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1-11-21周小酉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体育教师思政

周小酉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汕头 515071)

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所受重视度明显不足。体育教育中的思政教育价值没能得到发掘,这也增加了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难度。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重新审视和分析体育教育,摆正其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寻找其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以体育为载体来推动思政教育在高校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体育课程教学价值和思政教育效果,实现“一箭双雕”的共赢。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分析

相较于理论学习,高职院校学生更喜欢体育或者专业技术等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习。在其求学生涯中,来自家长和教师的说教已然让其厌烦了理论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说教相对较多,这也会引发学生的反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互动相对较少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和理解,让思政教育缺乏实效性和影响力,形同虚设。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将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融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借助体育课程这一载体,实现高效的思政教育。体育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的“压迫感”相对较少,且其中的理论说教内容相对较少,学生的参与兴致比较高[1]。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能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比赛来渗透“集体意识”教学,通过比赛规则的制定和遵守来渗透“法律法规意识”,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等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总体来说,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对于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改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2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分析

2.1 提升教师思政素养,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言传身教,这都是以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思政素养为前提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大多专攻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思政教育内容接触较少。这使得其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没有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开展。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使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是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对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进行测试,结合具体情况来设计针对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方案[2]。其次,邀请思政教师参与到体育教师的培训当中,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来培养和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让其熟练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知识。最后,体育教师可以协同思政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寻找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点,增强体育课程的思想深度[3]。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秉承思政教育的要求,严格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融入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引导下,学生也能够正确看待和理解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在体育活动中自觉遵循相应的道德或者规则要求。

2.2 营造诚信的体育课程氛围,端正学习态度

高职院校学生不愿意受拘束,在学习态度中也相对比较散漫。替考、迟到等情况时有发生,如果不及时干预便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心理,也会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和道德品质等产生负面影响。营造诚信的体育课程氛围,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这也是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体育比赛中讲求诚信,体育训练中更要讲求诚信,诚信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需要制定诚信为本的课堂纪律,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要求,做错事敢于说出实情,无论是在比赛中还是在与人交往中都做到诚信,勇于担当。体育教师可以组织诚信游戏,设定奖惩措施,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体育活动中来,而不是用说教的方式,就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2.3 巧用体育比赛等视频资料导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我国向来重视体育运动,无论是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或是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将们大放异彩,还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全国对体育运动重视度的提升,体育比赛始终备受关注。体育比赛中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体育健儿们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都能够让人为之一振,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师可以巧用体育比赛等视频资料作为课堂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2020年《夺冠》影片引发全国轰动,更有无数中老年人回忆中国女排夺冠的场景,其中饱含着爱国情怀和拼搏精神。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教师也可以播放《夺冠》片段,或者组织学生去电影院观看《夺冠》影片,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女排为了夺冠所付出的一切,感受中国女排的信念,感受她们的拼搏精神和奋斗精神。以此作为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更能够让学生深刻明白体育运动的价值和作用,让其通过体育比赛中健儿们的努力和表现来感受其中的爱国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其学习树立一个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对待体育学习也会更加认真。在这一过程中,爱国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主动形成的。这样一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4 组织体育竞赛,提升学生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竞赛不仅能够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斗志,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其集体凝聚力,也为体育课程注入新活力[5]。在体育竞赛当中,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无形中也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在体育竞赛当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无形中也会促成“集体”的形成。在体育竞赛当中,团队之间的竞争也能够促进成员竞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让其深刻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组织体育竞赛也是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体能测试,对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所擅长的体育运动有所了解,这样方便后续体育竞赛的组织。然后,根据测试情况,在体育教学中采用隐性分层教学的方式,组织分组练习和竞技,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体育竞赛,为学生预留训练时间。比如,教师可以每个月组织一次体育竞赛,体育竞赛的类型主要是近期学习和训练的内容,例如篮球竞赛。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分组开展自主训练和磨合,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其指导,注重其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其中,让学生通过团队组建初期的表现和后期表现对比,来体会集体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整个训练过程中的团队思想认知来感受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自身以及团队成员的影响。最后,通过刻苦的训练,学生们在比赛场上奋勇争先,以一个集体的形态去争取胜利和荣誉,这无形中也能够提升其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面对集体利益,学生们会暂时放下个人得失的计较,在团队合作中取得胜利。在体育竞赛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或者团队配合方面的问题,让其更进一步地体会集体利益和集体意识,提升其思政素养和认知。

2.5 明确体育规则,促进学生法规意识培养与提升

法律法规的教育也是思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而出现的违法犯罪案件并不在少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法律法规意识的认知度并不高[6]。因此,加强思政教育中的法律法规意识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且必要。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也需要围绕着学生法规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展开,通过在体育课程中明确体育比赛规则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逐步引导其了解法律法规,提升法规意识。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当中,教师需要讲明各类体育运动的规则,比如篮球运动中哪些行为是犯规,排球运动中哪些行为会被裁判吹哨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严格执行这些比赛规则,从一开始就注重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思政教育内容,由体育规则引向法律法规,让学生在已有的规则意识基础上,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就如同在比赛场上遵守比赛规则一样重要,在社会上遵守法律法规对于社会稳定更为重要。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促进学生法规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我国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思政教育不应该是孤零零的,应该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具体科目教学中,以此为依托和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这样也能够让思政教育摆脱单纯说教的单调性,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载体,二者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从师资力量建设、课堂氛围创设、视频资料导入、体育竞赛组织以及体育规则执行等路径出发,能够有效渗透和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体育教师思政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研究可视化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