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对高校物联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探索

2021-11-21张迎春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产教联网技能

张迎春

(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351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硬件智能化趋势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壁垒,传统制造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用户的需求也随之变化,这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不上这一趋势的企业将被市场竞争淘汰。

1 学生职业能力定位

高校生物联网专业学生应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对郑州物联网企业的调查研究了解到,产业涵盖面宽,边界难以界定;物联网技术属新型产业,知识体系不清晰。通过分析物联网行业发展的趋势,明确了就业方向是智能家居、智慧校园、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等方面的产品应用与维护[1]。

2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2.1 课程体系建设

(1)通过产教融合,来自企业的专家与学校一起开展专业建设,根据物联网行业需求的调研,结合企业岗位,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制订适合高校学生的课程内容。

(2)依托专业链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中一般涉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物联网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概论”“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传感器应用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无线组网技术”“JAVA 程序设计”“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等。专业拓展课程有“电子商务”“营销”“物流”等。

2.2 完善的教学体系

建立校内课程学习、校内专业社团实践、技能大赛和定岗实习四级教育培训体系。

2.2.1 校内课堂学习

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了解物联网的行业发展,掌握基础软件的理解和开发能力,比如互联网有关方面知识、智能家居、移动客户端开发等,学生了解基本的理论及概念,能完整地操作校内实训设备,能够开展项目需求研讨、项目分解、项目开发、项目管理等,做到基本的应知应会。

2.2.2 建设物联网创业社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专注于智能家居。以校企实践合作为例,郑州零和壹公司为供货方,公司承接企业物联网设备销售、安装及维修,并为企业提供培训工作。企业通过新媒体账号与客户建立关系,建立流量池,形成账号矩阵。瞄准新楼盘开发推广智能家居,通过制作短视频,展示产品性能,维系社群与客户关系。疫情下,通过直播间带货功能逐步推动创新创业,帮助学生创业就业。

2.2.3 技能大赛

校内各专业开展课程技能比武,学生参加全省和全国物联网职业技能大赛、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等,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2.4 顶岗实习

依托产教融合,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认岗过程,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提供技能保障。

2.3 拓展学生专业技能

基础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能力,比如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坚持推进技能竞赛,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并行”的全面人才培养发展方式。聘请企业人才与校内专业教师一起组成教练组,立足岗位与专业对接,企业员工与学生对接,有效促进竞赛活动开展。建立校内竞赛常态化机制,每年开展一次校内竞赛,强化课程学习,提升实战经验。引进合作企业的项目、技术作为竞赛培训内容,企业考核标准与竞赛规则对接,一起研读大赛规则,更好地解读大赛。对接竞赛培训与日常教学,以赛促教,把培养竞赛的经验推广到日常教学中,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技能竞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刻苦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3 产教融合强化教学保障

3.1 物联网专业链教学团队保障。

高校物联网的学生就业方向重产品应用、销售安装和维修。所以,物联网与电子商务、营销、物流专业应共同开展专业链建设。物联网专业链师资中一部分老师擅长互联网、C语言,以及软件开发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一部分老师擅长营销管理、电子商务。应鼓励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管理和学生培养,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共同管理培养,一起推出“1+X证书”认证。在培训方法上,开展企业专家进学校教学和讲座,学校教师进企业挂职实践,增强专业教师对物联网行业产业发展、技术发展状况和最新产品应用等物联网课程了解,为物联网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师资保障,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双元”育人模式。

3.2 实训基地建设

实行校内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举,采购物联网设备,建设物联网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在校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是关键。企业也可以为在校生提供一定勤工俭学岗位。在校生去企业实践不仅提高了经济收入,还了解了最新科技发展,并且在实践中掌握了技能。实践性教学工作有力地帮助了学生校内理论知识的吸收,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训基地建设能够保证培养出物联网实用型人才,保障了学生、学校、企业“三赢”局面。

3.3 开展“1+X认证”

国家实施1+X证书制度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评价模式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制度创新。物联网“1+X证书”的试点工作,必须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才能实现专业教育和企业工程师培训的有效对接,帮助他们实现学生和企业认证工程师的双重身份,完善统一规范的教育教学标准。为企业培养出来了就能上岗的员工,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培训时间和成本。产教融合打通了物联网的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和创新链[3]。

3.4 打通高职院校衔接

构建起高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职业能力终身学习理念的有效途径。技能培养必须在实践中学习、磨炼,更多的是靠产教融合。高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技术的熟练,产品应用的好,可以逐级提升到产品设计层面。这就需要学生到高职院校系统学习开发、设计等方面的课程。职业教育应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办学基本模式,改革教学教法,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增长才智、提升技能。伴随着我国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完善。

4 结语

产教融合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素养,建立终身学习理念。高职院校必须树立培养具有创意意识和创新方法新时代人才新理念,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通过专业融合、专业链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团队训练、岗位见习、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逐步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联网技能
高级技能
“身联网”等五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抢占物联网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