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护理角度培养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心理
2021-11-21李忠英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文 李忠英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精神疾病的症状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精神病患病人员前期非常显著的特征,同时还是精神病患者病情改变的参考标准。其临床症状是易醒、早醒、入睡困难、多梦噩梦,同时大部分都没有明显原因,不会出现痛苦感受,更不会主动寻医救治。部分精神病患者虽然彻夜无眠,但是第二天仍然没有疲倦之意,表面上精力旺盛,但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患者不能集中注意力,情绪容易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就会暴露出自己的病情。
敏感。精神病患者非常的敏感,同时疑心重重,对他人的一言一行非常敏感,如果看到他人正在谈话,就觉得是议论自己;如果热情地招呼其吃饭、饮茶时就会怀疑他人对其进行下毒;乃至广播、电视及报纸的内容都认为和他自己有关系;身体出现任何不适,就会怀疑他人使用新型设备控制自己或者是患上某种不能治愈的疾病,不听他人的劝说。
性格改变。一旦患上该疾病,性格方面同样会发生明显改变,例如经常发呆、表现孤单、独自发笑、待人冷漠、整天疑心重重、对他人抱有敌意、不喜欢见人、悲观厌世、紧张恐惧、长时间回避工作或者是社交等。
行为异常。精神病病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出现显著改变,同时让人不能理解,例如整天不洗脸梳头、长时间照镜子、睡眠日夜颠倒、工作能力降低、穿着打扮怪异、整天卧床不起、不喜欢做家务、走路爱靠墙跟、喜欢和人、事纠缠不清、喜欢收藏杂物、脏东西等。
言语异常。精神病患者说话的方法出现异常情况,例如无缘无故的大吵大闹、自己与自己说话,和实际不存在的人进行对骂、满口脏话、说的话难以让人理解、前言不搭后语、不符合逻辑,总认为背后有人讨论自己。
从护理角度培养精神疾病患者健康心理的方法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神病病人当中大部分都是老年患病人员,所以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提高对其病情变化的关注程度,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不断降低,很容易患有其他并发症,部分老年精神病患病人员刚进入医院时过于兴奋,行为出现错乱,生活不能自理,当服用精神类药物以后,就会出现心血管和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关心患病人员,积极和患病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不仅需要密切观察他们的脉搏、血压、睡眠、体温、呼吸等,同时还需要对患病人员的思维、意识及行为等进行密切关注,进而对患病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内心活动等进行全面分析,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做好心理卫生宣教。其一,为恢复阶段的患病人员讲解关于精神病的知识,让其了解精神疾病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无明显差异;告知其精神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预防疾病的方法和药物的有关注意事项等,让患病人员得知精神疾病既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同时出院之后仍然和患病之前一样生活与工作,在医生的引导下合理调整,坚持一段时间服用药物,这样就不会对工作、生活与学习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不会复发。
其二,加大和患病人员交流与沟通的力度。经过和患病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可以清除顾虑,对其内心活动进行充分了解,得知其内心的矛盾。在临床观察当中,恢复期的患病人员都会出现悲观、自卑、消极的情绪,护理人员还需要保持诚恳、热情的态度对待患病人员,缓解患病人员的不良情绪,针对患病人员注重的问题需要积极回答,这样可以加强培养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心理。
其三,尊重与爱护精神病病人。大部分精神病患病人员都会出现人格极端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忍受刺激。这就需要和病人进行交流,同时告知病人家属时常来医院进行探视,并且带来他们喜欢吃的食物。要求患病人员积极参与部分适合的康复活动,鼓励患病人员参与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照顾重症患病人员的生活,同时可以通过看电视、读书及看报等方法增强患病人员的自信心,这样非常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其四,举办娱乐活动。护理人员可以借助环境因素激发病人对外界的兴趣,提升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按照患病人员的喜好参与各种活动,以便于增强患病人员的认知功能,强化患病人员的竞争意识,同时可以根据相关物质与精神激励,加快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其五,采用合适的护理技巧。精神病病人都会表现出紧张、恐惧、多疑等心理特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采取合适的护理手段缓解精神病患者精神方面的痛苦,确定其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要求。为其讲解关于精神病的知识,增强患病人员对自己疾病的认知,清除其对疾病的误解。
结论
总而言之,增强精神病患病人员的心理护理对激发患病人员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患病人员的劳动能力,恢复患病人员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