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护理对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2021-11-20邵鑫鑫刘开鑫娄婷婷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1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血栓

邵鑫鑫,刘开鑫,黄 微,李 琳,娄婷婷,周 静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由于国内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渐显现,临床老年患者的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递增[1],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关节置换术治疗。该术式能够有效解决患者关节疼痛,术后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并且不影响患肢长度,是国内外临床一致公认的治疗骸、膝关节的标准手术。随着手术的普遍应用,以下肢静脉血栓为主的并发症也引起了临床进一步重视,因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身体条件较差,在患肢功能受限、制动等作用下,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会更高[2]。因此,需要对其采取更精准的护理措施。精准护理是指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深度分析,以预防为先的一种护理模式。精准护理在应用脑卒中、肿瘤患者中的比例较高,应用髋膝关节置换术并不常见;本文对来我院行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给予精准护理干预,收获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来我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78 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女13 例,男26 例,年龄62~78 岁(平均年龄67.5±2.4 岁);对照组女15 例,男24例,年龄61~76 岁(平均年龄66.9±2.7 岁)。排除术前已确诊静脉血栓、有胃肠道手术史、肝脏检查异常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入院时,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并向患者简单讲解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知识和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随访,对患者的问题答疑解惑,告知患者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入院复诊。

研究组接受精准护理:①术前教育: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一般资料,评估其生理、心理、活动能力、语言交流情况,判断术后静脉血栓的易感程度。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并积极参与到功能锻炼与自我护理的活动中。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等知识,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使其更直观的接受教育。针对不同患者的行为特征,灌输给患者一种术后静脉血栓并发症尽管严重,但可以预防的理念。让患者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分享病情和教育心得,相互鼓励。②术后24h:在患者麻醉未清醒时,护理人员指导家属进行向心性按摩,即10min 一次踝关节至腘窝按摩;患者清醒后,适当开展患肢被动收缩运动。③功能锻炼:临床显示,有近半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是在术后第1d,部分患者是在术后第2d。因此,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活动时可借助拐杖、助行器等工具,先双拐活动再单拐活动,直到能正常行走。注意上下床顺序,下床时,身体先移至床边,健腿离床使足部着地,然后家属帮助抬起患者上身,使患肢离床并足部着地,再用拐杖站立。上床时,步骤相反。使用梯度弹力袜,活动正常后脱掉。

1.3 判定标准

①术后第5d 后进行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有无血栓形成;②通过血液学指标得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瘀滞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血流瘀滞发生率2.6%;对照组血流瘀滞发生率23.1%,两组血流瘀滞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瘀滞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血浆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著差异;两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s)

表2 两组血浆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组间手术后对比p 组间手术后对比时间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前手术后--凝血酶原时间11.22±1.02 12.54±1.11 11.35±1.23 12.50±1.13 0.157 0.87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7.36±4.24 34.52±6.65 27.47±4.32 29.01±4.45 4.300 0.000凝血酶时间17.48±1.19 15.99±1.75 17.55±1.17 16.08±1.84 0.221 0.825

2.3 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s ,mg/L)

表3 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s ,mg/L)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例数39 39 tp--手术前0.907±0.01 0.905±0.01 0.883 0.379手术后0.253±0.01 0.356±0.01 45.483 0.000

3 讨论

老年患者经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早期活动障碍,其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害怕疼痛、不敢移动[3]。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临床症状,护理人员有必要通过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如患者疼痛感剧烈,可向医师汇报情况并跟踪处理。术后,老年患者常会因为担心切口渗血、开裂、关节脱位的原因而选择卧床不动,对此,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患者下床活动,让患者明白只要运动方式、运动幅度、运动时间合理化,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提醒患者在活动阶段出现的疼痛感是无法避免的,属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也有一些患者是因年龄大,没有力气下床活动,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进行床上按摩,直到患者身体有所恢复后再下床活动。研究表明[4],健康教育与术后活动对预防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呈正相关。

术后静脉血栓的多发位置为下肢深静脉,其临床表现为血栓静脉远端回流障碍[5]。患者患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疼痛、患肢肿胀、具有明显的沉重感,患肢部位皮肤温度升高,同时,可能存在发热、心率加快等体征。静脉血栓出现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腓肠肌疼痛阳性、腓肠肌压痛阳性。大量临床实践显示,不同患者之间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很大的差异性,究其原因,可能因为受血栓产生的深静脉、阻塞水平有所不同[6]。整体上,静脉血栓症状较有很强的隐匿性,在事发后才会出现严重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在行精准护理方案时,要不断加强对患者患肢肿胀程度的重视,对术后肿胀程度无改善的患者,提高早期诊断率。术后,患者切口围会发生轻度肿胀,属于正常现象。如持续肿胀且无改善趋势,则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并造成患肢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受累区毛细血管通透性不断提升,使患肢肿胀加深,血液流速变缓,最终发生深静脉血栓。临床显示[7],患者术后血栓发病位置的不同,其肿胀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股静脉血栓的主要肿胀部位在大腿,小腿正常;小腿深静脉血栓的主要肿胀部位在小腿、踝部,大腿正常。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干预办法,包括以健康教育为导向的模式,通过功能锻炼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提出以健康教育为指导的术前精准护理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对静脉血栓疾病的知识掌握;研究组两组血流瘀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精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精准护理能够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从而帮助患者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和精准护理在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挥的效果有明显区别,精准护理疗效显著,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血栓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