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生活之“水”滋润语文之“花”
——以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为例
2021-11-21江苏省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小学冯春生
江苏省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小学 冯春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一流传甚广的信条式经典诗句,意在强调“源头”对“活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告诫并启示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学校教育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无论从起源与发展还是应用与功能来说,语文与生活之间始终存在一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深度融通关系。正因为如此,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难以摆脱对社会生活元素的强烈依赖性。那么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实现与生活元素的有效链接呢?
一、语文活动应善于在“教学内容”上呈现生活气息
从其根本和实质性内容来说,语文知识的来源及其学科体系的构成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高度性概括和艺术性提炼。有鉴于此,语文学科活动始终摆脱不了对社会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否则,它势必因此而最终陷入“镜花水月”的虚无态势和“无本无源”的枯竭境地。与之相反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善于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充分地联系起来,不仅能丰富学科内涵,拓展学习视野,增强课程厚度,而且有利于促进更好地学用结合,进而把小学生逐步引向“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的良性发展道路。以骆宾王的《咏鹅》为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就小学生而言,“鹅”虽然是一种常见动物,但他们却“视而不见”。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孩子对鹅的“曲项”“红掌”“拨清波”等现象存在相当的质疑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作者笔下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小学生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中进行观察和欣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切实体悟作者的生活小诗。既可促进学习与理解、内化与迁移,又能增强儿童生活化学习的信念。
二、语文活动应善于在“教学方式”上展现生活特色
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丰富多彩的生活化语文不仅让学科活动寻得了源源不断的“源头”,还非常有利于学生从中切实感悟到语文学习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善于通过“内外互动”的开放性模式,引领小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体验性学科活动,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推向“更高、更远”的良性发展境地。以《珍珠鸟》为例,为了切实体会“人爱鸟、鸟亲人”的人鸟情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小学生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回味自己对“小动物、小宠物”的亲身经历和情感实践,进而感知作者笔下的“人鸟亲近”过程,最后体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流露真情实感的箴言。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事半功倍。再如,《将相和》故事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在课文内容教学结束后,教师让小学生通过多人小组形式,开展“课本剧”表演与相互评比活动。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在表演活动中融入了许多实际生活元素,无论对“工具性教学”还是“人文性教育”都大有裨益和促进之效。还有《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都可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化的主题演讲或专题辩论开展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语文活动应善于在“作业设计”上贴近生活现实
在核心素养观引领下,社会生活应是语文学科活动的教科书。在学校教育中,作业设计及其问题的提出,不仅是学科活动中不容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检验并考量教与学实际情况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课程和儿童发展需要,善于把课后作业设计“生活化”,从而通过“让作业走向生活”,更加凸显“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本性和特质。以“生字词”教学为例。学习了某课生字后,让小学生在联系课文内容组词的同时,还可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常识和实际认知另外进行组词。如此而为,既可攫取“滚动学习”效益,又能不断放大“生活教学”效应。例如,在教学《落花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对象”,模仿课文内容进行模仿习作。这不仅有利于促进“阅读与写作”的良性互动,而且有利于在“生活化作业”中丰富小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情感活动,更加有利于实现令人期待的“德智双赢”目标。值得强调的是,在对“生活化作业”进行评价时,既要讲求科学性和严肃性,更要讲求艺术性和合理性,切勿过于简单化和机械化。
总之,“生活化”是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的本质所在和回归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借助丰富多元的“生活之水”经常浇灌“语文之花”,有利于让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