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性的途径
2021-11-21⦿丁燕
⦿丁 燕
在小学阶段,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必要的,作为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创新阅读教学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具体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有利于理解课堂知识
实施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时,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是促使学生依据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来综合把握文章的词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基调,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认知体验。对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可作为学科教学的重点任务,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持续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尽量对学习内容进行牢固的掌握,从而能够准确理解学习的内容。可见,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解能力可作为参与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
(二)形成阅读习惯,乐于阅读
学生的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需侧重培养学生对阅读形成积极的兴趣,尽量拓展阅读的范围,通过阅读来了解未知的世界,让学生不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如果能够让学生养成理想的阅读习惯,便可对其后续的成长产生更为关键的影响。教师需充分把握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可塑性,积极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主动摆脱不良习惯和风气对自身的负面影响,能够自主选择阅读作为探索未知的渠道。同时教师也需联合家长共同为学生创建更为健康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通过书籍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体现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特征。
(三)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者主要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因此引导学生有效开展阅读活动,不但是为学生提供理解作者情感的渠道,同时也可促使学生总结出自我表达的方法。小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能力还未达到成熟水平,若想提升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便需在培养其阅读能力的同时,辅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同步提升表达的能力,达到阅读教学的实践性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
(一)自主探究,不断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以往教师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已经显露出明显的弊端,因此教师需主动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增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效果。教师需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如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内容,不断发现阅读活动中的乐趣。
如在对《狐假虎威》部分内容进行阅读讲解时,在学生大致掌握文章内容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分层次朗读,细化分析狐狸和老虎的语言及神态特征,理解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此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或者配音活动来直接体验人物的特征,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文章内容的体验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习的质量。
(二)利用文章结构,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
教师需注意对文章中的标点引起必要的重视,因为标点也是能够体现审美特征的重要形式。标点的类型较多,尤其省略号的运用更能够给读者创造想象的空间。教师可灵活运用标点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提升思维能力。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可重点引导学生寻找和分析省略号运用的意义,促使学生产生联想,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明显提升阅读的效果。此外,多数文章中均会具有一定的“空白”,作者并不是尽量细化地进行表述,而是为读者保留了一定的想象余地,通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自主填补空白。教师也需善于利用空白部分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让学生积极提升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掌握必要的学科技能。通过增强阅读实践性,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水平,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三)组织课堂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在规划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时,需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进行明确,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实践意识。在学生能够自主调动相关资源开展阅读活动时,便可结合阅读内容进行更为准确地表达。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作为交流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教师需明确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为学生形成综合性的学科技能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需先在表达和阅读技能之间形成清晰的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是参与实践活动的基础,这样学生便可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有效应用储备的学科知识对文章进行理解。此后学生还可结合实践体验对文本进行再认知,形成积极的情感观念,实现个人阶段性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教师需为学生设计更为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锻炼阅读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充分发展自身的学科技能,最终实现综合素养的优化提升。
总之,语文阅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过程时,要重视优化教学内容,充分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