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中定向运动与耐久跑教学的融合①
2021-11-21房凯
房凯
(山东德州庆云云天中学 山东德州 253700)
1 高中耐久跑教学
(1)耐久跑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中第九章田径中的内容,主要是指在供氧充分的情况下机体长时间跑步的能力。练习耐久跑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心肺机能,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1]。高中练习耐久跑要求一般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术;重点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了解“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克服“极点”现象是耐久跑教学的难点。
(2)耐久跑目前在基层学校的开展差强人意。主要表现为内容本身比较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与墨守成规,这都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习主动性的缺失,从而导致学生耐力素质逐年下降(已经成为历年体质测试下降最显著的项目),影响学习效率和耐久跑本身的健身价值,形成非良性循环,最后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3)高中生的心脏器官、呼吸系统发育基本接近于成人水平,其生理特点适合参与越野长跑、耐久跑等项目的锻炼。此外,高中生的认识水平决定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对创新教材的渴望要更加迫切。
2 定向运动项目进校园
2.1 定向运动项目的发展(国内)
2003年,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田径类课程中就包括定向越野等,并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中施行。这表明定向运动作为基层体育教学的一种扩展,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全国各级院校普及开展。全国各地涌现了众多定向协会、俱乐部、社团、学校代表队,并组织有高水平的赛事,特别在高校、社区等开展得有声有色。
定向运动课程的开展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有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施。定向课程的开展使体育教学的空间得到拓宽,这充分体现了现代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2]。
2.2 潜能与价值
定向运动是脑力与体力的结晶,于前程的研究[3]表明在生理机能方面百米定向运动在增加学生的肺活量与提高肺通气水平上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呼吸系统的生理机能,对学生的速度素质、下肢力量和耐力素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4]。
比赛中运动员需要积极有序的动员思维、识图辨向、设计路线,充分考验其方向感、逻辑思维与组织策划能力;另外,比赛的全程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体能与耐力素养,以及在关键时刻能拼搏坚持的毅力,其健身价值不容小觑。在引入高中校园后,相信定向运动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高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课活动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从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
2.3 校园定向师资、器材现状配备
当前各级各类中学校园定向运动师资、器材普遍比较匮乏,刘晓杰[3]在对烟台市6所中学学校体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名是有过专业训练的定向运动教师,且这2名教师在大学之前训练的运动项目是径赛项目;从事定向运动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田径项目专业毕业,原因与定向运动对速耐基础要求高的特点有关,绝大部分基层高中并无定向运动专业毕业从教的教师。
定向运动无疑是对场地要求比较低的项目之一。在器材方面,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说,定向运动所需要的设施要求并不高,大型比赛中使用到的价格比较昂贵的打点器、专业绘制的地图等可以量力而行。在体育教学中,只需要比较简易的标志物、指北针、地图等作为比赛的设施,这对于学校的财政支出要求非常低,开展起来也较为方便。
2.4 定向运动进校园的可操作性讨论
现行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与基层体育教学实际决定了课堂模式的单一性。尽管传统耐力训练与定向运动训练都能提高中学生的耐力,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耐久跑的教学目标很难达成,因为耐久跑相对于定向运动内容缺乏兴趣性,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从思想上比较抵触长时间的单一的跑步训练,而学生在参与定向运动的教学中,挑战环境与内容的不断变化,吸引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所以学生在练习中疲劳感降低,学生能保持较高的热情主动参与。
结合上述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下列建议供高中体育课开展定向运动参考:立足校园环境,设计运动线路。如用一张校园平面图作模板,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设置线路和标记点。标记点明确,地图界面清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彩色地图增强指导性和趣味性,更好地继承冬季长跑或者越野跑的优良传统,推出定向运动赛事。定向运动可以在任何季节举办,但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在冬季长跑期更为适宜。无论是准备、出发阶段还是最后冲刺阶段,组织者都要发清楚指令,明确要求,并对违纪现象及时处理,关注比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在运动中体验和体现人文关怀,做好服务工作。由于高中学业紧张,在实践中往往发现不少运动员赛完不久就回到教室自习。但其实完成赛程后的运动员身体缺水、缺氧情况严重,因此可以在终点设立饮用水分发点,让运动员补充水分,驱寒休息完毕再回班级。赛前充分准备,贯穿日常教学。要树立不是为比赛而比赛的观点,注重日常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体育观,教育学生充分理解锻炼身体、勤于思考与搞好学习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3 结语
(1)定向运动项目虽然普及较晚,但是相较枯燥单一的耐久跑而言,其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和趣味性。
(2)定向运动校园师资、教材标准匮乏,教师培训力度欠缺是影响校园定向运动普及发展的相关因素。
(3)高中学校可以尝试进行耐久跑教材与定向运动的适度融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 建议
(1)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定向运动的推广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课程教学的开展还需要时间,但是其发展潜力是可以预见的。
(2)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为基层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多的业务提升、学习机会,并配备合理的教材教具,提升定向运动项目的普及度。
(3)定向运动专业人才培养。各级各类院校要重视对定向运动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当储备能胜任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定向运动项目教学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