:‘观’的意思是什么?生:看。师:作者是怎样看的?生:东临碣石眺望。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中的诗句,文章的开篇先向大家介绍了观海的地点,用‘观’字统领全篇,使用洪波涌起和水何澹澹描写山岛与海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采取动静结合的描写形式,展现了海的威严与辽阔,洪波涌起写实,展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伟的气象,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描写的是虚景,展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蕴藏着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配乐朗读,体会古诗文的情感,显著提升古诗文学习的趣味性,强化学生对古诗文意境的体验。在这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想象,在脑海里想象古诗文中描述的场景,形成生动的图画。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诵读古诗文的环节中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图,掌握他们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大量地吟诵古诗文可以渐渐地积累丰富的诵读技巧,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可以为日后的古诗文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1]。
3.深化理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能力。课堂教学中,培养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审美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审美素质的高低。例如,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注重由客观的艺术美到欣赏者主观审美感受。古诗词中优美的作品展示的文学之美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教育材料。以美的文化,塑造了学生的美好的心灵,升华学生的人格。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和领悟深沉的意境,从中获取人生的真谛。
要想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则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先让学生了解诗词背景,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通常作者创造出的诗词往往与当时时代以及所处的境遇有关,因此学生要想理解,则需要先了解其背景。
例如,在学习《观书有感》的过程中,要想深入理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词,则需要在朱熹当时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展开。了解朱熹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兴趣爱好,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诗句中包含的内容,朱熹是我国教育家和思想家,特别擅长书法,因此在该首诗词中,将大池塘比喻为一幅书法作品,在池塘上方的云影比作纸上的书法线条,这种比喻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最后引出问题,为什么池水清澈,为什么书法作品隽永,正是因为有活水不断涌来,其中活水指的是作者不断涌出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代表着新的知识,告诫人们要不断充实自己。
诗词意境理解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同时,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以及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拓展,实现知识的升华。
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通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这句话,表面理解为孩童连稻草都“偷”,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从中能够体会到什么。学生能够联想到“贫穷”,这说明当时作者身处的环境较为贫穷。这句话从表面上看,作者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但是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能够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可以参考上述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