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评价:助力儿童科学“工程”思维拔节生长
2021-11-21⦿陆婷
⦿陆 婷
新教材的改革和新的教学政策发布都对教师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教师评价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科学课堂中亦是如此。笔者提出了“追踪”评价,不仅是对整堂课的学生行为的追踪,也是对每个环节的跟进追踪,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假设的讨论,对计划的实施,对结论的交流,对经验的反思都是值得教师去认真研究并及时评价的,这一系列的评价就构成了科学课堂每一环节的“追踪”评价。
针对问题诊断,结合本环节在整堂课的地位,笔者围绕教师“追踪”评价对儿童科学“工程”思维促进作用提出几点教学对策。
一、问题探究周密性评价:助力儿童科学“工程”思维起草架构
儿童对于问题的初始理解作为探究的第一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儿童对于问题思考的周密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把握好每一次探究的时机,引导儿童将一次次问题探究看作一个个“工程”,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把缜密思维传达给儿童,在儿童作出对问题的判断及初步构思的第一步中给予儿童不断评价反馈,让儿童知道自己思维的可取之处和误区,久而久之,儿童能够不害怕发现问题,不畏惧设计实验方案,对科学课会越来越热爱,这对教师提高儿童的科学思维大有裨益。
就如《水煮沸了》这一课,教师刚开始问学生“你烧过水吗?”这就是探究前的思考,通过这一问题和追踪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儿童对烧水这一活动的认知,但是很明显在笔者举例中教师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一时机,非常快速地进入了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也是构成追踪评价的第一环,为之后教师了解儿童的思维发展做好铺垫。这一环节应该让小朋友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所知所观所想大胆地表达出来,教师也不需要更正,这个更正会在后续展开,让学生在后续的探究活动中进行自我更正,这也是科学探究的巧妙之处。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儿童会对烧水有进一步思考,为之后怎样在实验室进行烧水有了一个草稿框架,这也是第一环节评价的目的所在,教师可以有意地评价那些观察仔细的小朋友,对观察不正确的小朋友进行质疑,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意见交流积极性评价:助力儿童科学“工程”思维修正加工
第一环节儿童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畅所欲言,之后就要进行第二环节,讨论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这一环节也是思维碰撞的一环。儿童需要在教师的评价中不断进行意见交流,并在意见交流中修正自己的设计方案,为工程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学生意见交流积极性评价也是探究的第二环,这一环教师主要目的是鼓励儿童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对他人的设计方案进行学习加工修正,在教师不断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正确地制定出严密科学的工程实施计划。
就如笔者举例的《水沸腾了》这一环节中,教师在这一环节没有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没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也没有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意见交流。选择实验材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任务,教师可以降低难度,在PPT上展示实验室一些常用的材料,(这些实验材料也可以课前让学生去认识,并在课前及时对自学的知识进行反馈评价。)让学生通过课前的学习去选择实验材料,并说说理由,这也是“工程”思维建构的重要途径。
三、工程实施操作性评价:助力儿童科学“工程”思维经验总结
第三环节也就是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工程实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不断“施工”中才能获得长足的经验,才能获得真正的体验。
在本环节中,学生要完成的“工程”难度也比较大,教师更加要把握好对追踪评价的推进功能的运用,学生在实践刚开始摆放实验仪器时的评价,在探究观察时小组合作情况的评价,在巡视小组记录实验现象的反馈评价,在使用温度计过程中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根据工程推进顺利与否进行不断调整的,让学生能够及时清楚自己的施工是否“合格”,教师通过工程实施过程中针对操作实践的评价,助力儿童科学“工程”思维经验总结。
总而言之,评价是一堂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灵活把握评价的方式,可以把表扬式评价、启发式评价、否定式评价、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等相结合,让评价能够追踪儿童的探究初始想法,探究过程,探究总结,从而助力儿童形成科学的“工程”思维,从根本上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让儿童会准备,会施工,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