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斯腾湖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策略

2021-11-21

当代旅游 2021年29期
关键词:博斯腾湖全域旅游

史 玮

新疆巴州党委党校科研处,新疆库尔勒 841000

引言

进入“十四五”发展时期,在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全域旅游可谓是一项重要战略,对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旅游供给体系,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优质旅游生活的需要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全域旅游对西部旅游业而言,既是全新的发展理念,又为其指明了发展路径。博斯腾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新疆博湖县境内,博湖县因博斯腾湖而得名,2018年8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县,2019年9月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何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指引下,从全域旅游视角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从而做大做强博斯腾湖地区全域旅游品牌,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接“十四五”新战略,融入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构建全域旅游新抓手,探索新路径[1-2]。

一 博斯腾湖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

(一)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发展阶段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在新发展阶段下,如何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域旅游是中国旅游在新阶段不同于传统旅游的新发展模式,是县域旅游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载体。对于博斯腾湖地区而言,全域旅游能够促进博斯腾湖地区生态环境、县域经济、乡村振兴、人民生活状态等的完美结合,使各种旅游要素相聚、各种价值相衍生、各种利益相共享。不能简单地把“全域旅游”理解为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更确切地说它是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涉及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特色产业等方方面面。博斯腾湖地区的传统旅游主要是“景点游”,主要的旅游项目就是“坐坐船,观观景,吃吃鱼”,发展全域旅游就要从全局出发,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谋划全局,不仅要统筹考虑旅游系统中的需求系统、供给系统,而且要同时把握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外部社会环境诸条件等,全面立体推进博斯腾湖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县域旅游新发展格局

县域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尚存在“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不充分、不协调”等问题。如何针对这一问题从供给侧发力,推动县域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县域旅游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难题。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全国的县域旅游示范区成功试点实践证明,全域旅游发展不仅改善了旅游环境、延展了旅游产业、完善了旅游形态、丰富了旅游产品、提升了管理水平,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实现了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相匹配,增强了县域社会经济的贡献力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博斯腾湖地区只有以全域旅游为着力点,把旅游业作为全局工作去谋划,才能构建起县域旅游的新发展格局。

(三)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全域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它与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生态环境、人才等方面有诸多契合点。一是助推产业兴旺。通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培育乡村新业态;二是助推生态宜居。通过净化、绿化、美化行动整治乡村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三是助推乡风文明。通过保护与传承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四是助推有效治理。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机制,实现乡村治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提升治理效果;五是助推生活富裕。通过探索“旅游+产业+致富”等创新模式,使村民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3]。

二 博斯腾湖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

不是所有的地域都适合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博斯腾湖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础。

(一)具有丰富的天然旅游资源

一是风光旖旎,景观优美。博斯腾湖既是开都河的归宿,也是孔雀河的源头,更是一座调节水库,有大小两个湖区。大湖区水面宽广,如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小湖区有数十个且大小不等,苇翠荷香,曲径隧深,尤其是形态多变的苇荡、苇道,被誉为“世外桃源”。大小湖的湖水相通,水草浓密,野莲成片,互相映衬,组成丰富多彩的风景画卷。

二是湖光山色,生态良好。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类型众多,有湖泊湿地、芦苇湿地、河流湿地、泥炭地、林地、沙地等。博斯腾湖三面环山,大湖区南岸的艾勒逊乌拉沙漠,沙山形态多姿,高大连绵,湖沙交融,沙水共处,景致多变。

三是物种丰富,资源富集。博斯腾湖有三十多种鱼类,是鸟类迁徙途中停留、觅食、繁殖的天然场所,天鹅、灰雁、红嘴鸭、白鹭、苍鹭、红嘴鸥等珍稀鸟类,每年春季都来此繁衍生息。

(二)具有较完备的旅游景点基础

博斯腾湖地区旅游景点的建设已比较完备,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环绕博斯腾湖有金沙滩、银沙滩、相思湖、落霞湾、西海渔村等景区。通过景区建设,目前博斯腾湖地区旅游配套设施逐渐改善,已经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体系。根据调查,巴州境内游客认知度较高的热点景区,排在第一位的是博斯腾湖,游客对博斯腾湖景点旅游整体印象良好。

(三)具有“生态立县”的实践基础

博湖县立足县域实际,抓住“绿色生态”这一关键,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为发展战略,坚持生态引领,创新绿色发展机制,积极推进博斯腾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先后投入3亿多元实施开都河三角洲水源地建设、环博斯腾湖湿地生物治碱工程、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人工育苇等一大批生态修复工程,湿地生态功能和水体修复得到明显改善,为博斯腾湖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以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为契机,开展乡村旅游环境整治,提升旅游生态文明价值。

三 博斯腾湖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做法

(一)构建“多规合一”发展规划

博湖县坚持规划先行,从高端着手,抓好全域旅游的“第一道工序”,即立足博斯腾湖全域编制旅游总体规划。按照“全域布局”“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多规融合”“融合发展”的思路,把全县作为一个旅游景区来全面优化公共环境、生态质量、城乡建设、配套服务等旅游要素,将旅游规划内容,落实到具体部门,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龙头、详细规划为基础、专业规划为补充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一城两带多点”全域旅游布局逐步完善,精品休闲县城、南岸高端特色旅游带、北岸大众休闲旅游带、各具特色多点乡村旅游全面提升博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品质,一大批具有文化性、地域性、民族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多点开花,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博斯腾湖地区全域旅游步入快速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探索构建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格局

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文旅结合,着力打造博斯腾文化旅游品牌。以中国西海为主打品牌,成功举办了沙漠风筝节、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捕鱼季等系列活动,“中国西海”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同时形成“乡乡有特色、月月有活动”的浓厚氛围,支持乡村举办各具特色的节会活动,着力打响乡村旅游品牌[4]。

(三)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发挥交通在全域旅游中的作用,构建快捷通达、标识完备、服务配套的旅游交通网络,新增的旅游标识标牌,为游客出行、居民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实现了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线路等咨询服务全覆盖。持续推进 “厕所革命”,新建改建近百座旅游厕所,同时在城区、景区、乡村旅游点布局了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建立旅游数据中心,开发“手游博湖”APP,实现“一部手机游博湖”,为旅游产业整体提升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机遇,通过“旅游+”,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升级,带动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一是推进旅游+绿色农业。重点补贴特色林果种植、观光农业、庭院经济,建立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二是推进旅游+绿色工业。结合旅游市场,依托博湖县丰富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水产品、葡萄、芦苇等优势资源,积极促进农副产品的研发及转化,将能体现博湖特色的农副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产品研发制作培育成旅游商品名牌;三是推进旅游+第三产业发展。通过“旅游+商贸流通”“旅游+特色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推动旅游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5]。

四 进一步促进博斯腾湖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博湖县用全域理念谋划和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稳中求进,形成“一业突破,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新格局,大大提升了博斯腾湖地区区域旅游价值,增进了民生福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层次亟需提升,尚未跨越“门票经济”阶段,环湖景点分散,精品旅游线路少,参与性、体验性的娱乐项目不多;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旅游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旅游策划、开发、包装、宣传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基础设施亟待改进;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力不足,尤其体现在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研学互动产品推广、乡村旅游品质提升等方面。上述问题的出现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究其根本,还应转换思维,树立新理念,从更高层次谋划博斯腾湖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

(一)对接“十四五”新战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发展全域旅游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富民强县,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重大举措,尤其是在全域旅游机制设计上要有新思路。博湖县应该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湖泊型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康养旅游目的地,发展滨湖康养度假、博斯腾鱼宴、滨湖渔家乐、湿地观鸟科普、低空观光、水上运动、冰雪旅游、智慧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业态。进一步加强环博湖旅游资源整合与统一管理,以博湖县为一级核心,以临近的焉耆县、和硕县为次级核心,构建功能丰富、品类多样的“一核多轴”旅游体系,不仅提升博湖县旅游的影响力,还能促进环博斯腾湖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融入旅游高质量发展理念,促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博斯腾湖地区应该始终以生态优先为首要原则,时刻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在规划设计中要做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宽度,挖掘深度。比如推进河堤生态长廊建设,打造县城景区休闲旅游圈;提升乡村休闲和旅游功能,建设南山葡萄庄园旅游休闲区,形成景村交融的乡村景观带。

(三)构建全域旅游新抓手,拓展全域旅游新领域

一是建设博斯腾湖数字旅游系统。将旅游与大数据、物联网等紧密结合,通过旅游平台建设、微信平台、旅游官网等,开发设计数字虚拟旅游项目,通过大数据掌握游客需求,实现多层次、多手段的“智慧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

二是深度挖掘,重点开发一批具有博湖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全产业链、全要素增收。博斯腾湖景观轮廓变化多样,适宜开展低空观光项目,俯视博斯腾湖水域、湿地、沙漠的全景,能使游客充分领略博斯腾湖的壮观和秀美。在保护博斯腾湖湿地景观及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展水上运动及休闲娱乐项目等旅游新业态,将博斯腾湖建设成为帆船、皮划艇、赛艇等水上体育运动的国家训练比赛基地,定期举办博斯腾湖国际帆船公开赛,打造“国际知名帆船运动”品牌,为博斯腾湖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四)树立全民共建共享理念,达到全域旅游“人城景”的和谐统一

博湖县在创建示范区中总结出文旅融合、景城共建、旅游扶贫富民等经验,在今后的示范中,如何通过创新,实现突破,关键是树立全民共建共享理念。在这一理念下,博斯腾湖地区所有居民不是局外人,亦不是旁观者,而是全域旅游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发展全域旅游,只有做到政府、企业、居民、游客的高度融合,政府赋予当地居民更多的责任感与实际利益,让居民产生主人翁意识,才能达到全域旅游“人城景”和谐统一、共建共享的美好境界。

五 结语

博湖县在创建示范区中总结出文旅融合、景城共建、旅游扶贫富民等经验,在今后的示范中,如何通过创新,实现突破,关键是树立全民共建共享理念。在这一理念下,博斯腾湖地区所有居民不是局外人,亦不是旁观者,而是全域旅游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发展全域旅游,只有做到政府、企业、居民、游客的高度融合,政府赋予当地居民更多的责任感与实际利益,让居民产生主人翁意识,才能达到全域旅游“人城景”和谐统一、共建共享的美好境界[6]。

猜你喜欢

博斯腾湖全域旅游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新疆博斯腾湖湿地植物多样性探究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
博斯腾湖冬捕新年有鱼
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