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强广播热线问政节目的监督功能
2021-11-20夏维军雷勇
夏维军 雷勇
【摘 要】本文以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节目为例,就广播热线节目如何与时俱进做强监督功能、推动老品牌焕发新的生命力进行了探索。广播热线节目应主动嵌入党委政府职能体系,增强节目监督权威性,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信源建设方式方法,推动节目融合制作与传播。
【关键词】舆论监督;《党风政风热线》;融合传播
办好十堰广播热线问政节目,搭建党委政府与群众便捷沟通的“连心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收集整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发挥监督功能,推动政府部门和行业单位履职尽责,这是十堰广播媒体服务十堰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应尽职责,也是广播媒体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提高传播力、影响力的抓手与契机。
受诸多因素制约,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节目监督能力与“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教育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存在坚持问题导向不够、热线热度不够、督促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
一、十堰广播问政节目现状分析
十堰广播热线问政节目起步于2001年4月,节目最早名称是《行风热线》,后更名为《党风政风热线》。该节目是湖北省内首个广播热线问政节目,其成功经验曾得到《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推广,运行模式在2004年由省纠风办推广到全省,到2021年,省内绝大部分市州广播仍然开办此类热线节目,实际运行仍然带有鲜明的“十堰经验”。
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节目功能定位是“听民声,解民忧,抓党风,促政风”。常规节目运行模式是:每个工作日,由46家十堰市直政府部门、行业单位负责人带队轮流走进广播直播间,通过广播热线电话与群众沟通交流,听取群众问题反映与投诉,落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节目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同时,也对腐败问题、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发挥监督功能,发现的重要问题线索由纪委监委机关进行检查,从而向广大党员干部传导执纪问责压力。节目立足问题导向,在发挥监督功能的同时,也有效树立了党委政府部门执政为民的正面形象。
节目运行机制还包括建立问题转办督办系统,明确群众反映的问题由上线职能部门限期解决,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建立群众满意度调查和考核系统,根据问题解决情况评出年度最佳上线单位与上线联络人员予以表彰;配备了一支专门为热线节目服务的采编、主持人团队,对典型问题进行暗访调查,对重要问题的落实解决情况进行回访等。
近年来,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节目践行“走转改”,开展走进各县(市、区)、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人带队上线的大型音视频问政直播媒体活动。
20年间从未中断的十堰广播热线节目固然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但是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值得探讨。随着群众维权渠道多元化、传统广播媒体受众向新媒体转移等,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监督影响力有逐步弱化趋势,与同城后来出现的电视问政、网上问政相比,没有发挥出老品牌应有优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争取政策支持不够
从政策环境来看,2014年之前,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节目由设在市纪委监察机关的市纠风办联合十堰广播电视台主管主办,日常工作由市纪委监察机关牵头管理。党政监督机关对节目支持力度很大,每年发文明确上线安排、考核管理办法以及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对上线单位党风廉政、履职尽责测评之中,党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统一,有效保障了节目以稳定的质量持续运行。
此后市纪委监察机关持续深化“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主责主业、恪守权责边界,而广播热线节目运行与纪委监察机关的主责主业在很大程度上出现脱节,从而面临政策支持力度减弱、监督权威性下降的困境。反观省内同类节目武汉广播的《行风连线》节目,在机构职能调整后,经积极主动争取,改由设在武汉市纪委监委的治庸问责办联合武汉台主办,节目运行重新获得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广播热线问政的比较优势下降
随着媒体融合持续走向深入,十堰传统广播媒体在争取受眾上面临巨大挑战,传统广播受众向新媒体、商业媒体平台分流在所难免。全省一张网的“阳光政务”平台日趋完善,“两微一端一抖”及电视问政、网上问政强势崛起,客观上分散了受众对十堰广播媒体问政热线节目的注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广播热线节目的监督功能。
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节目运行20年,为群众督办解决重点问题22000多件,年均超过1000件,但是近三年数据显示,督办问题件数下降了30%—35%。省内大部分广播热线问政节目如今面临与十堰广播相同困境,有的市州广播电视台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合广播问政资源为电视问政所用,广播媒体热线节目降低制播频次,从日播减至周播,甚至月播。
(三)坚持问题导向的定力不够
在重重压力下,十堰广播热线问政节目虽然自2016年开始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经济社会与民生领域矛盾相对集中的地方,从努力掌握问题线索、拓展节目信源入手展开突围,但是这种努力是通过媒体活动阶段性开展的,常规化深入基层的运行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建立,加上获取群众心声的渠道单一,热线电话热度上不去,直接造成对政府部门“发问”不够多,转办督办问题不够多,在固定播出时段,有时用群众来电咨询、政府部门政策宣讲来凑,语言官方化、内容同质化,节目质量难免打了折扣。
二、十堰广播热线问政节目强化监督功能的策略分析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党史、悟思想、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十堰广播热线问政节目应发挥与广大群众能够“直通声气”、以及作为社会现实与大众情感“共鸣腔”的媒体特质,着眼既解决现实问题又纾解社会情绪,发挥贴近基层、贴近乡村、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激活广播与群众更易互动交流的天然互联互通基因,挖掘热线问政节目20年运行积淀,坚守“不打烊”的日常监督阵地,做足做强监督功能,再次激活节目强大的生命力。
(一)适应时代需求,跻身治理体系,在服务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上积极有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广播问政热线节目是党内监督主导下群众监督、輿论监督协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实现社会治理和调节、公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载体,其功能定位必须锚定监督而全面发力。
顺应时代需求是媒体争取政策支持的大前提,当前,十堰市委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优化整合政务服务平台,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加快构建信息共享、整体联动、及时处置的协同高效服务体系,持续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十堰市纪委监委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动监察职能向乡镇(街道)、基层站所延伸,真正实现监察工作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市委办专题会议近期明确,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问题线索每周与“市长热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对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问题转办督办、群众满意度调查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节目应抢抓政策机遇,拓展思路,顺势而为,主动嵌入到党委政府职能体系中去,既办成畅通民意渠道一份子,又在整体联动、快速处置上发挥媒体监督促进的职能,为开辟有序化的民意空间、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持续发挥“曝光台”的作用,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剖析,发挥警示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发挥与群众热线紧密联系优势,服务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敢于向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亮剑”;三是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原则,倾听群众呼声,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处着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群众对节目信任感和依赖感。
具体而言,十堰广播热线问政节目根据监督内容区分应主动争取嵌入的党委政府职能体系包括:市纪委监委监督体系、市委市政府督查体系、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政务信息服务平台等,在党委政府为民服务、风险化解的信息工作闭环中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坚持问题导向,践行“四力”要求,不断增强发现问题和主题策划的能力
应准确把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住为群众办实事的牛鼻子,植根基层群众,提高参播单位的积极性,为政府制定政策、督促落实提供舆论支持。
实践证明,十堰广播《党风政风热线》节目走进县(市、区)、贴近群众搭建直播间的做法是成功的,每场2小时直播接到群众反映问题超过100件,到直播现场听取民声民意、接受党风廉政教育的党政干部都在200人以上。以群众反映的吃水难、行路难、办事难、惠农政策不到位等典型问题为抓手,通过督促政府和职能部门解决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保持这种“俯下身子”的姿态,热线节目可把每年累计3次走进县(市、区)增加为每年走进每个县(市、区),并积极到社区、到工厂、到田间地头办好直播节目。
节目还应主动把握十堰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增强主题策划意识,围绕党委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的放矢开展监督。在这方面,省内武汉广播《行风连线》节目运行既坚持问题导向又紧扣时代脉搏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2021年《行风连线》重点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营商环境、城市治理、百姓民生中存在的“慵懒散慢乱浮”等作风顽疾,进一步督促武汉市各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和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改进工作作风、主动担当作为、强化责任落实,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提供坚实支撑。
(三)做足融合文章,丰富节目形态,不断提高节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首先应在信源建设上加强融合,在向“市长热线”政务信息服务平台报送问题线索的同时,争取全市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对广播热线节目反向输送优质信源,同时加大对同城网络论坛、网上问政问题线索的掌握与整合利用。
其次是深入推进融合制作传播,例如,利用十堰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平台拓展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推动视音频与图文多元化表达手段合理配合使用以提升节目表现力,做到广播与新媒体多个终端分发以提升节目到达率,与县级融媒体联动扩大节目影响力。广播热线节目应把自身定位为“全媒体问政节目”,节目播出实行全媒体运营、整合化传播,在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微信移动端、PC端融合播出,实现了视频直播移动、大屏小屏联动、媒体用户互动的融媒报道态势。
最后要做好广播热线问政与电视问政的融合,优化广播电视台内分工合作机制,将广播常态化问政与电视问政节目阶段性重点突破有机统一,塑造党委政府信赖、群众欢迎的监督类节目品牌。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教育实践中传播主流价值观,在媒体产品功能定位上坚持守望公平正义,在服务群众上用心用力用情,在政策环境营造上有为有位,在节目创新上深化媒体融合,这是十堰广播热线问政节目做强监督功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罗以澄,戴思洄.从《民心桥》的实践看地方媒体的责任担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0).
[2]杨帅.搭建媒体问政平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问政山东》创新改革模式探讨[J].中国有线电视,2021(06).
[3]王伟.问政类节目对公共传播体系构建的价值——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问政节目“党风政风热线”为例[J].新闻传播,2021(05).
(作者:夏维军,十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总监;雷勇,十堰广播电视台农村应急广播(田园之声)副总监)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