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1邱圣男
邱圣男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塘溪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思维方法。它按照思维的顺序来表现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从属的,从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延伸而来。导图的建立有助于理清思维,顺利梳理知识,利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1]。
1.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1.1 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正是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大多数都是既不愿意闲下来乖乖地坐在教室听讲,也不能控制住自己上课不走神,一直专注地听教师讲课。因此,用一些特殊的办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必不可少的。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的工具,它不拘泥于文字的特点很容易得到小学生的认同和喜爱。而且导图中知识点因为具有条理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一大段的文字来得简单的,导图自然也就更加受小学生的欢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开始激发出来[2]。
1.2 提高记忆力。相较于单纯的文字表述,导图更像是一种图画,有色彩标记,还可以添加各种各样的标注,小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对导图所记录的知识进行理解,先理解再记忆总是比直接死记硬背需要的时间更短,但效果更好,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时间会更长。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了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实践,更有利于学生从小打好基础,为将来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做准备。
1.3 知识体系化。思维导图是沿着人们思维延伸的方向建立的,每一个导图的完成都有一个或几个的关键词,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层层递进,最终将所有的相关知识点都囊括其中,形成了最终的思维导图。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从中心的关键词出发,沿着导图的脉络,将已经形成一个体系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根据这个脉络进行学习,所掌握的知识从一开始就十分地系统且有条理。
1.4 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思维导图是从关键点出发向四周延伸的,但事实上,作为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工具,最终所延伸出来的知识也只有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才会被记录下来,其余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知识就会被教师直接放弃,甚至有时候教师的导图上面也没有涵盖所有的教学内容,也有些知识点已经被包含在导图里面了,却因为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被简单略过,没有再继续展开,引出更加丰富的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小学生自己开阔思维,进行补充。
此外,小学生长时间凭借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和思考,导致他们看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下意识地就会延伸思维,展开联想,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影响养成了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2.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2.1 在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导图在其中的应用主要也就是用来进行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思维导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出教学重点,然后找到那个能够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的中心词最终建立起来的。虽然教师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先有了枝干然后才有的主体,然后才从主体到枝干进行制作,但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先接触中心词,再掌握枝干。无论教师是带领小学生学习新知识还是复习旧知识,都可以使用导图。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在制作了新的导图之后拿出来应用,将小学生比较了解的内容作为关键性的知识点,由此展开延伸,更有利于小学生逐步进行理解学习。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最后根据思维导图做一下教学总结,更正自己的不足。
2.2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其实非常受学生欢迎,小学生也愿意自主进行学习。小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整理学习的思路,构建知识框架。可以说,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了解过一部分的计算机知识的,从已经了解的部分出发,发散性思考,试探着去了解那些不曾接触过的知识,慢慢地形成一个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
2.3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在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再加上思考方式可能存在的矛盾,就导致彼此之间合作得不一定愉快,甚至产生矛盾,影响教学质量。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毕竟无论矛盾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对什么问题存在分歧,最终都可以回归到一个起点,在导图中,将产生矛盾的同学的意见一起沿着那个起点从头进行分析,最终一起被放入导图,小组成员之间既进行了交流合作,又避免了因为意见分歧产生矛盾,甚至还可能在这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火花,促使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点的掌握更进一步,还可以拉近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
3.结束语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整合学习材料,总结知识,记录思维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理解的加深和对思维导图运用的熟练,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对小学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