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旅游业新冠肺炎疫情响应及对策探析
2021-11-21刘鑫
刘 鑫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引言
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危机下,旅游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国内旅游进行抽样调查,受本次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为2.23万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减少3.5万亿元,下降61.1%。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1]。大连市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拥有“浪漫之都”“北方明珠”等美誉。此次疫情对大连市旅游业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一 大连市旅游系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响应
本研究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通过大连市政府官方网站和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众号获取网络文本。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从大连市政府官方网站获取新冠肺炎疫情与旅游相关的文本,并经过人工筛选后有效数据共计66条,从大连文化和旅游局公众号获取新冠肺炎疫情与旅游相关的文本,并经过人工筛选后有效数据共计56条,共计99303字。利用Rost Content-Mining软件进行文本分析,获得大连市旅游系统对本次疫情的响应情况。
(一)政府响应
大连市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市文化和旅游局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落实防控措施。第一,政策支持。大连市政府及文化和旅游局相关部门指导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暂退其已依法缴纳的质保金数额的80%,截至2020年5月1日,共为310家旅行社核定暂退质量保证金总金额7825.6万元。发放300万元旅游惠民消费券。针对旅行社因疫情引发的法律纠纷,积极提供援助。优化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行政审批。支持旅游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旅游文化企业享受减缴缓缴等各项普惠性政策;第二,金融支持。对还款困难的文化和旅游企业进行金融政策支持,调整还款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设立旅行社纾困扶持专项资金480万,对排名前100家的企业予以补贴[2];第三,推动旅游企业复苏发展。市文旅局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充分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文化旅游产品或活动的宣传,招徕外地的游客。如:推出“春到大连”主题宣传活动,制作12幅大连春季旅游海报,在全市336个公交车站亭、6个LED大屏、83个固定广告位上播出,并在媒体上广泛宣传。
(二)企业响应
大连市旅游企业严控成本、修炼内功、积极突破。第一,利用好政府的政策。旅游企业及时关注政府不断推出的利好扶持政策,申请低息贷款和财政补贴,积极利用好政府的优惠政策,帮助自身克服困难,快速复苏。第二,修炼内功。利用好停业时机开展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维修检测设施设备,蓄势待发;精简组织结构,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经营成本。第三,创新产品升级。调研疫情后旅游市场需求,研发创新符合市场新需求的旅游产品。
(三)行业组织响应
大连市饭店协会、导游协会等行业组织不断发出关于疫情防控的倡议和通知,旅游协会联合各行业分会和多家企业开展在线培训、公益讲座,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倡导旅游从业人员承担起社会责任,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活动中,组织领队从境外背回口罩。加强旅游营销,与主流媒体合作开设线上专题节目,提升旅游企业知名度,助力企业在疫情后快速复苏。
二 促进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虽然旅游业是受这次疫情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行业,但这也是暂时的,旅游业在疫情后的恢复和反弹也是最快、最好的行业。政府部门应该鼓励企业和公众树立自信,并且对疫情后的复苏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1 加强旅游应对突发性危机的管理
旅游业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的特点,任何政治、军事、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都能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此次疫情突如其来,影响面大、传播范围广,让旅游业始料未及,国家或地方的防疫政策严格,让旅游业一度按下了暂停键。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旅游企业时刻保持着防范风险的意识,并不断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公共危机应急机制。本次疫情发生后,尽管大连市各部门应对疫情及时做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但也暴露出缺乏健全的旅游危机处理的机制。疫情之后,防疫工作常态化,应该专门成立旅游危机应对和管理专属机构,建立并完善危机处理和应对的相关制度。将政府的扶持政策制度化,设立旅游应急救助基金,用以应急处理危机及帮助旅游企业脱困。第二,加强旅游业抗风险团体的建设。统筹协调政府、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等各方面力量,组成抗击疫情的协作团体,共同合作抵抗疫情对各方面的影响[3]。
2 加速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变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我国2020年宏观调控的主线,贯穿于全年经济工作的全过程。大连市要有效实现旅游的供给侧改革,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解决供给不足问题。我市旅游供给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景区要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而满足大众旅游的基本需求。第二,解决供给不平衡问题。市内景区和周边景区基础服务设施水平存在差距,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也存在差距,要针对每个景区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特点,优化供给结构,解决供给均衡发展的问题。第三,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紧抓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抓住疫情后出现的旅游新趋势,为大连市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植入健康、生态、研学、文化、科技等要素,通过产品的提质升级来推动疫情后大连市旅游业的复苏。
3 构建旅游产业集群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开启了文旅融合之路。但是经此新冠疫情,可以看到文旅融合在行业融合、资源融通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并影响了我国旅游业高质量的发展。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要求按照文化和旅游各自的属性和特征统筹规划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疫情之后文旅融合发展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大连市应该利用旅游业的可融合的特点,抓住大连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机会,推进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出旅游产业集群。
大连市在构建旅游产业集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加快大连市“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推进邮轮产业基础与配套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农旅生态经营链。推送樱桃采摘及夏季近郊游线路、秋季果品采摘及乡村观光游线路。大力培育汽车房车、户外装备、冰雪旅游装备、旅游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等旅游制造业,鼓励引导工业制造、食品加工等与生活关联度高的企业开发工业文化旅游。
4 以多种形式开展营销
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好,各旅游景区根据自身的疫情防控需要和承载能力,合理接待和服务游客。疫情制约下人们的旅游半径多集中于本地或周边,也意味着大连市的客源市场基本上是辽宁省内游客或东北三省的游客,这部分游客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以前游览过大连的景点,对于他们而言,景区应该创新旅游项目和产品,吸引他们再次游览景区。对于省外的游客,尽管目前跨省到大连旅游存在障碍,但也不能放弃这部分市场,旅游目的地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吸引游客,提升大连市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他们成为潜在的游客,等待全国旅游全面复苏之日,极大促成他们来连旅游。过去的2020年,在宣传目的地形象及产品方面,大连市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2020年大连市开展“春、夏、秋、冬”四季主题宣传,实现了大连旅游产品总成交额1000万元。开发大连微信小程序、“我爱大连”微信表情包等系列产品,展示城市魅力,树立城市品牌形象。组织“浪漫大连、魅力绽放”为主题的大连艺术节,利用国内外10余个平台对外展示大连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展了“槐花开了”线上全媒体“云赏槐”活动,线上观看人数10余万人。
(二)企业层面
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中的主体,企业要利用有关部门不断推出的扶持、激励政策,利用好外部力量激活自我生存的能力,客观分析疫情后的发展形势、机遇和挑战,谋求自救、恢复、振兴的行动方案,采取行动,求生存,谋发展。
1 利用国家政策助力脱困
对于大连市中小旅游企业而言,首先是要经营下去,要主动利用好国家、省市政府为旅游企业出台的一切减负政策和支持政策,化解企业资金的危机。同时,企业要降低损耗、调整预算、控制好经营成本、压缩开支,进行内部调整,减少费用开支,主动做减法,进行企业与业务之间的整合,尽快走出困境[4]。
2 练好内功蓄势待发
疫情停业期间,也是旅游企业内部调整、蓄势待发、练好内功的重要时期。第一,旅游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企业要做一个全面的“体检”,做好设施设备的检修、保养等工作。升级业务流程和服务保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和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预警机制。第二,多渠道掌握市场动态,开发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如疫情结束后,普通大众会更加关注疫情防控力度,对健康主题的旅游产品产生需求,旅行社可适当增加这类健康主题类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研发。第三,企业要利用疫情停业期间加强员工培训,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可通过各种方式或平台强化员工基本功学习,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3 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疫情后,大连市的旅行社、旅游景区或旅游饭店应该准确抓住游客需求的变化,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疫情后,公众的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提高,以健康为主题的康养旅游势必迎来井喷式增长。康养旅游顺应了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和对健康的追求,以乡村旅游、度假为代表的康养旅游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大连市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发展康养旅游必需的旅游资源,大连市的“候鸟式”游客越来越多,康养旅居度假也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这也将成为疫情后大连旅游跨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大连市可以依托瓦房店市、庄河市、旅顺口区、金普新区等地区优质滨海生态环境资源以及温泉等康养旅游资源,扩大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在医疗、养生、养老等行业的合作,引入国际知名度假酒店、温泉康养中心,提升产品国际化与高端化水平。
4 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
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旨在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疫情后,旅游数字的发展,对供需两边都起着重要支撑与刺激作用,大连市发展旅游数字化是有着坚实的基础以及现实的意义。据统计,2019年大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712.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0.2%,增速达到20%以上,发展势头良好[5]。数字经济在大连推动经济转型、动能转换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数字技术能够实现大连市旅游全场景渗透。旅游之前制订旅游攻略规划旅游线路,到预订旅游行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再到游览中的各个服务环节乃至一直延伸到游后服务,数字技术都能够在大连市旅游业的背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行业组织层面
旅游行业协会是处于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行业组织。面对疫情后的困境,行业组织应该勇于担当,积极发挥引导、协调作用,组织企业在特殊时期紧密团结在一起,共渡难关。一是积极组织各专业分会与众多旅游企业一起采取行动,积极应对疫情;二是发挥行业协会协调作用,在自愿基础上组织企业在生产、价格、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以发挥集团的优势;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摸清企业诉求,及时向政府建言献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三 结语
始料未及的疫情给大连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暂时的阵痛。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较好,大连市旅游业应该着眼长远发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三方的力量,政府层面应做好应对疫情和疫后建设的顶层制度保证[6];行业组织应该让企业在特殊时期团结起来、共渡难关;企业要分享政策红利,强化自救,创新研发,积极营销,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实现大连市旅游业疫情后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