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

2021-11-20唐国军

邓小平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是习近平在论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提出和阐释的一个重要观点。可逬平关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论述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邃理论思考、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改革方向种种干扰之声的鲜明回应,是新时代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习近平从根本、核心、重点、标准等多个角度,阐明了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内涵要义。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改革正确方向;中国特色杜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新阶段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1)03-0050-11

〔作者〕唐国军,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研究员,北京10008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围绕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发表了一系列旗帜鲜明、指向明确、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和阐释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一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关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论述,对于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更加坚定地沿着改革正确方向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必要性

方向问题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事业进入新阶段,习近平从理论、历史、现实、未来等多个角度,深刻阐释了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邃理论思考

理论思考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一个先进民族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考,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处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尤其如此。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标识,改革方向说到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因此,对改革方向的思考与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密切相关。2013年1月5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阐述了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重大观点:一是重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发展方向,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二是明确了改革开放的实质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关系,指出这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三是用两个“坚定不移”将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重要性与坚持改革开放重要性并列,指出我们党如果没有1978年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有可能遇到像苏联和东欧那样的亡党亡国的重大危机。这几个重要观点理论性很强,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充分说明了从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全局高度认识和把握改革方向问题的重要性。

(一)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前进。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进行多次总结,始终将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置于突出位置。他强调,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不少曲折,但由于“方向正确、驾驭得当”,问题都得到及时解决和纠正,所以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对改革方向问题进行集中阐述,强调“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总结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时,习近平强调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当前,面对外部风险挑战日益增多、我国改革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局面,坚持和运用好这条经验,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显得更加重要。实践一再证明,越是环境复杂、形势严峻,看清正确方向、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就越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大局、站稳脚跟、保持定力,抵御住各种风浪,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对改革方向种种干扰之声的鲜明回应

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不断与各种干扰作斗争。一直以来,各种思想观念都在相互激荡中试图影响和干扰改革方向。有的人公然把中国改革开放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认为是“不改革开放”;有的人议论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影射中国改革“有的方面改了,有的方面没有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世界力量格局正在经历“东升西降”。在国际力量对比日益有利于我国的情况下,个别西方国家对我国发展壮大趋势和改革发展模式日益忧虑。出于干扰甚至中断我国发展进程的图谋,他们意图扮演“教师爷”和“教科书”的角色,不加掩饰地攻击我国改革发展模式,妄图将我国改革发展道路导向其精心设计的轨道和方向。在这种形势下,改革方向问题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针对国际国内的干扰之声以及由此造成的一定程度和范围的模糊认识,习近平明确作出“两个死路一条”的论断:“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了他告诫全党,在方向问题上我们的头脑必须十分清醒,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针对个别西方国家的抹黑诋毁,习近平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这是习近平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作出的坚定回应。

(四)新时代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时代是思想之母,问题是思想之源。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丝毫不亚于甚至还超过40多年前。可以说,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所谓“人心齐、泰山移”,面对发展新阶段和改革新形势,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啃下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关键是要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改革合力。“思想统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道路靠方向指引。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必须要明确方向。只有明确和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才有共同的指向和牢固的基础s才能团结和调动一切力量和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党在新阶段的新目标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二、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就必须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守住底线,“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此,习近平从根本、核心、重点、标准等多个角度,阐明了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内涵要义,强调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一)根本:“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习近平从理论、道路层面对改革方向作的规定,是指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根本方向。方向总是和目标相联系、相贯通的,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就会迷失方向。习近平在阐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时,就是从方向和道路的角度来论述的。他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回答好“往什么方向走”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考虑这个问题,就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他特别强调前一句也就是根本方向的重要性:“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又进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表述为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的“根本尺度”,强调“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尺度”带有丈量和标准的含义,比方向和目标更微观、更具体、更有操作性。“根本尺度”的表述深化和具象了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改革目标、方向、尺度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宏观要求和微观标准的有机统一。

(二)核心:“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习近平从政治上、制度上对改革方向的规定和把握。邓小平曾说:“是否堅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是个要害。”2013年11月13日,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在讲到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时指出,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如果偏离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他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多方面深刻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这也正是引领我们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最重要条件。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通过改革实践党的领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条规定改革正确方向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制度建设的各项改革部署要求之中。

(三)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这是习近平从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的角度对改革方向作出的规定和把握。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中的引领作用,以此带动和推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有方向的。这个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而不是“新自由主义”方向或别的什么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也就是说,要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发力,把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出来、发挥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方面,要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两个方面不可或缺、不可偏废,方能正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四)标准:“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

这是习近平从效果、标准的角度对改革方向作的要求和规定。习近平指出,改革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就是要创新体制机制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推动改革同时向这两个方向前进,就要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习近平就此作出深刻论述,批评了两种有失偏颇的倾向。一方面,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分配优先于发展、贫富差距是目前的主要矛盾等观点是错误的,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通过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不对,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明确提出要将“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的“最终的判断标准”,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强调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制度具有“堅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一系列要求和举措。这在党的全会文件中是第一次。其目的就是要指明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就是要兑现党对人民的承诺,就是要强调必须在共同富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在阐释新发展阶段如何把握新发展理念问题时,习近平又叮嘱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告诫全党“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事关改革意义和党的执政安全,是习近平一直强调的观点。他多次讲到,改革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能给人民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起来了必须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如果说物质丰富了,但发展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很大,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了,就得不到人心,也就未必能巩固住我们的政权。习近平的这些话份量很重,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针对性,体现了他对坚持改革正确方向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三、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条件保障

要使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就要有条件保障。关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提出和阐释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观点。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中的“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要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习近平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同时牢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这就明确揭示了四项基本原则对于改革开放而言是管“方向”的,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的前提下搞改革开放,否则改革开放就会失去根本、迷失方向、走上“邪路”。这也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反复讲到的:“‘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是相互依存的”,“离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没有方向”。

(二)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强调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这既是对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也体现了习近平对党的领导重要性的深邃思考。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在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中牢牢把握住改革正确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重大论断,将我们对党的领导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将我们对党的领导与改革开放关系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的改革,归根到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原则、方针、政策等等,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确定和实施的。邓小平指出:“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才能确保改革方向不偏、性质不变、局面不乱、动力不减;反之,如果不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改革就会偏离方向,改革的大好局面就会变为镜中月、水中花。面对未来道路上的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守住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政治原则,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大的风浪也能度过。

(三)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习近平将改革的方向意识贯穿到改革的方法举措之中,把“往什么方向改”和“怎么改”统一起来进行把握,强调改革的正确方向需要正确的改革方法来保障,决不能因为方法不当而出现方向性失误,体现了改革是正确方向与正确方法的统一。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为了避免在改革方向这个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习近平强调坚持正确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他提出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科学把握改革内在规律,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党的领导和人民首创精神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等。比如,在谈到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时,他强调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统一起来,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在谈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关系时,他强调改革开放必须勇于解放思想,但解放思想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蛮干,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在谈到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关系时,他强调改革开放是人民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一方面要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基层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作用,善于从人民实践创造和期盼诉求中获得动力源泉、完善政策举措,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推出更有针对性、开创性的改革举措等。

在论述改革方法时,习近平尤其强调了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改革方法论。在谈到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关系时,习近平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的过程。这种渐进式的方法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同时,更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推进到今天,在改革顶层设计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大盘子。”从推进改革的阶段性来说,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第一个阶段的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第二个阶段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目前阶段则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沿著这一思路和方法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成果,而且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继续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务和举措,今后一段时期将以落实“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任务为牵引,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抓纲带目。由此可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为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提供坚实保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一条重要改革经验。

四、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站在这一历史新方位,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政治意义

鲜明地提出和阐释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习近平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中国的改革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中国文章。改革方向问题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是要不要坚持“四个自信”的问题,是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国内外聒噪之声不断,其实质就是想要通过干扰中国改革方向动摇中国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动摇中国的独立自主大国地位,使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习近平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十分清醒坚定,反复讲全党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邓小平也曾指出:“中国人向来是根据自己的见解行事的”,“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不管遇到怎样的惊涛骇浪,我们都要始终保持强大政治定力,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理论意义

鲜明地提出和阐释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点和重要内容,因此,改革要坚持什么方向,既是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关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关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论述,明确、系统、科学地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改革正确方向是什么、怎样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等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排除了错误论调、廓清了思想迷雾、解答了理论困惑,为在新时代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正确方向和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上、认识上的根本遵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关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行进在正确方向上。

(三)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实践意义

鲜明地提出和阐释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回顾过去,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面向未来,改革开放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现在的关键一招还是改革开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要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党和国家在新阶段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就必须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要用好这个“关键一招”,就要明确和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只有“往哪里改”的正确方向清晰了、坚持了,解决“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才有了前提和指向。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关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论述要求,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不断通过改革开放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 梁 灏)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