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阅读链接”,推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
2021-11-21安徽省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郑梦雨
安徽省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 郑梦雨
部编版本小学语文新教材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在一些课文之后,编排了与课文内容或者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链接”,不仅有助于课文学习,而且有助于加强单元整合,拓展阅读边界,延伸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和发展语文素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没有深度揣摩教材编写者意图,对这个版块的教学多流于形式,削弱了其导读、促读价值。基这一现状,笔者基于对“阅读链接”的深度解读,将“阅读链接”进行科学的分类,使学生“学阅读、用阅读学”,全面释放“阅读链接”的价值,推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
下面以部编版本三年级语文上册为例,简要谈谈分类“阅读链接”,推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按照要素分类“阅读链接”,差异化设计发展目标
部编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阅读链接”,对接的语文要素不同,主要体现在阅读信息量层面。“阅读链接”从信息量分类,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类是碎片化“阅读链接”,一类是文本化“阅读链接”。碎片化“阅读链接”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小,主要以片段形式存在,聚焦专项语文能力发展;文本化“阅读链接”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具有文本的基本框架和脉络,除了发展学生专项语文能力外,还聚焦学生文本宏观建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阅读链接”包含的信息量,因文制宜地利用“阅读链接”,差异化设计发展目标。
碎片化“阅读链接”对接专项能力发展,包含的阅读信息量比较小,编者在选择时往往聚焦某一项能力,不追求面面俱到。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安排的“阅读链接”就属于这一类。它是汪曾祺先生的《自报家门》中的一个段落,写的是从家到小学一条大街、一条巷子的见闻。碎片化“阅读链接”无论是从文本话题,还是从写作技能分析方面,都体现出高度的关联性。在教材后面,编者也设计了一道微型练笔活动,写出放学或者上学路上所见。基于“阅读链接”特质,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比较阅读设计,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阅读链接”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与写景,并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抓手,引导学生通过细描的方式,对碎片化的“阅读链接”进行扩展补充。通过这一设计,将“阅读链接”与学生专项能力发展结合起来。
文本化“阅读链接”,对接综合素养发展。文本化“阅读链接”具有独立文本的特质,信息量大,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表意结构。例如,《秋天的雨》后面的“阅读链接”(选自《迁徙的季节》)就属于这一类,它与阅读文本相比,在文本结构思路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写秋分之后的季节特征,从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小动物、候鸟等角度描绘秋天。基于“阅读链接”的这一特征,笔者在教学《秋天的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延展性阅读,体会两文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体会利用中心句结构文本的好处。通过“阅读链接”,深化学生文本阅读认知,扩展学生阅读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此类文本结构优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结合小练笔的方式,进一步扩大“阅读链接”效应。笔者要求学生抓住某一对象,借鉴文本的结构形式,利用几个中心句写出文本的提纲。通过拟写作文提纲,学生对此类文本结构方式获得深刻的认识,达到以读导写的目的。
二、按照主题分类“阅读链接”,多维度关联阅读素材
语文有机融合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除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外,丰富学生人文情怀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部编版本语文教材在安排“阅读链接”时,除了考虑对接语文元素外,还注重“阅读链接”的人文主题。从主题视角对部编版“阅读链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相关性主题和延展性主题两大类。
相关性主题阅读,以读哺读。相关性主题阅读是指“阅读链接”表现的主题与文本主题具有相似性或者相关性,可以是相同的主题,也可以是与主题相近的阅读主题。在开发相关性主题“阅读链接”时,要基于以读哺读的目的,以文本为主题阅读的支架,让学生借助文本阅读学习方法,积累经验。再借助相关性主题“阅读链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同主题、相似或相近主题文章的阅读能力。从主题视角分析,《秋天的雨》一文后面的“阅读链接”《迁徙的季节》片段就属于这一类。该单元主题是围绕“金秋”特定的季节特征,去表现大自然,去抒写大自然给我们的感受。
基于相关性“阅读链接”的主题特征,笔者以“魅力金秋”为主题,确立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的思想,将单元文本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以单元阅读文本和“阅读链接”为主要板块的单元阅读体系,以教材阅读文本为支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特定时令的景物,如何抓景物的特点,如何使景物有条理地表现出来,如何做到融情于景。通过单元整合的方式,“阅读链接”成为单元整合的一个版块,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机会,再借助任务群阅读引领的驱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相关性主题文本,强化学生主题阅读认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育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让语文课堂得以深入。
延展性主题阅读,以读促读。延展性主题“阅读链接”是对教材文本阅读主题的拓展,它与单篇文本阅读主题关联性不像前者紧密,但是又置于单元主题统摄之下。例如,《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就运用叶圣陶先生的《瀑布》作为“阅读链接”,从微观上分析,主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文本体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瀑布》是一首诗歌。但从单元主题上分析,又置于“大自然”统一主题视野下。再从单元写作对象上分析,涉及面比较广,有声音,有动物,有人物和故事等。
为了进一步拓展阅读主题,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完成单元文本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大自然的声音》一文后面的“阅读链接”,鼓励学生给单元内其他文本配上一个“阅读链接”,并用一两句话阐述自己选配这个“阅读链接”的想法。这一活动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化阅读,并深化对文本的阅读认识,根据自己对文本教材主题的认知,去选择合适的“阅读链接”。学生用一两句话阐述自己的想法,又促使学生在教材文本和选配的“阅读链接”之间建立起关联点,从而深化了语文课堂学习。
“阅读链接”是部编版本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现出教材编写者“匠心”。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学情实际,而且也要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强化“阅读链接”分类意识,从而根据“阅读链接”个性化特质,差异化运用“阅读链接”,使之成为推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新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