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经缪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探究

2021-11-20杨智捷黄剑平李姗蔓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椎

杨智捷,黄剑平,李姗蔓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广东 博罗 516100)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主要分型之一。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疼痛等[1]。在中医学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项痹”的范畴。此病主要是由于六淫侵入患者的筋脉,使其气血运行阻滞,筋脉失养所致。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究用交经缪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9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期间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的病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为:⑴患者有外伤史,存在慢性劳损、颈椎先天性畸形及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情况。⑵患者具有颈部及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⑶患者颈部的活动受限,病变颈椎出现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且可摸到条索状硬结,颈部疼痛合并上肢放射痛,进行颈后伸时疼痛加重,受压神经根处皮肤的感觉减弱,出现腱反射异常、肌萎缩及肌力减退,进行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的结果为阳性。⑷患者进行X 线正位摄片可见颈部的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及椎间孔变小,进行CT 检查可见颈部椎体后有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糖尿病。2)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3)合并有恶性肿瘤。4)合并有多发性神经病。5)不能耐受治疗[3]。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男/ 女为11:14 ;其年龄为35 ~69 岁,平均年龄为(50.04±6.57)岁;其病程为5 ~24 个月,平均病程为(14.12±4.39)个月。在观察组患者中,男/女为11:14;其年龄为34 ~68 岁,平均年龄为(51.32±6.37)岁;其病程为3 ~24 个月,平均病程为(14.24±3.6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电针治疗,方法为:取患者患侧的后溪穴、肩井穴、中渚穴、风池穴、肩中俞穴及外关穴为主穴。指导患者取坐位,头前屈,使其颈肩部及患侧的上肢充分暴露。用毫针对患者的主穴进行针刺,进针的深度为0.8 寸。得气后,将脉冲针灸治疗仪上的电针连接毫针,将输出波形设置为疏密波,将频率旋钮旋转至2,调节刺激的强度以患者出现蚁行感或酸胀感、能够耐受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 次,共治疗10 次。在此基础上,采用交经缪刺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方法为:取患者健侧的肩井穴、肩贞穴、金门穴及至阴穴为主穴。用平补平泻法对患者的主穴进行针刺,以其局部出现蚁行感或酸胀感、能够耐受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 次,共治疗10 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颈椎后伸度、颈椎前屈度及颈椎旋转度。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的疗效评定标准,将患者的疗效分为治愈、好转及未愈。治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症状均消失,肌力、颈部及肢体功能均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的劳动及工作,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90%;好转: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症状均明显改善,颈部及肩背疼痛均减轻,颈部及肢体功能均改善,VAS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41% ~89%;未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症状均无改善,VAS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40%[4-5]。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5.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活动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椎后伸度、颈椎前屈度及颈椎旋转度相比,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后伸度、颈椎前屈度及颈椎旋转度均较大,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颈椎活动的情况(°,± 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颈椎活动的情况(°,± s)

组别 时间 后伸度 前屈度 旋转度观察组(n=25) 治疗前 19.60±3.19 19.44±3.12 40.88±6.57治疗后 37.60±3.12 38.28±2.79 61.72±6.85对照组(n=25) 治疗前 19.36±3.35 19.84±3.25 40.36±5.87治疗后 29.16±3.35 29.40±2.69 54.68±3.01 t/P 值(治疗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 10.342/<0.05 11.330/<0.05 10.854/<0.05 t/P 值(治疗前后观察组组内比较) 20.169/<0.05 22.506/<0.05 10.978/<0.05 t/P 值(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 0.259/0.796 0.444/0.659 0.295/0.769 t/P 值(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 9.218/<0.05 11.456/<0.05 4.705/<0.05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项痹”的范畴。此病主要是由于六淫侵入患者的筋脉,使其气血运行阻滞,筋脉失养所致。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素问·痹论》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痹论》中记载:“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王冰云:“肝气养筋,肝衰致筋不能动;肾气养骨,肾衰则形体疲极”[6]。张志聪[7]云:“奇邪者,外不因于风雨寒暑,内不因于阴阳喜怒饮食居处,皆缘津液不足而空窍虚无”。《黄帝内经》从六淫、经络等多方面阐释了“项痹”的病因、病位及发展过程。交经缪刺又被称为缪刺,是我国传统针刺治疗的手段之一。《素问·缪刺论》中记载:“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及于经俞,名曰缪刺。……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曰缪刺”。《素问·缪刺论》中记载:“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8]。”《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关于用交经缪刺法治疗头项肩痛的方法。在现代临床治疗中,缪刺法的应用及研究较少。有神经学研究表明,机体内外存在众多的感受器,感受器受到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入神经元,经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等各级中枢的整合和加工,最后传至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使人产生感觉。大脑皮质可将这些感觉信息进行分析及整合,然后发出指令,指令沿传出纤维经脑干及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到达躯体及效应器,引起人体反应[9]。人体的感觉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听神经纤维、视神经纤维均是以对侧交叉的形式存在。对患者这些纤维一侧的交叉点进行针刺,可起到反射性调节神经及体液系统、保护性抑制大脑皮层的作用,进而可切断其患侧局部的恶性刺激,使其病情痊愈。可见,中医应用缪刺法治疗头项肩痛与西医有一定的相通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位在络脉,络脉受六淫之邪入侵,使其出现阴阳失衡、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用交经缪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针刺其络脉上的穴位,可起到调节阴阳、疏通络脉、改善颈部疼痛、增加颈部活动度等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采用交经缪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颈椎的活动度。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